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征

时间:2025-01-13 05:43:1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王建民,江苏无锡人,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家、二胡家、作曲家,曾在各种专业比赛中频频获奖,代表作品有《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三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等。其中,《第三二胡狂想曲》是王建民二胡狂想曲体裁系列中的一大力作,其以新疆民间音乐作为主要的创作素材,并将高超的演奏技巧同精湛的作曲技术巧妙而又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极具创新精神和时代内涵。下面从调式调性、节奏节拍以及和声和弦三方面对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加深广大二胡艺术爱好者和学习者对王建民及其音乐作品的了解。

一、调式调性方面的创作特征

无论是声乐创作,还是器乐创作,我国的音乐创作都十分讲究音阶调式和整体调式调性的布局,二胡艺术也不例外。王建民在创作《第三二胡狂想曲》的过程中就十分注重调式调性方面的特征,其在遵循传统器乐调式的基础之上,融入了一些西方调式理论,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特征。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详细分析《第三二胡狂想曲》的调式调性特征。其一,混合调式。顾名思义,混合调式就是对几种不同的调式进行糅合,然后将它们放置在同一部或是同一段音乐作品中,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音响效果。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中ฐ的调式调性就呈现出了典型的混合调式特征。由于《第三二胡狂想曲》是以新疆地区的民间音乐作为素材而创作的,所以其带有浓郁的新疆民族民间歌曲调式特征。而新疆地处中国与俄罗斯、印度的接壤地带,受到中国、欧洲以及伊斯兰三个不同国家音乐体系的ภ影响,所以这一地区的音乐融合了多种调式体系精髓,形成了混合式的调式调性特征。王建民则充分利用这一调式特点,并通过对调式中Ⅲ、Ⅵ、Ⅶ级的降低或是还原来实现同主音大小调的混合音响效果。其不过多地追求主属音的对峙,也不强调调式之间的色彩对比,而是以一种极为自然的方式将不同的调性混合在一起。例如,从起始散板到行板的主题这一乐段中,曲作者采用还原F和降B来作为a角和G宫中的音级角色,然后利用伴奏部分D音的降低与还原将前后调式混为一体。其二,转调手法。转调是新疆民间音乐创作过程中常用到的一种手法,受此影响,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中也不乏转调手法的运用。其中,同音调转调以及调性转变这两种类型的转调方式最为常见。同音列转调又被称为同宫系统转调,是在不改变调号的情况下,通过调式的变化来♥调和音乐色彩的明暗度,以产生情绪上的对比。《第三二胡狂想曲》的结构连接处都曾多次运用到了这种表现手法,如第二个散板到快板的衔接之处,就是运用转调手法实现了E徵调到A宫调的转变,从而保持了结构的紧凑性。调性转变是指在调式不变的情况下,使主音与宫音进行平行上的移动,以实现对调域间色彩追求的表现,其多出现在快板、柔板以及急板这几个乐段中。如第48~62小节的柔板就运用了这种调性转变手法,呈现出A-b A-A宫的调式交替特点,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旖旎的音乐色彩空间。

二、和声方面的创作特征

和声是音乐构成的基本材料,其事关整体音乐色彩以及结构功能的呈现。作为中西方音乐结合的典范,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在保留我国基本和声结构的基础之上,对传统和声范围之内的三和弦做了一定的调整,形成了非传统的带有西方现代作曲技法韵味的非三度叠置和弦,从而丰富了该二胡作品的和声色彩,尽量避免了单纯三和弦所造成的一成不变的七和弦色彩。具体而言,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和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四、五度叠置和弦。四、五度叠置和弦结构是以四、五度和声音程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非三度叠置和弦,既可以是单一音程的叠置,也可以是混合音程的叠置,其在《第三二胡狂♡想曲》中应用的频率是最高的。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声的表现效果,王建民还经常采用平行的和声行进方式,并服从于线性逻辑,这样产生的和声效果不仅井然有序、还会浑厚有力。如在第48~62小节的柔板中,四、五度叠置和弦就作为一种独立的和声层出现在了旋律下方,并且与持续的二度和弦做了一个低音上的结合,从而营造出了一种干净、透明的音乐氛围。其二,二度叠置和弦。二度叠置和弦是以大、小二度音程为基础的和声,它是新疆民族民间音乐中所特有的一种和声创作手法。在创作《第三二胡狂想曲》时,为了进一步表现出该乐曲的新疆风格特征,王建民在乐曲中加入了大量的二度叠置和弦,其也因此而成为该二胡作品的标志之一。在实际的音乐作品构成中,二度叠置和弦既可以是一种单独的二度叠置音程,也可以是由大、小二度音叠置而成的音簇音串,它能使受众感受到浓郁的新疆风味。如《第三二胡狂想曲》中第一小节的和弦就是由多个二度音程依次叠置而成的,其营造出了一种持续的背景音效果,缓和了整体结构的紧张感,并且形成一种强烈的松紧对比,为后面二胡音乐作品的具体展开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总而言之,除了上述的四、五度叠置和弦以及二度叠置和弦之外,王建民在《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过程中还适当地加入了对位化和声、复合和声等,虽然它们出现的频率较低,却是该二胡作品中所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三、节奏节拍方面的创作特征

在音乐构成中,节奏节拍不再仅仅是音符的载体,更是情感宣泄的重要表现手段,由此也可以看出节奏节拍的重要地位。王建民在创作《第三二胡狂想曲》的时候就十分注重节奏节拍的表现形式,并且摆脱了传统节奏节拍和音乐律动的影响,对以往规整而又统一的节拍进行了大胆地创新,以带给受众一种全新的听觉感受。具体而言,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中节奏节拍的创作特征主要表现在大量非韵律性的复合节拍的运用以及不同节拍的混合运用这两个方面。其一,大量非韵律性的复合节拍的运用。非韵律性的复合节拍是一种比较随意的复合节拍,其在节奏律动上没有,特殊的要求和规定,如7/8节拍,其既可以是2+2+3的形式,也可以是2+3+2或3+2+2的循环构成。这种节奏节拍打乱了乐曲内部习惯性、常规性的惯性律动,使小节内出现了一种自由组合的律动情形,这对曲作者情感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行板的主题部分就是采用的非韵律性的复合节拍,原本有规律的节奏节拍被延音线以及连音线打散为不同的单拍组合以及长短节奏,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性和狂热性。其二,不同节拍的混合运用。新疆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节拍本身就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这也为《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音乐素材。《第三二胡狂想曲》充分借鉴了这种类型的节奏节拍,将不同的节奏节拍随意地组合到一起,形成了一种自由混合式的节拍特点。这种节奏节拍不仅提升了音乐作品的创新力度和表现力度,还使该音乐作品呈现出与同类作品不同的一面。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二胡音乐的创作手法还是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上,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都呈现出了崭新的一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创新精神,并且为现代二胡音乐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作为现代二胡艺术爱好者和学习者,我们要肩负历史使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一些现代化、西方化的作曲技巧,以促进二胡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的创新性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