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古以来,水利工程在抵抗洪灾和干旱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工农业持续健康生产与发展,除此之外在保持水土和生态环境方面也起着极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水利工程的需要也逐渐增长,正是在这样的希求条件下,我国的水利事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建设地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在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避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就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维护生态环境的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不仅在防洪、抗旱以及灌溉、发电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对于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可否认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建设地当地的生态环境确实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综合性、复杂性以及长期性,导致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3]。总体来说,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生物物种所组成的生态体系,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生物的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危机水生生物以及陆生生物的正常生存。一般来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为原因导致的,其中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尤为明显。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水库的建设在使水位升高的同时,河流的水生生态系统也随着发生改变,水生生物的产卵以及生长所必需的水文环境遭到破坏。水利工程的建设阻断了水生鱼类的迁徙路线,鱼类的栖息环境因此而发生变化,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会对陆生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水利工程建设占用的土地对陆生植物和动物造成永久性的直接性的破坏。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引起建设工程当地的土壤的变化,出现土壤沼泽化、盐碱化,改变陆生生物原有的生态环境。另外水库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淹没大面积的土地,陆生生物的觅食地和栖息地被破坏,势必会造成陆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1.2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局部气候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可以改变局部地区内的气候环境条件,比如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改变风向、增加降水等[4]。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当地的积水大大增加,在阳光的照射下,水分蒸发量增加,降雨量也会随着增加。水利工程建成之后还会改变当地降水的强度和降水范围,平衡水利工程周围地区的降水量。另外由于改变了原本与大气接触物质的属性,水面与大气空气交换的方式明显不同于地面与大气交换的方式,这就会对当地的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会是水利工程建设周边地区的平均气温有小幅度的上升。
1.3水利工程建设对水温系统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会对附近地域的水文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改变整个地区的水文状况。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水流的速度、水域的深度、河¿流的温度、水流边界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河道两岸岩石的透水能力较强,很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相邻地区的地下水位会因此而升高。水库建成之后,其流入和流出的水的温度一定会存在差异,水库内部水的温差现象会出现,另外水库内水体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长期停留在水库内部的水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也会引起水温的变化。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周边水域水质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有好的一ล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具体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具备内的水体被整体抬高,水库内部的水流速度减缓,很明显的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与消除。另一方面,水利工程涉及的水源因为经过了长距离的运输与较长时间的存储,水中的氧气含量会有所增加,水体资源的容量得到了丰富与提升。
1.4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水利工程建设对与建设当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有着一些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作用,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给工程周边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淹没大规模的草地、森林,不仅对当地的生物造成直接的损害,也会当地的气候、降水、土壤等多个方面造成影响。另外水利工程一般都建设在高山峡谷等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的地区,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系统,部分生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面临灭绝,严重打破了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
2如何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水资源含量丰富,可以利用的水力资源居于世界前列,但是相对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仍然出路相对落后状态。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们对水利资源认识程度的逐渐加深,我国加强了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与完善,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工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完善与发展。虽然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尽最大能力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水利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建设地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水利工程可能对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长期或者短期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当地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2.1加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
在水利工程设计以及建设的全过程中要加大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重大影响。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为水利工程周围地区植物以及动物的生存栖息创造良好的条件。
尤其是在建筑施工阶段,一定要注意不能破坏动物栖息以及产卵的地域,建筑施工材料要尽可能的用环保型的材料代替传统的材料。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在保证其促进工农业☏生产方面巨大作用正常发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水利工程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改造与破坏。将对水利工程建设周围地域的生态环境维护工作切实贯彻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水利工程的设计环节要注意避开水生鱼类迁徙的路线,更不能占用鱼类产卵的场所,还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地表植物的破坏,保证陆生动物正常的觅食与繁殖活动。
2.2建立健全对水利工程建设周围地区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
对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是指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周边地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监控以及评价,并且得出最终结论的体系。生态环境评价体制不仅仅包括对当地自然环境的评价,还会具体的涉及到物种的多样性、水文环境、大气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是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就要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预测,对其设计中可能引起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及预测评价,并且根据得到的预测结果和因素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对水利工程建设周边区域实施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是实现水利工程经济建设、水利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同步实现、同步完善的主要手段。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是基础,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与健全对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防止因为不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操作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2.3加快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或多或少都会改变建设地域的生态环境。因此,为了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快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当地造成的生态环境改变与破坏仅仅依靠自然环境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生态系统很难再次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人为地加快对生态环境的修补与恢复。对于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害,一定要及时的补偿,明确补偿主体和补偿范围,并且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其补偿效果的监督。在水利工程建设设计之初,从建设资金之中预留一部分自己作为补偿机制运行的保障,恢复被改变过的生态环境,帮助受损地区恢复生态平衡。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不仅可以还原原有的生态平衡,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损害,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虽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存在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就要求水利工程交涉要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