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时间:2024-12-26 12:31:2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出生以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一个参照标准,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素质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在现在的心理疾病的群体中是病发率较高的一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已引起心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研究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重要性,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家庭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首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首要场所,家长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和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家庭环境包含三个方面: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人格因素。

一、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早的,也是影响最深的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家庭环境的良好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科学性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和健康行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反之,若家庭环境存在一定问题或者父母教养方式欠缺则会使青少年表现出内向、孤僻,从而行为上会产生一些过激举动。不同的教育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

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全人格构建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成长总是会被环境所影响,家庭教育环境,既包括家庭的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并不是指家庭装修的气派与否,相反整洁有序、健康向上的环境,孩子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和活动时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利。家庭精神环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它既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同时也包括最近新闻上炒的火热的家风家规、家庭♛气氛等方面,对于孩子的人格而言,精神环境更重要。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其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指的是父母抚养、教育子女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一般来讲,可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保护型、放任型、民主型和混合型几种。”在这些家庭教养方式中,民主型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但是在现实中,独生子女较多,保护型教养方式占较大的比例,这就使孩子的依赖性较强。

家长的教育素质高低对孩子的生活观念有极大的影响,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儿童的模仿强,所以在孩子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受父母影响非常大。比如如果父母为人热情,做事比较认真,往往孩子们也表现的非常热情、诚实、友爱;如若父母表现的心胸狭窄、斤斤计较,那么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生活氛围中,也极易形成狭隘的性格,将来走向社会也会逐渐养成占小便宜的习惯。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按年龄方面来看,他们是社会中群体中最健康的,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阶段,这个阶段思想波动较大,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方面缺乏客观性、理智性和稳定性,极其容易出现异常的行为和不健康的心理。

(一)就业压力大产生的心ϟ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既承受经济压力又承受着社会竞争压力,如果忽视它的存在,就有可能对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形成危害。“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式十分严峻。”但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期望过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会出现焦虑,无形之中产生了极大心理压力。很多学生则认为上了大学就等于进了天堂,整天浑浑噩噩,单纯只是为了混张文凭。最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就业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从而产生恐慌心理;还有的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过高或者过低。另外,在就业过程中,攀比、从众心理也很严重。大学生一般都愿意留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所以即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愿意降低自己期望的职位,这样很容易产生偏执、虚伪等心理问题。

(二)生活不适应、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产生心理困惑

高中时期的学习,目的性较强,大多数的大学生从小就被鼓励考上一所♒好大学作为他们的终极目标,因此学习动力也相对充足。但是当进入大学,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同学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很难适应。进入大学以后,学业负担加重使其心理承受很大的压力。

(三)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而产生心理问题

因为计划生育的影响,独生子女较多,这就导致他们在平常与他人接触较少。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交往,逐步向社会化迈进。但很多大学生很难融入大学生活,长期的娇生惯养使得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没有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善于与他人交往,这就导致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

(四)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心理问题

由于社会分配不公导致收入悬殊较大,这一现象在校园里也是普遍存在的。对于高校的贫困生而言,这是较大的难题。同样一个班级,有的同学花钱如流水。而那些贫困大学生生活上却比较拮据。他们一方面要应对学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正是这样的状况使他们产生消极悲观的心态,从而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产生。

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和思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其个人成长影响较大,而且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全社会应集体应对,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从家长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家长而言,要懂得关怀孩子,要学会宽容孩子,也要对孩子必要约束。因为过分宽容会导致于溺爱,过分严格则会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有时候父母的赞美会对孩子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是家长的义务。

(二)从学校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使大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课程或者讲座必不可少。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何应对压力、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心理修养等。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在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心理训练是指通过社会认同、自我识别、角色扮演等行为操练,增⚥强学生的受挫力和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训练和角色扮演中获得新的感受,并将感受带回到生活实践中加以巩固,从而提高心理适应性。”作为辅导员而言,应不断改进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个明确目标会使注意力转移,也会产生内在驱动力,促使人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压力。

(三)从国家社会层面ร减轻学生心理的压力

大学费用逐年高涨,对贫困生的压力增大,作为国家而言,要加大对贫困生的补助力度,尤其是农村的大学生。吸收借鉴他国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模式,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学业压力。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扶持力度,增设就业岗位,支持自主创业,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障体系,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我教育,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理论的学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结构;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规范要求自己。对待挫折要树立正确的观点,理性调控情绪,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