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被动句历史演变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4-12-27 21:10:3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本文从历时的角度,以古汉语被动式起源、发展为线索,把古汉语被动式的研究综述分为四个专题:上古汉语被动式的起源、先秦汉语被动式的发展、魏晋六朝被动式的发展以及从唐朝至清代被动式的发展。对此有所研究的各学者,根据他们的研究专题分别归类在四个专题中,以做论述。

一、上古汉语被动式的起源

(一)被动式起源时间的探究

被动式的起源在汉语史研究中还尚未解决,以前通常认为被动式是春秋以后才产生的。郭沫若、杨树达、于省吾等学者对金文的考释中都曾涉及到西周金文中存在被动式,但只是在他们的著作中零星提到,并不系统,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考究。

1980年,杨五铭提出西周金文中介词于引进施事对象的句式就是汉语最早见的被动式。该论点得到王力、潘允中等学者的认可,被动式起源的时间自春秋说到西周说,研究又较以前进了一大步。

唐钰明、周锡馥则提出思考:西周金文的被动式已重新得到认识,那么商代甲骨文的情况又如何呢?他们把眼光追溯到了西周以前的商代,通过考察甲骨文,认为先秦汉语被动式的起源,应上溯至商代。商代被动式为数不多、形式单一,于字式是最早出现的形式。

张国光对西周金文中于字式被动句提出了质疑,认为甲骨文中尚无被动于字式,怎么到了西周初期就突然出现了,他的怀疑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唐钰明认为商代就出现被动式的观点。

关于古汉语被动式的起源问题,各学者研究了从西周金文到典籍,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至今得出较统一的观点,即至少西周金文中已经出现于字式,被动式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而不是 春秋以后的事。

(二)上古汉语被动式起源的形式

对于古汉语被动式起源形式的研究,学界也有争议。日本的桥本万太郎在《汉语被动式的历史区域发展》一文中提出汉语先有被动句,到了中世纪,汉语跟北方阿尔泰语接触后,汉语被动式在北方才演变成使动被动兼用型。但这个观点在学界却受到质疑,冯英通过考察汉语的亲属语言彝语、载瓦语,发现这两种语言里也有类似阿尔泰语系里土族语的使动被动兼用现象,并且在先秦汉语里也不乏其例,如: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本意为:将由于不胜其忿,使三分之一的士被杀。在该句中,主语是使动者,受事者士没有放在主语的位置,仍然是宾语。冯英认为汉语早期的使动被动兼用型,无论是使动、被动,只有依靠上下文意和语境才能能体会出ฉ隐含在句中的使动、被动语法意义。使动和被动在汉语发展史上曾经彼此融合,相互包容,以至于后来出现了用叫(教)、让等使动标志作被动标志的表达方式。冯英认为这种表达方式的出现,恐怕并不像桥本万太郎所假设的那样是由于受了阿尔泰句法的影响,而是汉藏语自身的句法形式。

二、先秦汉语被动式的发展

唐钰明在其著作《论先秦汉语被动式的发展》中认为西周金文已有被动式,但被动式只有于字式,见字式之说难以成立。春秋开始以后,才相继出现了为字式和见字式。在这个时期,为字式和见字式的出现,使先秦被动表示法更赋予表现力,不仅突破了形式单一的局面,还是综合型被动式的萌生。秦汉以后,为X所X式与被字式逐步取得优势,成为古汉语表被动的主要形式。

冯英也认为在上古时期已有于字式,但广泛使用的是意念被动句。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式西周开始萌芽,春秋以后逐渐多样化,出现了于字式、见字式、见X于X式、为字式、为X所X式、被字式等,形成了汉语被动式演变发展的特殊历程,与唐钰明的观点一致。

三、汉魏六朝被动式的发展

唐钰明在其著作《汉魏六朝被动式略论》中通过详细论证,提出为X所X式在汉代取代于字式而成为居第一位的被动式,而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在六朝相继衰落,被字句则从六朝开始加快步伐,并在唐朝口语中取代了为X所X式。但后来唐在研究唐代以后的被字句情况时,查到《王梵志诗校集》,产生了一个疑问:通常被字句的频度是随时间的推移呈现☿着递进的趋势,然而在此书中,所见被动式21例全部属于被字式,频度高达100%,又查了《寒山子诗集》,被动式15例也全属于被字式。这种状况不仅与唐代稍后的资料发生断裂,而且对六朝被字式15%的频度来说也是陡变二者的跨度如此之大,实在是令人困惑。而王东通过考察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被动句,发现郦道元在著此书时,参考了大量文献,对原来不同年代的文献中的被动式用做了大量转述,如在语言发展的某一时期,还没有为所的时候以及是主动句的情况下,,郦转述就采用了为所句式。对原来是为所句式,郦在转述时变成了被字式被动句。这表明当时为所式占主流,而被字句初露端倪。王东认为被字句取代为所式早在六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不是唐钰明所认为的到唐朝才取代。这一现象为连接被字式在六朝时期由15%的ล频度陡变为唐朝初期100%的频度的断裂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唐至清被动式的发展

刘子瑜通过考察敦煌变文来探讨唐五代时期被动句式的发展状况,认为在敦煌变文中的被动句式有于字句、为字句、为所句、见字句、被字句、吃字句以及为、见、被、交两两结合而构成的综合式等多种

唐钰明对唐朝到清代这段时间被字句的发展做了详尽考察,认为在此时期,被字句在唐代口语中取代了为字句,且产生了被X所X、被X之所X、被所X形式等多种形式。 所X中的动词前后的状语和补语变得丰富和精密化,是被字句在元明清时期的显著特点。从宋代开始,还出现了吃叫给等新型的被动式。这些被动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地域性。吃字句大约产生于宋代,叫字句出现在元明之交,给字句则是清代的产物。

吕景先则认为唐明之间的被动式发展很大,很具有特点,提出唐以后被动式发展的原则不仅结构上要求保证语意的明确、具体、合乎逻辑,且句式逐步复杂化,呈现出规范化和口语化的趋势。

方经民在通过比较研究《金瓶梅词话》和《红楼梦》文本,认为从《金》到《红》,被动式的使用出现了两大变化,一个是吃(乞)字式的消失,另一个是教(交)字式由叫字式替代。同时,方认为汉语被动式在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个系统。第一个是文言书面语被动式系统: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第二个是白话/官话被动式系统:被字式;第三个是方言口语被动式系统:教(叫、交)字式、吃(乞)字式、给(拨)字式、让字式等。

五、结语

被动式是历来多有讨论、也多有争议的一种句式。到现在为止,有些问题尚在讨论中:被动式产生的时间、形式,被动式在各时期的发展句式以及各种句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及产生、消亡和发展的原因都还有待学者们去考察。而许多学者也呕心沥血做出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如杨五铭最先专文论证西周金文中就已出现被动式的大胆观点,江蓝生关于汉语使役与被动的探源,冯英从亲属语言被动式发展的角度❤探究被动式的起源,视角之新颖、开阔,还有潘钰明对汉语被动式做穷尽性的考察与分析,从上古汉语被动式的起源探究到清朝被유动式的发展,都做了认真、详尽的探察,为被动式的研究这一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许多学者对汉语被动式的演变研究也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而只有不辞辛苦,力求从史料中找寻真相的学者们的点点滴滴学术之水,才能汇聚成今天智慧的大海。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