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各领域的不断应用,给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图书管理的现代化要求也越来越明显,在图书管理的智能化要求下,射频无线技术进入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新型技术,对于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且论述该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图书管理快速准确检索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希望对能够为该项技术的改进提供帮助。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射频识别;应用
0 引言
图书▲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过去图书管理主要依靠的图书管理员人工的劳动,由于图书数量大,这项工作也是十分繁重的,尤其是在图书馆书籍的检索查询使用环节,往往需要花费时间的查找,在提供图书服务的质量水平上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图书管理分类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当前射频识别技术开始在图书管理中应用。
1 RFID概述
1.1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及组成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能够自动识别所要查找的目标对象并获取该目标对象的相关数据信息,射频识别技术是现代科技手段在智能化领域的体现。包含标签和读写器两个部分。标签由其内部的芯片来完成RFID的存储功能。主要存储的数据是产品序号。为了能够更好的被识别,标签的外部形象可以任意改变,用以区分不同的应用。读取和数据写入的功能由读写器来实现。这部分功能用ล以实现和标签的交换。
RFID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类型划分。
1)主动式射频识别与被动式射频识别。
RFID可按照标签的电源放置方式来划分。标签本身没有内置电源,称之为被动方式;反之,则称之为主动方式。在被动方式中标签的能量由读写器提供,读写器通过发出电磁波来发起识别活动。在这种方式下,读写距离一般较短。主动方式下,由于标签可以通过其内置电源来获取能量,从而发起识别活动。故其读写距离一般较长。不过使用寿命受其内置电源限制,会大大缩短,且造价较高。目前,存在一种介于被动式和主动式之间的半被动式方案。
2)不同频率的射频识别技术。
按照其发射和接收的频率ฟ不同来划分,低频,高频,超高频,微波四种。微波因其易受障碍物的阻挡,故不常被使用。其余三种的读写范围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不过各有缺点:低频和高频抗金属干扰性能不好,超高频易受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 RFDI方法与传统管理方法的对比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主要使用两种方法:条形码和磁条。由于两种方式的特性,磁条一般应用于门禁,书籍安全保管等的安全管理方面,而条形码主要运用于图书的标识和整理方面。RFDI的具体特征如下。
2.1对于磁条部分功能的取代作用
通过上文易知,RFDI技术有着较易穿透障碍物的特性,并且,它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读写。这样的特性可以取代磁条的安全防盗方面上的作用,用于图书馆的安全保障措施。与此同时,RFDI的使用寿命相较于磁条较长,且其标签的性质不易受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这些特性都将是RFDI未来发展的基石。需♥要注意的是,RFDI有着易受金属障碍物影响的特质,实际运用时应得到应有的注意和规避。
2.2 RFID相较于条形码的优点
1)方便性。
条形码在被阅读时,需注意其阅读时的方向和角度。而RFID则不需要注意这些。同时,条形码不可穿越障碍物。故在有障碍物或在其嵌入其中时,其阅读都会受到影响。而RFID在抗干扰性方面远远优于条形码,且能够穿越非金属障碍物。
2)高效性。
条形码使用单本串行的读取模式,且在其读取过程中需要人工加以干预。而RFID可以一次流通多本图书,同时读取多个标签,缩减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效率。
3)普适性。
条形码由其光学特性来唯一识别,其标签的破损或污染会严重影响使用效果。由于图书馆人员流动量大,书籍使用频率高,条形码的完整性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而RFID技术中,由其标签内部天线和芯片为唯一识别标准。有着外包装的保护,其标签可以适应很多环境。在多种状态下均可保证能够被准确识别。
3 RFDI技术在图书馆的运用
RFDI技术在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初次使用后,在亚欧很多图书馆投入使用。在2006年7月,深圳某图书馆成为中国首个完全用RFID技术代替条形码技术的图书馆。该技术大大提高了借还书的效率及图书的查找速度,同时简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安全性能。
3.1借阅业务
使用RFID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人工单本串行方式,同时自助扫描多本书籍或音像制品。并在扫描的瞬间同时修改借阅信息。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对于可分离包装的借阅品方面,RFID技术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只要在包装和内容物上同时附加RFID信息,就可以自动识别其是否一致,省去了人工打开检验的步骤。在解决人力的同时,也规避了人工错误所带来的损失风险。
3.2盘点业务
盘点业务有着频率低,代价大的特点。传统的条码识别需要人工将书取下来,逐本识别。为了完成此项工作,每次盘点都需闭馆,直至盘点完成为止。而RFID技术由于可以无接触批量识别,可以省去人工取书放书的过程,并能够同时识别一定范围内的书籍。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也提高了准确度。
3.3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通过磁条实现,包括门禁管理,图书夹私管理,错记漏记处理等。而RFID技术能够通过内置芯片的信息读取,来进行快速判断,从而选择是否进行报警。同时也可以通过其芯片中的存储数据,对图书信息进行更新和校对。
3.4导航系统
图书馆书籍量巨大,分类庞杂,导航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功能。传统的导航方式效果有限,增加了图书取用和借阅的难度。利用RFID技术可以形象简便的实现图书的地理位置查询,从而计算出最佳的取阅路径。目前的导航功能尚在实验阶段,并没有具体案例。目前的实验思路如下:借阅者手持RFID终端之一,对欲借阅书籍进行查找和扫描,确定目标书籍的位置。
3.5浏览摘要信息
传统的图书借阅模式由于其技术水平手段的限制,读者需要从借阅架上将书籍取下,通过翻阅知道所取书籍的大致内容。这极易造成书籍的磨损和污染。取阅后,图书被放回的概率低,放回到正确的位置的概率更加小,严重影响了其他人的借阅。并且加重了图书馆日常维护的负担。同时,我们也很容易知道,每次每本书只能供一人浏览,这种借阅模式降低了图书的利用率。
而RFID技术由于能够存储大量数据,能够实现远距离,非取阅式的信息浏览。能够支持借阅者远距离获知其基本信息的需求,这样降低了图书馆的日常维护负担。此外,RFID技术能够支持多终端同时浏览,提高了书籍的借阅率。这样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的浏览问题,提升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
4 结论
由上文叙述可知,RFID技术能够很好的提升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质量。因此,使用RFID£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趋势。我国政府对此技术的推广和支持也促进了RFID技术的发展,降低了RFID技术应用的成本。但是,任何技术的使用都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图书馆规模,面向的借阅群众不同,是否使用RFID技术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察和分析。
参考文献
[2]安洁.图书馆领域中淘汰条形码的新技术RFID[J].图书馆学研究,2004(9):32-33.
[3]钱红.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前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