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生活
音乐与生活 音乐与生活
摘要:生活作为音乐表现着的世界,音乐也为此而成为生活的事实。郭声健的《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就是他对美国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所见所闻的记录,此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记录了“美国基础音乐教育”、“美国音乐教师教育”、“美国社会音乐生活”和“纽约艺术教育现状”四方面的音乐教育。“我们求助于音乐来表达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并深知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音乐这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所具有的情感品质为人类的交流提供了特有的途径。”生活本身,它先天地赋予了我们理解音乐的条件,而且其中灌注的最深刻的内容是我自己所赋予它的。
关键词:报告;音乐;思考;情感;生活 若你把这本题为报告的报告当做“报告”来读是个错误,因为它不是严肃的刻板的堆来枯燥的数据和死板的事实,他在用他的眼睛说话,而眼睛正遇着整个生活。生活作为音乐表现着的世界,音乐也为此而成为生活的事实,郭声健正是以此推进着他的整个“情绪”,带着你走进一个亲切而又温和的,处处被音乐包围着的而又不让你觉得这是为了让你逢着音乐而音乐着的世界。
郭声健的《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正如他本人所说,乃是一本随感录,随感录正如漫步一样,它眼睛呈现它所遇见的每一道景致,同时又不是为了这道景致而观赏,它只是无目的地行走着,看到了有趣的花草,它就会把它记录下来,它永远不知道再走下去还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也不去理会这条路有多长,它仅仅是走着,一边走一边咀嚼其中的乐趣,郭声健的这四篇报告就是他本人的漫步,他不告诉你这条路上路牌写的是什么,它的质地,它的历史,它的状貌,甚至它将通向哪里,他只是细心地摘下两旁的风景,不露声色地带着你游走。从郭声健到哥伦比亚大学访学的第一天起,他就把关于美国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所见所闻细心地收藏了起来,这点点滴滴事情最终汇成了一条温暖的河流,由丁点变成了全体,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同时一并交给他的读者
此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记录了“美国基础音乐教育”、“美国音乐教师教育”、“美国社会音乐生活”和“纽约艺术教育现状”四方面的音乐教育,其实也基本上涵盖了音乐教育的全部内容。由于我在读这本书之前看过不少百老汇的片子,听过些音乐,也实时了解过一些美国社会音乐生活方面的内容,这里也就从对此书的第三部分的理解谈起。
描述音乐本身是件困难的事,尤其是对于一位不通乐理的人来讲,只能贫乏到用耳朵来思考的地步。不过,生物学上指出耳朵可借其辨别振动的功能,将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被大脑翻译成可以理解的词语,这对于所有人来说可是个不小的鼓励,因为你觉得欣赏音乐可能不必要通过专门的训练就可以获得,因为它无处不在,日常生活就是一张张摊开的乐章,它不仅展开在百老汇,还展开在地铁里、剧院里、教堂里、商场里、大学校园里、时代广场里、培训市场,甚至是赌城里,处处都是艺术的生活,你不必了解音乐本身▼所关涉的背景,它让☣你得不到一个满意的说法,加上深入了解这些音乐背后所隐藏的知识的困难,以及这些知识与纯粹的音乐比较大的差别,只会让你不得不放弃这样的念头,你只需预设你是理解它的,你是在生活之中,如此刹那间实现了某种属于自己的、最可靠的情感,那种潜伏于内心长久的微妙情绪会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并汇为音符与旋律。
郭声健所描述的地铁音乐或是街道音♫乐在美国随处可见,他们能够在繁华都市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在任何一个喧哗之地尽情弹唱,不失其气势及音乐本身的节奏与动感,“表演者所选择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表演的音乐和表演者所在地的情景也能协调吻合” ,他们能以一把大提琴、一把小提琴和一支萨克斯,演奏出凄楚的乐调,并深ฉ刻地寄托了对9.11死难者的哀思,他们不是卖艺,也不是做推销,而是单纯地演奏,因为此刻他们在生活着,而且就在生活之中。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强调细腻的情思和丰富的情绪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乐曲中最为感人的部分,这一部分将成为欣赏者为之动容的最深刻的理由。最为感人的部分当然离不开乐曲各个章节所做的铺垫,在通往这一盛况的路上,它所做的铺垫工作是难以体察的,因为我们无法将演奏者或者作者的情思灌注其中,我们仅仅以自己的体验来套用这样的旋律来宣泄,来寻找和乐曲的契合点,一旦找到了契合点,我们就会享受到无比的愉悦,这个契合点设置在乐曲当中是可寻的,但要深刻地理解它,非得靠着我们自己细腻而又敏锐的情感,这里我们和演奏者有了共同的话语,可以进行亲切的交谈。“交谈”即是承认听者的独立性,承认演奏者的独立性,而非让乐曲本身替演奏者和听者说话。那么音乐教育也是一项较为隐秘的教育“手段”,当然,它不仅仅是在讲手段,而是强调渗透在生活里,渗透在每个情感生活的角落。
百老汇是一个迷人的地方,为我们所熟知的《猫》、《芝加哥》、《歌剧魅影》、《妈妈咪呀》等这样的歌剧在这里上演,所幸有些剧作曾搬到我们平常人的荧幕里,但若是能实际参与一次也是件幸事。我曾将《歌剧魅影》看了多遍,它是一部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片中的主角之一是一位在歌剧院的地窖深处神出鬼没的“魅影”,他相貌丑陋,戴着面具,但又是位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为了躲避世人惊惧鄙夷的目光,他将自己关在地下,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他制造各种纷乱,干涉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和剧码安排,以他特殊的方式关注着歌剧艺术,当魅影发现克莉丝汀拥有着非凡的美声之时,他便为之倾倒,决定不计一切代价,将年轻貌美的克莉丝汀调教成首席女高音。然而魅影强烈的占有欲使得他丧心病狂,表现出极为残暴的一面,并试图强抢克莉丝汀,但歌剧最终克莉丝汀与其爱人劳尔走到了一起,绝望的魅影也悔悟了,随之悄然隐去。郭声健称:“要领略音乐演唱无穷魅力和舞台布景的变幻莫测,这部音乐剧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其实它的意义还远不仅如此,因为这部音乐剧就是在以音乐的形式思考音乐,我们不否认《妈妈咪呀》具有同样的价值,但是与这个音乐剧比起来就没有那么纯粹,我想它告诉我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音乐在生活中展现为一种生命形式,而且就这种生命形式而言,它就是音乐。
不管音乐属于什么样的风格、流派,不管作曲者处于什么样的背景之下进行的创作,也不管这乐曲在试图描绘怎么样的一种场景、怎么样的情绪、怎么样的情节和叙述方式,对于听者,就一首将要欣赏的乐曲而言,它们都是隐藏的,都是将要被感知、被理解和被认识的,而没有在这之前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或者经验,我们凭借东西来作为描述它的前提?那就是生活本身,它先天地赋予了我们理解音乐的条件,而且其中灌注的最深刻的内容是我自己所赋予它的,我从其中窥视到了我的存在,我在其中首先实现了,我从中找到了我的位置,这些关于我自身的内容已经预先被我所体验到,它先于听到乐曲之时就已经存在。我将自身作为了描述音乐的前提,故而我们可以先于了解一切背景知识之前就被音乐感染了,随着背景知识的扩充,我们能够幻想的空间就越大,能够回忆的场景就越宽广,音乐随即又具有了时间上的延展性,这也就是说,我们随着阅历的加深和知识的不断增长,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获得的感受也越来越丰富,所能回忆和联想的心绪情感越来越多。
郭声健在书中还付了一段由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Lori Custodero博士写的一片小文,其中谈到“我们求助于音乐来表达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并深知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音乐这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所具有的情感品质为人类的交流提供了特有的途径。”音乐正是为了满足这种表达与理解人之情感需要而出现在教育领域的,哪怕是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里面,它也能传出它自身强烈的味道,而且这种味道尤其显得重要,因为它时刻在告诉生活的人们如何去生活。
参考文献:
[1]贝尼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
[2]曹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
[4]韩春牧,徐孟东.音乐鉴赏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
[5]杨桂桦.加强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
.
[6]梁娜.普通高校声乐选修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7]郑弋晖.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情感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