浅谈对促进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1)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 制度安排 论文摘要】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提供有效的激励。当务之急是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推动协调作用,加大对产业技术进步的财政金融支持;加快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扎扎实实地抓好一批优势产业和项目。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水平,从根本上而言,取决于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人类潜能充分发 挥的制度安排。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提供有效的激励。
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产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包括研究与开发、中间实验、产业化、实现创新成果价值和不断循环反馈的过程,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企业、研究院所、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各级政府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敏锐地感知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并通过技术创新和其他行动予以响应。
产业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应当由企业来引领方向和组织实施,创新成果也主要通过企业实现其市场价值。同时,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其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因此,企业应当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决定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城市、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扶持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对提高武汉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要下大力气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跨国经营能力和规模经济优势的大型高技术企业,通过大企业整合科技资源,突破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带动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提高,要加强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大企业形成一流的研究与试验条件,切实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要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形成行业特色和技术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行业龙头企业。要推动大型企业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在研发、生产、市场、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战略联盟,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提高优势行业的竞争力。
要积极借助外力,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入动力、拓展空间。自主创新不排斥开放和集成,不是放弃技术引进,而是要强化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与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结合起来,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开放式创新体系。
在当前总体科技实力有限的情况下,要特别重视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有效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包括吸引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性创新,在追赶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适应性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实力和能力。 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促使其产生更多的技术外溢效应,形成我们自身的创新能力,是今后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向,武汉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基础。
一是武汉的许多产业已经形成了具有大规模制造能力和竞争力的配套产业,使研发费用可以被有效分摊,研发成果能尽快形成产业化,从而使自主创新在成本上可行,具备市场竞争力。二是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开始形成。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民营企业的不断成长,已有不少企业形成了承担自身创新行为风险的体制机制,有内在动力去认真识别不同技术组合的市场前景和盈利前景。这是在增长冲动、技术冲动和审慎决策、财务约束之间保持制衡关系的主要制度条件。
三是创新投入不断增加。最近几年,武汉的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全社会R&D投入从2001年的23.3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53.8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08%。
四是科技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全市科技人员总量现已突破50万人,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超过80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达到53人,武汉科技竞争力综合排名稳居全国第三位。
大学和科研院所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进行基础性的工程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为企业开展工程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同时,他们还开展战略高技术研究,在原始性重大技术创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武汉目前尚未根本解决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相脱节的问题,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和快速回报,长期以来满足于与外资企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合作、合资,高校和科研院所则偏重于研究学术价值,缺乏面向社会经济主战场的能力。
因此,应当大力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针对目前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的现状,应由政府推动,建立产学研自主创新战略联盟,选择关系产业竞争力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研究与开发。
大学和研究机构要转变思路,将研究成果能否成功转化为生产力作为衡量研发人员绩效的重要因素,并且从技术研发方向上加以引导;要改变管理机制,将成果转化与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起来。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实施国家生物安全P4实验室、国家光电实验室、电动汽车国家工程中心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支持条件具备的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龙头的大企业。
在重大建设项目中,由国家投入前期预研费引导产业发展,同时要求使用了预研成果的相关企业在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ส例用于继续研究与开发。
二、加强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推动协调作用,加大对产业技术进步的财政金融支持
1、加强对产业技术进步的宏观引导 政府各部门要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各级科教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分析新形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按照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的要求,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自主创新政策、目标和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察,定期分析和评价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
2、加大对产业技术进步的财税支持 要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加大对产业技术进步的扶持力度。
(1)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在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过程中,要确定政府对高技术产品的采购占本地高技术产品的比例。
要建立政府高技术产品采购的财政专款制度,成立政府高技术产品采购的业务部门,成立政府高技术产品采购的检查监督机构。要加快政府采购的信息化建设;要实行较为灵活的高技术产品价格政策。
要用法律保障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占有一定比例,因为政府往往容易或乐于和大企业打交道而忽略小企业。因此可以考虑两种办法:一是搁置购买,让小企业投标;二是拆散购买,把一个大项目分散开,让小企业参与进来。
(2)增加财政对高新技术的投入。要明确规定政府R&D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做到逐年递增。
要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向,财政科技投入应由对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一般支持,改变为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科研计划实行课题制,大力推行项目招标和中介评估制度;发展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高技术成果转化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要集中力量着重支持高技术发展的重大领域和重大项目,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增加投资强度,设立重大科技专项,选择能最大限度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点高技术产业领域和重大项目集中投入方式,提高科技投资的使用效率。
要改变现有财政科技投入单一支持(企业)项目技术开发的投入方式,支持公共性创新技术平台建设。
(3)实行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高科技企业率先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改革,所有研发费用均在所得税前列支,全面提高高技术企业的综合折旧率,减税鼓励风险投资。
3、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环境 鉴于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应该通过政策集成,在较短时间内切实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环境。
(1)促进债务资金融通。加快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Ü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规模;完善信用合作制度,发展基层金融;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突破口发展市场化的公司债券。
(2)促进权益资本融通。支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办好工程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企业孵化器,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良好的孵化环境。
(3)促进风险投资发展。风险投资机制由四个主要方面构成,其制度建设都十分薄弱。
第一,风险资本的形成机制。必须从法制上确立未来主流风险资本的存在形式,也就是使风险基金合法化。
第二,风险资本的运作机制。国外实践已经证明,有限合伙是风险资本最有效的运作方式。
为了推动民间资本加盟风险投资,需要使有限合伙制法制化。第三,风险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对接机制。
明确对于高技术企业的创立,只要技术提供方与资金提供方能够取得共识,完全可以不受限制地提高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股份比例。第四,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
要以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申请在汉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渠道。
三、加快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扎扎实实地抓好一批优势产业和项目 为加快武汉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步伐,高效率利用宝贵的科技创新资源,在确定自主创新方向时,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利用武汉现有的基础,选准方向、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计划和科技专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建设一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科技示范工程和科技研发基地。
1、推进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 一是着力研究开发先进制造技术。继续推进“十大科技专项”,力争在光电子技术产业化、数字通信设备、应用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电动汽车与汽车新技术、先进制造装备与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环境与节能等技术领域实现重点突破,促进制造业战略升级。
二是加快开发现代都市农业技术,重点在农作物育种、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水产品养殖、农村循环能源、生态湿地、节约防涝、植保防疫、食品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三是加强现代化服务业技术创新,重点在下一代综合信息通信试验网及其优化技术、现代金融服务知识工程与监管信息系统、协同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网络教育服务支持技术、数字化媒体技术、数字医疗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融合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促进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2、壮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抓好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培育集群载体。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平台,按照“科学规划、基础先行、差异发展”的原则,给予园区更多因地制宜和管理创新的权利,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中,更加注重按产业生态链引导匹配企业向园区集聚、向产业集群方ฎ向发展,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突出“武汉·中国光谷”的产业发展定位,重点推进国家软件产业、国家级光电器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发展成我国重要的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成推动全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和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先进制造的产业发展定位,重点推进100万台总装汽车生产和电动汽车产业园、液晶显示产业园、日资中小企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成为全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
一、重要的消费类电子基地。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突出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和循环经济的特色,重点推进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
青山先进制造业和环保产业基地突出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特色,加快发展新材料、先进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其他科技园区在发展中进一步突出特色,围绕发展重点增强比较优势,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
3、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 促进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要制定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学和重点科研基地、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为依托,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人才使用方面,大力支持创新,鼓励竞争,努力营造敢为人先、争创一流、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创新环境。
积极探索技术要素资本化,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加快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分配、产权、社会价值激励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