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时间:2024-11-13 08:34:0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以来一直强调的执政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常态背景下,我们必须要立足国情,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是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瓶颈问题。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问题;生态文明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长达3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逐渐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但是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快速形成了发展中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失衡与断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这也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五项指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衡量指标就是生态环境建设。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环境问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

自然环境,包括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是社会环境的载体和基础,应该视为最基本、最重要、最恒久的人类生存环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对人类生存环境最大,最致命的破坏。[1]生态环境又是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系统,这个系统中主要指的是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生物资源等的总称。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为了维持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1950年之后。工业大跃进时期,中国进入有史以来人口急剧增长阶段,基于自身的生存和其他各种原因,产生了大规模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长久落后与封闭,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迫切地需要寻找一种巨大的能量能让自己起飞,它的选择是煤炭,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用100年走完的道路,我们的煤消耗大,结果是越来越劣质,还缺乏清洁,排放也缺乏控制,煤的污染之上还附加着油的污染。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进入高频发阶段。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大气污染严重,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森林资源锐减,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明显加重,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制约瓶颈。

二、环境问题突出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不得不面临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在全球的普遍展开,人类在开发与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对于这种胜利,恩格斯早就提出过警告:“他认为当我们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时,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2]

人类诞生之前,我们的星球表面绝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和绿色的森林所覆盖,自从有了人类之后,人类的生存活动诸如利用大自然,开发大自然,以及人类之间的战争,对大自然对整个星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类越来越感觉到蔚蓝的天空难得一见,伴随而来的是终日的雾霾,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昔日清洁的河水小溪,散发着阵阵难为的恶臭。曾经绿色的家园已经和正在被人类自己不断蚕食和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破坏大自然最常见最频繁最严重也是最难消除其影响的时间之一。传统的理论认为,天然的环境没有价值,一切价值的满足都以个人感性意愿的满足为标准,这种理论只关心人的感性意愿是否合理,是否应该受到限制,我们称之为“人类中心主义”。它把大自然看做是满足人的感性意愿的原料库,鼓励对自然进行无限制开发。因此在整个工业时代,对大自然的征服成为一种值得歌颂的唯一活动方式。大自然也逐渐成为人类奴役的对象,人们把自然界与自己的关系看成一种主奴关系,人是主,自然是奴隶,这正是现在我们对自然的专制主义的狭隘观念的批判与检讨。

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源于对工业化的迫切要求。工业化的发展唤醒了沉睡人类身上万年的巨大潜能。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有现实的紧迫意义。一方面,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国工业化时间起步较晚,发展起点又低,同时又面临赶超英美发达国家的艰巨任务。从发展的成本效率上来说,用工业化的方式利用自然,改变自然,创造自然物,是有代价、有成本、有风险的,这就是牺牲自然。因此,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短期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如消耗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能源,乱砍滥挖,毁坏森林等等。这种以高代价的消费自然资源,来换取短期经济繁ツ荣的行为,必然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恶果,同样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新的生存危机,这必然会影响我们党建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方略。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绝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中国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文明。

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握“全面”这一核心内涵。“我们所要的小康,不仅是包括经济、政治小康、文化小康,还包括生态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生态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尊重自然发展规律、追求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智慧,也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新成果,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科学合理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推进态文明建设。首先我们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其次,要强化环保意识,建立环境道德规范,以此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树立科学的生态理念,保护自然环境免遭污染与破坏。具体来说,个人在生活消费中,自觉爱护环境。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者,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应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实现清洁生产。政府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动直接影响到环境✫质量的高低。我们要认识到环境保护意识与科学发展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关涉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应然要求,也是社ฆ会发展与生态平衡将会达到完美统一的标准。

四、结论

综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改善环境问题。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好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所至。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并落实好环境保护优先政策,走科学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之路,真正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协调发展。本着对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负责的环境义务,合理利用资源,善待自然,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利国利民,影响深远。(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

[1] 曾繁亮.《科学发展观》[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30.

[2]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8.

[3] 习近平同志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大学问题”上的讲话。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