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意识

时间:2024-12-26 02:04:3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1 强化学生的文本意识

从苏州市语文中考考纲要求来看,现代文阅读理解的主要考查要求有:①整体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态度或观点;②能理解、体味、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③能理解并阐释文章中重要的句子的含义;④在阅读中了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⑤学会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⑥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⑦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⑧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从上述考纲要求不难看出,每条要求都离不开“文本”。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的是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筛选整合文章的信息,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等,都是从具体的文本而来,每一个问题都是针对文本字词、句、段、篇而设置的,解答时必须要回归文本才对。

例如:2013年苏州市中考阅读《春天是改革家》(鲍尔吉・原野)中有这样一题:

“21.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

细读文本后,不难发现:文本第5、7、9节开头句子“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中,春天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不贪功劳、功成即身退的豁达胸怀。”的特点清晰可见,答案跃然纸上。

又如:2014年苏州市中考阅读《红豆ช树下》(陈歆耕)第17题:“作者笔下的红豆树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

细读文本后,你同样会发现,文章2、3、10节,“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令我忧虑的是: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尔不群的身姿!”这些句子中,红豆树那“古老、沧桑;躯干粗壮、面容枯黄、枝丫挺立;孑然孤傲、卓尔不群”的形象特点不言自明。

为此,我们务必要让学生牢记:“要潜下心来读文章,牢固树立答案在原文中的意识,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 树立学生的规范意识

现代文阅题理解答题一般都有一定题型规则与答题方法,学生要严格按照题干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力求准确到位,决不能信手涂鸦。回答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条理性,努力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这是一个典型的字词句理解题,解答这一类题时,我们要指导学生按照“运用……(修辞等方法),写出了……(特点),表达了……(感情、精神、态度等)这种模式去思考。结合文本细细分析,我们就能这样解答:这里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一寸高的小草”与“一米厚的白雪”进行对比,写出了小草的矮小柔弱,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表达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

从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出,此题不仅要“联♋系全文分析”,还要抓住“结构、内容”两方面的作用去分析。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答案:结构上,前后呼应,呼应前文“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内容上,抒发了作者的忧思之情,写出了作者期盼红豆古树能再发新枝、开花结果,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气节与傲岸风骨的呼唤与追寻。

在解答这类题时,我们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做到答题规范、套路明析,确保答题的准确性。

所以,现代文阅读理解答规范就是要求我们树立“一个题就是一类题、一类题有一个答题思路”的原则去思考、去解答。比如:运用比喻的答题规范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运用排比的答题规范:强调了+对象+特性;运用设问的答题规范是: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一般来说,每种题型,都有答题的格式和要求。

3 培养学生的厚度意识

所谓答题的厚度意识,是指答题时,答案应具有层次性、全面性和完整性,要有一定的深度。

比如:2013年苏州市中考阅读《春天是改革家》(鲍尔吉・原野)18题:“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这类考题考点范围很大,学生很容易失去方向。为此,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抽丝剥萤,层层深入的方法去解题,一般可以这样思考:此段(或句)结构上有何作用?内容上有何作用?在内容方面又可以思考:写了什么?运用什么方法(修辞、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等)?写出什么特点?表达怎样的情感、精神、态度等,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参考答案:“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作®铺垫。”这个答案不正是解答了“结构上作用:为后文作铺垫;内容上看,运用对比(方法),写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

再看,2014市中考阅读《红豆树下》(陈歆耕)第18题:“文中多次写到春雨,有什么作用?”

根据上述思考方法,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上答案:多次写到春雨,交代作者前往红豆山庄的时令季节(写了什么?✍),烘托(运用什么方法?)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忧思(表达什么情感?)。

学生答题的厚度是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的难点,我们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答题角度深入思考,并且在教学中不断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答案不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味。

良好的解题意识对正确解决问题显得犹为重要,在考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提高解题能力,而且能变“意识”为“定势”,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高效。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