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经营的影响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经历了资本自由化及其推动的国内利率自由化加速发展的过程。这两个自由化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目前的中国,虽然利 ッ率自由化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但✪资本自由化还尚未完成,国内外的金融市场依然处☃于隔离状态。今后,随着资本自由化的继续推进,国外的经济金融形势对中国国内的影响应该会越来越大。在日本,利率自由化对银行业的经营,甚至对整个日本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此角度看,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验对现在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日本金融自由化概要
日本于1961年接受了IM F协定第八条,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那时就已自由化了。上世纪60年代后期,对外直接投资的自由化不断推进,从1969年开始启动,到1972年已在原则上实现了;对内直接投资方面,1967-1973年间先后五次推出自由化措施,到1976年,除部分例外情况,也基本完成。也就是说,日本在1976年已经实现了直接投资的自由化。
从国际收支的情况来看,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经常项目的顺差成为常态,外汇不足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开始考虑资本输出的问题。在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之下,1970年推出了武士债。这是非居民在东京发行的以日元计价的债券。1973年,汇率形成机制由固定汇率制转换为浮动汇率制。
利率体系方面,在战后追赶发达国家经济的过程中,日本的经济体系里对稀缺资源进行行政分配的色彩很浓厚,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实际上也受到全面限制。
二、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资本自由化与利率自由化
1980年外汇法的修订
日本的外汇法是在外汇严重缺乏的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原则上禁止对外交易,对必要的交易,则需有政令、省才能解除限制,或单独给予许可或认可。修订后的外汇法中,对其后的金融自由化产生很大影响的是外汇存款的自由化与不限用途的外汇贷款的自由化。前者的内容是,居民在国内的外汇指定银行进行外汇存款的行为完全自由化;后者的内容是,居民从非居民借款的行为,即对外借款被解除了限制。
日元美元委员会与对于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
1981年建立的日元美元委员会,对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此之前,日本和美国之间时有贸易摩擦形式的冲突,其时,这种冲突波及到了汇率和金融资本市场。具体来说,美国认为,由于日元缺乏魅力,导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过低,同时提出,要提高日元的魅力,需要日本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实现自由化,以使欧洲日元市场变得更加便利。在欧洲日元方面,当时随着日本对外贸易的增加,在日本以外流通的欧洲日元呈增加态势。
三、金融自由化对日本银行业经营的影响
金融利率自由化对日本银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是导致以大企业为主的企业对银行的疏离。随着资本自由化的推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企业的外债发行开始增加。特别是在欧洲日元市场扩大的80年代后期,在欧洲日元市场发债的日本企业急速增加。此外,上世纪80年代股票市场也开始活跃,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等来进行直接融资的情况大幅增加。因此,银行失去了很多以大企业为主的优良客户。以制造业领域为例,上世纪70年代,银行借款曾占到其总资产的35%;而到1985年,则下降到25%,1990年更下降到15%以下。
二是利率市场化带来了融资成本的上升。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流动性存款在全部存款中占的降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法人的资金运用中对利率敏感了;另一方面,则是自由利率存款的增加。这样的变化从1985年的大额定期存款导入开ด始日益明显。自由利率存款的占从1980年末的5.2%上升到1985年末的1 }1.3%;经由80年代将最低存款额下调后,在1990年末达到了61.3%。 三是融资成本的上升使银行开始将贷款转向利差较大的部Ⓐ门。具体来说就是开始重视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泡沫时期,还增加了房地产担保贷款和用于房地产投资的贷款。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从1985年的53.1%上升到了1990年的69.3%。此外,面向所谓三行业的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也从1980年的16.7%,上升到泡沫高峰期的1989年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