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
【摘 要】鉴于当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本文系统分析了新媒体的特征,以及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同时针对目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近年来,网络不仅走入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高新科技应用引领者的高校师生,也自然成为新媒体的拥护者和追随者,网络文化开始在现代高校逐步渗透。新媒体以其强大的信息功能和娱乐方式,不断吸引着高校大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这种环境下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思维方式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无疑对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何去何从,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新媒体的特征
学术界普遍认为新媒体就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媒体形态,比如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或者以手机为代表的各类移动信息传播媒介。新媒体与报纸、广播、电视共同主宰着当今社会的媒介环境。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科技含量更高,信息传播更为迅捷,具有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具体而言,新媒体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交互性和便捷性。新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单向性的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双向传递,使受众由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互动的交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递的时空束缚被打破。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实现信息的获取、网上购物、网上交流与自动化办公。但是新媒体的这种优势,容易让人们产生依赖性和应用习惯,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健康生活。
(二)开放性和共享性。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为依托的巨大网络体系。新媒体不仅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以及传输快捷的特点,还具有覆盖面广、交互性强以及形式丰富的特点。新媒体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广阔、开放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渠道,任何人只要具备了基本的使用技能,便可以利用新媒体来自由地获取和传播信息,并进行实时的交流与讨论。但是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其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导致各种不良信息、垃圾信息的大量产生。
(三)虚拟性和娱乐性。新媒体传播实现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相互整合,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认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可以以匿名或化名的方式在拟态社会中进行交流与交往,不再存在现实生活中地位高低、身份贵贱、性别年龄的沟通障碍。这种虚拟性与未知性,不同程度地刺激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理,使人们能够毫无顾忌地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虽然实现了人与人交流的平等性和无阻碍性,但另一方面也会为一些不法份子或具有不良企图的人提供便利,从而滋生各种欺骗、欺诈行为。另外,新媒体的双向互动性,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媒体信息的发布者,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网民的话语权心理需求,也为各种怨气和愤怒找到了发泄的渠道。但是过分地沉溺,有可能会产生许多负面的效应,使新媒体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社会的避风港,甚至让人们产生扭曲的心理。
二、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
(一)网络文化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新媒体技术的基础是数字化网络通讯技术,因此,它具有巨大的知识储备量和信息量,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发掘、汇聚与散播更加充分。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信息包罗万象,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新媒体不仅可以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各种信息,也可以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平台。
(二)网络文化传播的途径更加广泛。由于新媒体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便利性,不同程度消弱了意见领袖的权威,高校师生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微博、微信、QQ等交流工具来发表自身的意见,并寻求思想上的共鸣。这就为很多欠缺社交能力的大学生提供了有效的交流途径,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加强了学生间的了解与共识。新媒体技术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空间,丰富了校园文化的载体,使学生的文化生活更具活力。
(三)网络文化更新速度更加快速。网络文化与其它文化形式一样,都在进行着不断的发展与演变。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网络文化不仅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在不断更新着师生们的知识体系和传统认识。高校中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在웃新媒体的辅助下,也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快速的更新与改进。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冲击。校园文化是高校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推动着高校的发展,也促进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继续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如何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取向,让学生明确应该追求什么,应该反对什么,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首要考虑的问题。新媒体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信息的质量却无法得到全面保证。部分不良的信息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甚至正在腐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使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陷于迷惘。新媒体虚拟世界❦的出现,让很多大学生的思想都脱离了现实,一些学生开始刻意逃避现实,长期下去不仅荒废了学业,也丧失了正确的价值观判断能力。
(二)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不断地渗透。互联网不受地域与空间的限制,不同文化与意识形态都可以在网络中并存。这就容易让一些与我们对立的文化与势力渗透进来,使网络成为他们宣传与争夺思想政治受众的平台。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媒体技术发展较早、更新也较快。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霸权地位和战略意图,往往会利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在一些人权、宗教、民族等问题上,对我国大学生进行影响和干扰,对我国政府进行恶意的攻击和诋毁,使我国高校的文化建设面临着不同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冲击,给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大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也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情况。这就使大学生在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时,容易忽略道德的规范和诚信的约束。导致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真诚性逐步丧失,进而影响到其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很多学生由于长期沉ก迷于虚拟世界,陶醉于虚拟世界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正常与人交流、无法接受任何打击,甚至产生紧张孤僻、厌倦学习等心理问题,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对策
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在信息传递、更新与交互方面更加便捷,不受限制。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思想观念以及宗教信仰都能够传递到高校大学生面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与道德信仰。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夹杂一些落后的、腐朽的、偏激的思想与文化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很容易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人生目标。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该全面考虑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导权。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弘扬校园文化主流、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性的主要平台。而且网络也成为师生思想交流与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文化的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与锻炼一批高水平、高素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使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主导权得到发挥,也使校园网络文化能够良性健康地发展。高校还需要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不断强化网络文化建设的规划与组织领导。正确认识新媒体给高校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正确认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利与弊,正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掌握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才能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逐步步入正轨。
(二)强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该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趋向,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吸引和组织大学生,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特色和时代风采,还应该具备较高的品位和品牌形象。高校可以利用专题教育活动、网络文化宣传活动,以及相关的竞赛等活动形式,来落实网络文化的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高校网络文化特有的教育价值得以发挥。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中,充满着各种诱惑,这就需要高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正确认知能力。高校应该营造出良好的媒介环境,对大学生的行为修养、媒介素养进行不断教育与培养。高校可以尝试开设一些关于媒介素养的教育课程,使大学生对媒体的认知得到不断强化,同时也使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得到提升。另外,高校还应该不断强化进行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教育,适当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网络管理法规,并进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从各个环节督促大学生做先进网络文化的传播者。
(四)构建具有时代风貌的校园网络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没有空间限制。高校必须转变传统文化建设与教育方面的事后处理方式,在文化建设与问题处理上,再采取躲避与遮掩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不仅无法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甚至会引发学生的更多猜测和不满,在更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尽可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网络文化的互动性,在做好引导工作的同时,做好对一些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正确筛选工作,最终让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既具有时代风貌,又积极健康,彰显中国特色。
五、结论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构建,可以实现各类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高校的大学生们也越来越习惯于利用新媒体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利用新媒体来表达自己对各类事物的观点和看法,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习惯采用新媒体手段来进行文化创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相关部门及人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先进性,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解,并进行及时的经验总结,以不断完善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参考文献:
[3]胡晶晶,苏国红.新媒体条件下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