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家家”的真相
从一两岁到五六岁甚至更大的孩子,很少有人不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但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这一喜好,有很多误解。
“过家家”是释放,不是吸收
孩子玩“过家家”游戏,不是在瞎玩,也主要不是在吸收新的东西,而是将已经吸收到的东西进行释放,即把自己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各种印象深刻的信息进行再加工,通过游戏表达出来。
我们成人很大程度上误把它当成了一个吸收的过程,所以就会犯一个错误:在孩子拿起一个东西准备✎玩时,就迫不及待地教他这是什么。一些机构设立“儿童职业体验馆”这么豪华的“过家家”场所,打的是同一个如意算盘:让他们体验不同的职业,让他们学习、吸收新的东西。
为什么说在“过家家”ค游戏中,孩子不是吸收呢?让我们来看一些案例和现象。
大部分孩子“过家家”,是从“做饭”“卖东西”“看病吃药”开始的。他们喜欢洗菜、切菜、倒茶、做蛋糕等;或者假装给你看病,让你躺着、喂你吃药;或者用“砖头”搭建商店(很多时候他们搭建的都是礼物店,或者停车场),然后开卖……不断重复,乐此不疲。
游戏室内“过家家”器具里,有一个道具虽然也就放在边上,但是从未被使用过,那就是一个迪斯尼的电熨斗――大概是因为多数孩子没怎么见过熨衣服,没留下什么印象;加之,电熨斗的造型也不漂亮(真要是美丽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孩子发现的,即使它没什么用유)。
有个1岁多的女孩,“过家家”时最喜欢玩的就是“开锅”“烫”,简单地说就是一边把锅盖打开,一边说“烫”。就这两个动作,她能玩很久,其乐无穷的样子。我们一直好奇原因,直到有次跟她妈妈聊天才知道,她在家里多数时候是由姥姥带的,姥姥做好饭菜的时候,女孩最想干的事情就是去开锅,但是每次都会被姥姥吓住说“烫”。最后留给她印象的就只剩下“开锅”“烫”“开锅”“烫”……经过内在加工,就成了她的游戏。
还有个孩子在“过家家”的时候,经常会牵扯到墨西哥。他爸爸解释说,是因为孩子的祖父母曾在墨西哥生活过,家里有很多墨西哥的工艺品摆件,以及给他讲过他祖父母在墨西哥的一些经历。
所有被拿来“过家家”的这些东西,对孩子来说,都是每天接触得最多、最熟悉的。所以说,他们玩“过家家”,不是为了学习和吸收,而是释放。
游戏水平受年龄和人数的影响
不同的孩子玩“过家家”,♡复杂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低龄的孩子通常玩得比较简单,但是一些大点的孩子能将“过家家”玩得非常复杂,具体表现是:故事比较长,规则比较复杂,用到的道具较多。而且他们每次玩的都不同,简直就是天生的编剧+导演+演员。
所以,孩子“过家家”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已获得的知识、信息再创造和应用,有的真的已经是在进行较高级的创造,从元素重新组合后展示出来的效果看,早已不是对原有信息场景的简单copy了。
如果是几个旗鼓相当的孩子一起玩,则一个人玩又不同:他们会根据另一方的建议,不停地修改游戏规则。当然这个过程的发生很自然,并不需要像成年人一样停下来商量,他们采纳或否定一个建议也很快,边玩边商量,效率奇高。
从一个孩子玩“过家家”的方式,能看出这个孩子大概°的一些生活背景、喜好和特长、思维能力(如果他的思维能力还没起来,是建构不出太复杂的游戏规则的)。
游戏条件:安全空间和不被打断的时间
扔掉你想通过“过家家”来给孩子灌输知识的想法吧!你需要做的只是:准备一个安全的空间、一段不被打断的时间和各种他能搬得动的道具,越多越好。万物皆备,只等他上场。
如果没有其他伙伴,大人就留下来做观众、配角甚至道具吧。放心,他会给你分派任务的,不会让你闲着。如果他已经有同伴一起玩了,则尽量让他们自己玩,因为大人知道的比孩子多,总是忍不住想到孩子前头去,不知不觉主导游戏规则,这样孩子就比较被动,没有机会自己想。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具体要看孩子的情况及当时的处境,要根据你自己的感觉。总之,有一点你需要铭记:这是他的场子,要让他来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