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砖木石雕的文化内涵
摘 要: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的砖木石雕拥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独到的艺术特色,是天津 ヅ传统砖木石雕艺术的典型代表。文章重点研究了石家大院砖木石雕的“兴国、发家、修身”的儒家文化、“朴素自然”的道教文化、世俗化的佛教特征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中西合璧的时代风尚。
关键词:石家大院;砖木石雕;文化内涵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U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1-0129-03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Brick and Stone of Courtyard of the Shi Family in Tianjin Yangliuqing
ZHANG Wei-yuan(School of Artistic Desig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China)
Abstract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ianjin traditional brick and stone carving art, the brick and stone of Courtyard of the Shi Family has a rich artistic language and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In this work,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 such as the Confucian culture for country, fortune and self-cultivation, Taoism culture for simple and natural and secular Buddhism, and the time fashion of cultural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were studied.
Key words :courtyard of the Shi family; brick and stone; cultural connotatio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天津杨柳青的石家大院素有“华北第一宅”和“天津第一家”的美誉,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宅院为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仕的住宅,这是一座遵循中国传统布局和建筑风格的典型的北方四合连套建筑,占地一万平方米,功能布局合理,建筑用材考究,做工精细,在当年民宅建筑中首屈一指。石家大院建筑的砖木石雕被誉为石家大院的三绝,是天津地区传统的典型代表,其构思巧妙,雕琢精细,寓意深刻,且无一雷同,体现了多方面的文化内涵。
一、体现了广博而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一)“兴国、发家、修身”的儒家文化
石家大院砖木石雕诞生于天津崇儒兴文的独特地域文化氛围之中,体现的是一条单纯、明晰的儒家文化主线,即“兴国、发家、修身”。例如,石家以营船兼粮商起家유致富,有财无势,社会地位不高。为此,石家崇尚儒家处事哲学,发奋读书,试图通过读书入仕来提高社会地位,故石府建筑在砖木石中大量雕刻了儒学题材的吉祥图案。如儒家将“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故取孔子“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之语的以松、竹、梅构成的“岁寒三友”图案,以及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案大量应用在石府砖木石雕中。梅的“一身傲骨”、兰的“孤芳自赏”、竹的“潇洒一生”,菊的“不趋炎热”、“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梁实秋语)。此外,还有象征祥瑞之兆,表达对孔圣人无限崇敬的“麒麟吐书”(《名山藏》记载:“孔子将生,有麒麟吐玉书于阙星,圣母以绣系麟之角。”)。以示书香门第、富贵吉庆的“琴棋书画”,以及被赋予“忠”、“义”的骏马图等雕刻图案等,这种以雕刻代替了枯燥的说教,表达了崇德慕贤、追求君子之道的思想美德。
石府内账房厢房上的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砖雕图案“老猴背着小猴上树偷桃,无意间有马蜂飞出蜇在猴子背上”,取“背”与“辈”、“蜂”与“封”、“猴”与“侯”的谐音“辈辈封侯”(图1),寓意封侯拜相、世代为官。另外,因狮子与太师(宋代一品官)的“师”同音,石府的砖木石雕多次出现狮子的题材,寓意官运亨通,官位世袭,如在影壁墙壁心四角均有一个狮子滚绣球图案;木雕中出现过九狮图(九世太师);石府的一对扶平石内侧图为太狮(大狮)少狮(小狮)戏绣球等。除此之外,还有象征步步高升的“平生三级”(花瓶中插有三只戟),均体现儒家文化的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官本位价值观。这些雕刻艺术品精雕细琢,别具匠心,极富韵律节奏之美,且将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和文化观念与审美情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二)“朴素自然”的道教精髓
道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石家大院的砖木石雕深受道教文化影响,推崇纯朴自然。我国美学素来就有“道法自然”的悠久传统。老子认为应以审美的“复归于朴”来使社会和谐。庄周的审美理想体现道的精神“朴素”,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历代的艺术家都把“朴素自然”当作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石家大院青砖素墙的建筑朴素简洁,给人以纯朴自然的美感,在充分保持材质天然的纹理和本色的前提下,配置各种精美的雕刻艺术,体现出材料的质地之美,形成高雅的艺术格调。例如,砖雕利用深浅协调光影变化,与自身材质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和豪放的审美特色,既融于建筑整体之中,又有空间效果。
由于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形成十年九涝的自然环境,驱邪避灾、获得平安健康和吉庆祥和俨然成为石府的一大心愿。因此,院中雕刻了大量的日、月、山、川、植物、瑞兽及福字和寿字等字体变形的图案,这些图案大多与道教甚至有些与道教故事或神仙人物相关。如第三座垂花门楼下的一对扶平石,其上采用浮雕手法雕刻了“暗八仙”(又称八仙宝物)图案,即八仙过海里八位神仙所执的器物(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张果老的渔鼓、蓝采和的花篮、曹国舅的阴阳板、韩湘子的横笛、何仙姑的荷叶、吕洞宾的宝剑),凭借道家得道 成仙的信仰精神寓意吉祥、平安、长寿,并起到镇宅驱邪的作用。 再如一组从上至下雕刻着“松鼠葡萄”“凤衔灵芝”“葫芦万代”和“福寿三多”的砖雕组合图案(图2)。其中的“松鼠葡萄”图案中葡萄连珠,象征多子;松鼠尾巴长,取其长字,寓意子孙万代,繁衍不尽。“葫芦万代”图案,取葫芦与福禄谐音,又因葫芦多籽,以寓子孙满堂。加上又是爬蔓植物,“蔓带”与“万代”谐音,寓意子孙万代吉祥。“福寿三多”即雕刻着蝙蝠(蝠与福谐音)、佛手(佛与福谐音)、寿桃(寓长寿)、石榴(寓多子),象征多福、多寿、多子。所雕葡萄粒粒饱满,松鼠活灵活现,蝙蝠静止倒悬,呈现出一幅幅上动下静,动静相宜,对比强烈,自然、生动而逼真的立体画面。这种自然景观与建筑装饰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和独特的道教艺术魅力。可见,石家砖木石雕运用娴熟而富有理趣的刀法生成形象与空间,形成构图完整、风格统一、层次丰富、雕工精湛和气韵恒生画面,不但表达了祈盼富贵平安之意,而且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久视,重生恶死为核心的信仰和以尊道贵德为根本义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为儒家美学的有力补充,将中国朴素自然的美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这些流畅自然的砖木石雕艺术中。
(三)世俗化的佛教特征
佛教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 随着佛教的盛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且覆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大部分领域,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本土佛教艺术体现的佛教精神由于受到儒、道不同宇宙观的影响,褪去神秘而走向世俗化,形成了一种独具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中国佛教艺术形式。正如《中国宗教通史》说“由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并且富于包容精神,其结果是吸收外来文化和同化外来文化同时并存,外来文化的进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却并不丧失中国文化特有的本色”。
佛教与建筑装饰的结合是佛教运用造型宣传教义的重要形式,在佛教的传播普及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也为石家大院的砖木石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石府三座垂花门垂柱上采用圆雕方式分别雕刻了三个莲花图案,即“含苞待放”(花骨朵形状)、“花蕊吐絮”(莲花已开放的形状)和“籽满蓬莲”(莲花开放并已结莲子的形状),合称“垂柱联姻”(图3)。莲花纹样是最具佛教象征义的花卉图案,是佛教最重要的吉祥物和象征物,是佛祖释迦的象征。“垂柱联姻”就是佛教迈下神坛与民宅建筑的搭配,更能符合民众意愿,其祈福求利的特征已经与佛教的宗旨相去甚远,更多地体现的是石家希望四季平安、一生美满、辈辈长寿及子孙万代的宿愿。
石府还雕刻了不少佛教图案,如“佛八宝”图案,即佛教八种宝物(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各具其意,如盘长表示回环贯彻,是长寿和无穷尽的象征。在石府第一座垂花门(贵宾门)下三级台阶及垂带石上,雕刻了精美的由荷花、菊花和牡丹花组成的宝相花(宝相是佛像的尊称,宝相花是佛教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型)图案。另外,虎座门楼两侧外面砖雕有“d”(佛祖的心印)字符相连的灯箱,取“万福连登”的吉祥谐音。这些雕刻艺术品一改宗教庄严肃穆的气息,表现的更加世俗化,象征意义更加直白和明确,体现了佛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成为普通民众的价值取向和普通造物的观念行为。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是是由儒家(积极入世)、道家(天人合一)、释家(彻悟)三家思想作为精神主干而共同建构的,石家大院砖木石雕中体现的文化内涵是在儒、佛、道三家中徘徊,他们一方面展示了不同的美学差异,另一方面这些差异又交织构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美学价值和文化,这种中国封建社会“三合而一”的哲学思想并不是孤立的宇宙观,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融,相互妥协,又相互认可的状态,绽放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奇葩。石家砖木石雕充分体现了成为传统中国工艺美术图案的特色的内容之一。
二、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时代风尚
清末的天津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开埠”逐渐成为中西两种文化冲突与交融的中心。随着天津租界大量兴建西洋风格的建筑,尤其是修缮和重建1900年被“八国联军”严重破坏的建筑,大量引入西洋风格的建筑装饰,进一步促进了以砖雕为代表的中西合璧式的天津传统建筑的近代装饰风格的形成。
石家大院的建筑装饰为追求时髦和新奇,与时俱进地采用了西方艺术的开放性和重视实体造型为主的新观念。如在石府甬道上有一座与第二座垂花门楼相连的欧式风格建筑的青砖圆券门楼(图4)。此门楼建于l911年, 砖面为追求西洋大理石的质感而打磨得非常精细,运用了材质色的明度和肌理效果强化了该门楼的实体空间效果,显示出石家的地位与气派。门楼上方有两面旗子相互交叉的砖雕,图案为五色旗(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和九星旗,取国泰民安之意。圆券门上方图案为链锁如意,两个门柱上的砖雕也非常精美,加强了建筑细部刻画。充分说明当时在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随着西方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和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传统的、根深蒂固的以内向表现意境为主的审美观念被打破,促使传统的砖雕艺术形式发生了Σ相应的变革,从而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首次转型,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兼容并蓄的开放性。
三、小结
石家大院的砖木石雕拥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独到的艺术特色,且采取“寓教于美”的形式通过点、线、面的合理配置和组合成为天津地区传统砖木石雕艺术的代表,并不同程度地镌刻着时代的烙印。体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情感和中西合璧的时代精神,闪烁着民族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光辉,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意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参考文献:
[1] 宫桂桐、韩志勇.杨柳青石家大院[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7:51-90.
[2] 王强、陈学文.中国传统砖雕的审美意蕴――以天津老城砖雕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9.2。
[3] 叶幼天.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
[4] 彭肜.在佛的神光下――中国佛教艺术特征探微[J]. 社会科学研究,2002. 6.
[5]王永钊.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儒道释思想[J].闽江学院学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