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社会中人文地理学的变化和发展

时间:2024-12-26 16:32:1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1]高泳源.弱点, 还是优势?对学习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汇合的一点体会[J].地理研究, 1992, 11 :87-90.[Gao Yongyuan.Whether weakness or suferiority?The understanding of learningthe science of geography is the confluence of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Geographical research, 1992, 11 :87-90.]

[2]Soja E W.The socio-spatial dialectic.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80, 70 :207-225.

[3]吴传钧.发展中的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Wu Chuanjun.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uman geography in China.Beijing:Commercial Press, 2008.]

[4]中国地理学会.2006-2007地理科学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The development report of Geography Science:2006-2007.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7.]

[5]Pinch S, Knox P.Urban social geography:An introduction .USA:Pearson Education, 2006.

[6]黄秉维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文集编辑组.陆地系统科学与地理综合研究:黄秉维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Editorial Department ofHuang Bingwei Academic Seminar Corpus.Land system science and geographical comprehensive study:Huang Bingwei academic seminar corpus.Beijing:Science Press, 1999.]

[7]新英汉词典编写组.新英汉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Editorial Depaฉrtment ofA New 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A New 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Shanghai: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1985.]

[8]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商务印书馆, 小学馆 .日中词典 [M].北京: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商务印书馆, 小学馆 , 2002:641, 589.[Beij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The Commercial Press, Japanese Publishing Houses Shogakukan.Japanese-Chinese dictionary .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Japanese Publishing Houses Shogakukan, 2002:641, 589.]

[9]张赛男.中原城市群晋升国字号战略郑州大都市区为龙头[N].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1-10.[Zhang Sainan.Zhongyฃuan Urban Agglomeration Promoted to National Strategy with Zhengzhou Metropolitan Area as the Leader.Financial Report ofthe 21st Century.2017-01-10.]

[10]樊杰.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的学术探究和社会贡献[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Fan Jie.How Chinese Human Geographers Influence Decision.Bei➳jing:Commercial Press, 2016.]

[11]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Book Review II[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 , 1793-1794.

[12]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Book Review I[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 , 1792.

注释

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 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 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 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 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2 见参考文献。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将缅甸及印度部分地区称作与英国的决战圈, 将大洋洲称作是日本的资源供应圈。

3 第一次, 1953~1963年将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 由沿海地带转移到内地。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内地。第二次, 国土开发与就经济布局大尺度 转移, 1964~1978年, 一二三线的划分, 重点建设三线地区。第三次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的大尺度战略转移:重点建设向沿海地区大幅度倾斜。这一次的战略转移是对以。往两次战略转移的大调整, 是导致中国经济逐步走向世界并获得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重要保障, 完全是必须的, 意义特别重大。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实行 ⌛ 战略转移, 那将使沿海地区大量的开发区、重点工程、政策配套体系建设形成无数的半拉子工程, 境外投资者和商人将陷入不知所措乃至大规模撤资的混乱局面, 这是完全违背空间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就可能中途而废。经分析, 中国沿海地区要基本建成一批开放开发的城市并形成较强的综合实力, 包括开放政策制定、总体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建设、外资引进及开发区规划建设、进出口机构以及大量的管理、立法、政策制定等, 需要12~15 a的时间。

4 一些学者按照委托方的要求, 编制出规划文本。在得到上报的同时, 就开展关于某某区域已经升格为国家战略的宣传。这些重点地区大部分被批准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 进入了十二五规划文本。主要名目有经济区、生态经济区、经济带、城市群、都市圈等。由于各地区编制的国家区域战略规划是一个一个上报的, 也就一个一个被审批。十二五规划文本将国家战略区域分别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两种类型中列出。看起来, 它们都是国家的战略重点区域。但仔细分析, 它们中相当一部分不可能是国家的战略重点区域。各地区提出国家战略的重点区域, 区域名称多种多样, 类型和内涵也各不相同。有些区域肯定不能作为国家战略 , 名不符实。一些省区市将自己范围内的欠发达地区经过规划 上报要求成为国家战略的, 基本上是省内平衡发展的政治和经济需要;另外, 这些国家战略区域整合后不成为一个全国性系统, 且国土范围过大。这种整合而成的国家战略区域, 在相当的程度上只是反映了部分地区各种需要和诉求, 而不能充分体现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5 纲要开宗明义就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纲要对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特别强调: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北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 大力推进内部功能重组。首都北京的发展要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 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绿色经济, 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这实际上就赋予首都北京要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以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中心之一的目标。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建应对全球竞争的中国国家竞争力平台,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北京正在成为国际性的金融商贸中心及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力的世界级核心城市之一。在中国, 只有首都北京可以担当这一功能。天津发展及滨海新区开发的目标和方向不宜与上海 、香港类比。更不可代替北京成为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国家首位核心城市。天津市几十年来关于天津市是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的诉求, 不符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也不符合国家利益。中国的历史和今天国家体制不同于美国, 即中国不是移民国家, 不是联邦制国家, 中国的政治不是金权政治。历史上有七任美国在职总统被刺, 都与对金融决策与货币发行权的争夺有关。美国的经济中心, 早在独立之前就在纽约形成了。纽约几个世纪以来就是伦敦-华尔街金融家势力天下。独立战争后当然不将首都定在纽约。北京作为中国首都, 首位金融中心必须在首都, 这关系到国家的最高安全。因为, 国家金融中心依附于国家政治中心, 也护卫于国家政治中心。

6 2017年2月媒体报道: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范围涵盖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等5省30个市, 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 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 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等了14 a, 终于等来了国家批复。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