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综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意义及内涵
(一)研究意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党之所以不断的推荐和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是因为它们与我们国家的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是密切相关的。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党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且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重要理论成果,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改革事业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如今世界形势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这迫切需要我们结合当前国情、结合时代特征来推进理论创新。因此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为新形势下的改革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才能不断的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活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的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有了不同的解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张国宏教授在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中,通过透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演变轨迹以及剖析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化、马克思主ศ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和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等多重内涵。
曹泳鑫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中国问题,并根据中国实际作出转化,马克思主义还与民族文化之间互动จ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侯树栋、辛国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一书中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这样解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说,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中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内容和形式分开,比如,只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式;二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还有其他的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践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并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阐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不管研究者们的解读形式如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始终离不∞开它的本质内容: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当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探索和解决时代实践的新问题中运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方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始终具有时代气息从而保持青春活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的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生动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面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成为广大党员普遍信仰、人民大众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
(――陈立新《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它的主要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理论要面向大众,通过宣传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群众化;另一方面是指采用通俗的语言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知识为广大群众所认同、理解并转化为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抽象到具体、从被少数人理解到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一个过程,其本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到群众中去,更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相互关系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各有内涵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四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时代,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我国的实践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历史的沧桑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在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包含马克思主义时代。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这就说明 ッ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然伴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不能离开中国化这个核心而单独存在。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保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 马克思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体现着其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的最终方式
马克思主义中的科学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和指导实践.而实践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转换,才能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武器,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力量。
(王艳《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相互关系》)
(――陈立新《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三、新形势下将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人民化的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研究日益增多,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丰富。并且由于各种宣传手段的增多、研究者们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的渗入,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我们的建设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组织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的基层党组织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组织带动力量。因此要万分注重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强大作用,这样才能增强党的领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取得成效。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研究要密切联系实际,关注民生、民心
民生所需和民心所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根本的内在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理论与我们当前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思考和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理论只有用于指导实际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将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进一步的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推向前进。
随着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也日渐深入,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的关系,学术界还没有达成统一,各有看法;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途径和方法还不明确,应该说还在探中;对于怎样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实际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我们应当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为整体上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