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表演学角度看《放牛班的春天》中艺术教师的形象
摘要:艺术类的电影层出不穷,可是真正讨论艺术教师的文献其实并不多,人们很多时候看到了艺术对人的教育唤醒作用,可是在这过程中忽视了教师在教授这门艺术时所付出的努力。本文力图从社会表演学方面探讨艺术教师的形象。
关键词:社会表演学;艺术教师;放牛班的春天
一、教师对学生的爱
透过日记微微泛黄的扉页,依稀看见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着暗灰色夹克,提着巨大而笨ห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紧闭着的铁门走去,光秃秃的头顶上顶着同样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马修,此时因为在众多领域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进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应聘一个专为问题少年们设置的寄宿学校――池塘之底的学监。一开始电影就设置了一个落魄者的形象,他是抑郁不得志的,Σ所以来到了这里。社会表演角度的横切面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一个弱者的地位。
马修用音乐感召孩子们冷漠已久的心,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①当公爵夫人欣赏孩子们的演唱时,他们的表现无疑达到了一个高潮。无论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纯净、完美融合的歌声,还是领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籁般的声线,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们的歌声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马修给予他们信心与爱的结果。从小受到行动――反应的强制性规定的他们②,生活在这里实际上毫无自由与快乐可言,而马修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音乐,为他们带来了关爱,因为长期受到压迫而麻木不仁的心灵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他们所不曾拥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倾注在马修的身上。这种言语性的发声,让人掌握了自己的思想。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行为反映这个世界,奥斯汀认为语言有能力改变世界。这不仅仅指语言能产生后果,还意味着,有些言语表达本身就是行动。音乐,这种特殊的言语发声,在马修这位音乐教师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在社会的舞台里,他失去了发声的权利,可是在这里,他重新✈有了话语,而这种话语更是他人生乃至人格的体现。
让一群顽固恶劣的问题少年们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马修面对孩子们,并不像其他学监那样选择了强硬的手段,或者选择了放弃,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以爱作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孩子们的歌声,与其说是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说是他们为马修献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二、教师独立人格的体现
马修是个了不起的学监,他包容孩子所有的错误,绞尽脑汁帮孩子回到正规。他成功了,用音乐,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在音乐中,我们看到的是晨曦般的安静,包含希望,充满活力。在音乐中,没有搞破坏将老师眼睛弄伤的乐格克,没有充满叛逆孤傲的莫航织,没有沉浸在父母双亡中而孤僻的佩皮诺。在马修的指挥棒下,一切幻化成美妙的音符,跳跃在晨曦,跳跃在春之将至的季节。
马修:过气的音乐家,失败的代课老师。院长在气急败坏之时对于马修的评价。而事实却与之相反。马修是辅育院的代课老师。在辅育院,孩子们犯错时,通常的做法是机械的使用一犯错,就惩罚的简单而粗暴的举措。而马修的到来则改变了这里所有的人。从庇护学生免收院长惩罚的第一天起,他注定要成为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不同于犯错,惩罚的措施,马修因材施教,用音乐,用歌声将涣散的班级凝聚,他用心爱着班上的每一个孩子,给予正确的指导。一个残存梦想的音乐家和一群问题少年组成的合唱团,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所有的听众,甚至一直以严肃面孔示人的院长也曾为之动容。离职时孩子们清澈歌声从高高的教室中飘至窗外,一架架承载了稚嫩笔迹的纸飞机,为老师送别。马修存在着一位老师的严厉♫和一名慈父的关爱。是一个善良的好人,称职的教师和优秀的音乐家。
马修的指挥棒是柔情的③,是被阳光围绕的,当那手掌挥动的时候,我着实被那些孩子那充满渴求的眼神和那颗炽热的心震住了,就像白花在严寒之际一夜绽放般。ท
注释:
①郭爱芳.惩罚需要艺术―――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意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
②许昌良.让生命在场―――与《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对话[J].思想理论教育,2008.
参考文献:
[2]许昌良.让生命在场――与《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对话[J].思想理论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