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研究

时间:2024-12-26 12:54: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 是非问句是现代汉语疑问句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类型。目前,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但是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本文以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为主要论题,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是非问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是非问句 疑问类型 三个平面

一、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性质特征和类型

(一)性质特征

根据学者们对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描述,我们总结出是非问句的性质特征如下:是非问句的结构基本上和陈述句相同;疑问信息主要由语调和疑问语气词承担;疑问语气词有“啊、吧、吗”,不能有语气词“呢”;疑问焦点是整个句子;回答形式主要是用“是、对、嗯、是的”等表示肯定,用“不、不是、没有”等表示否定,或者用点头、摇头回答。

(二)内部类型

1.“吗”字是非问句

“吗”字是非问句一直是疑问句研究的热点之一。刘月华提出“S吗”问句的询问意义类型有三种:问话人预先有倾向性的答案,问话人的目的是为了从对方得到答案;答案对问话人不是很重要,或问话的目的不是求答案,而是另有目的;问话人预先没有倾向性的答案,问话的目的是为了从对方得到答案。

我们认为“吗”字是非问句的交际功能主要有三个:

一是表询问,可称之为“吗1”是非问句。例如:

①甲:他上次说要去北京出差,他还去吗?

乙:去不去。

乙:是的不是。

这类是非问句和和正反问句很相似,其答语一般用谓语动词的肯定或否定式来回答,一般不用“是的、不是”回答。

二是表求证,可称之为“吗2”是非问句。例如:

②甲:他去北京了吗?

乙:是的不是。

乙:去不去。

这类是非问句的答语一般不用น谓语动词的肯定或否定式来回答,而用“是的、不是”甚至“嗯”来回答。

三是表质疑,可称之为“吗3”是非问句。例如:

③甲:我去过北京好几次了。

乙;你去过北京好几次?不可能!

这类是非问句也可称之为“回声问句”,表达了说话人强烈的质疑态度。

2.“吧”字是非问句

我们认为“吧”字是非问句的交际功能主要有两个:

一是求证或征询对方意见,希望对方同意或支持自己的看法。例如:

①有五里地吧?

②临走前,我总得有封介绍信吧?

③这个好玩吧?

例①表示求证。例②是征询对方的意见。例③即可以表示求证又可以表示征询对方的意见。

二是表建议。例如:

①我给您倒杯水吧?

②大哥,快开车吧?

例①表示服务型建议,希望为对方做某事。例②表示祈求型建议,希望对方为自己做某事。

3.其他语气词结尾的是非问句

“吗”、“吧”以外的疑问词结尾的疑问句主要是“啊”及其变体、“哈”等等。一般认为语气词“✿啊”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舒缓随便的语气(储诚志,1994;徐晶凝,1998),它可以用于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末尾。而用于是非问句时,往往带有进一步求得证实的语气。处于是非问句末尾的“啊”一般可以去掉,但全句的语气就会变得更直接、更强硬一些,发问人确信的语气更为明显,疑问程度也因此略微降低。“呀”和“哇”是语气词“啊”的语音变体。“啊”和“呀”之间可以自由互换,但也有人认为“呀”的语气似乎稍微重些(胡明扬,1981);“哇”是“啊”的语音变体,只在一定的语音条件下出现。“啦”则可以看作是时态助词“了”与语气词“啊”叠用产生的连读现象;同样“哪(呐)”也可以看成是“呢”和“啊”的连读;有时“哪”是“啊”的语音变体。“哈”字是非问句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尹世超(1999)曾对其进行研究并指出,“哈”经常用于语气最为委婉和缓的是非问句句末,全句表示征求对方的同意,大体相当于“确实是吧”的意思,因此该类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相对更低。

4.无语气词结尾的是非问句

刘月华(1988)称无疑问语气词的是非问句为“语调是非问句”。后者又划分为两个小类:一类是重复性问句,也有学者称之为“回声问”;一类是“接引性问句”。

重复性问句是指重复对方说过的话,主要是重复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例如:

①马青:请问,去扁壶胡同怎么走?

少女:扁壶胡同?(《王朔・顽主》) ②阿眉:你就这么呆着吧,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过吧,我养着你。

我:你养我?岂不是颠倒鸳鸯!(《王朔・空中小姐)))

我们可以按照功能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问话人由于没听清楚或者没听懂对方所说的话,而通过问句来请求得到进一步的解释或者确认;一类则含有反诘的意味,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后面往往接着进一步的解释。

接引性问句一般出现在对话过程之中,由上下文和语境引起,并不重复上文的内容。例如

①这冰箱是你新买的?

②我们之间就不能好好谈吗?

例①是问话者提出情况,请求对方的确认。例②则含有反诘的语气。表反诘语气的疑问程度较高,请求确认的疑问语气低。

可以看出在是非问句内部,句末疑问语气词的作用范围是整个句子,是影响疑问程度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到交际功能。“吗”字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跨度较大,单纯表示询问,疑问程度比较高。“吧”字是非问句一般期待得到肯定性的答句,疑问程度较低。其他语气词结尾的是非问句主要分为“啊”字是非问句和“哈”字是非问句两大类,主要表示确认或征求对方的意见,疑问语气较低。无疑问语气词的是非问句形式和表达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特别的明显。

二、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语义分析

(一)疑问程度

赵元任(1979)指出,“吗”字是非问句对于肯定的答案抱有或多或少的怀疑,也就是可能性在50%以下。徐杰、张林林(1985)认为,“吗”字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为80%,属于具有较高疑问程度的疑问句。邵敬敏先生则认为,“吗”字是非问句的信为1/4,而疑为3/4。黄国营(1986)根据发问时潜在的程度,把“吗”字是非问句分为假问句、证实问句和询问句,从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吗”字是非问句属于较高疑问程度的疑问句。

“啊”字是非问句一般是信大于疑,说话人心目中已经有了倾向性的认识,只是想通过这类问句表达自己的意图。“哈”字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很低,说话人主要是委婉的征求对方的意见。无语气词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问话人主要的目的是进行询问,一般希望得到肯定性的答案,因此疑问程度比较高。一类是问话人往往已经有了倾向性的答案,发问往往另有目的,如表示反诘的语气,因此一般不期待对方的答案,疑问语气较低。 ฅ

(二)疑问范围

疑问句是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这就使得问话人在提问的过程中必须向对方提供一个特点的询问范围,这一询问范围就是“问域”。是非问句的问域的构成总是确定的,包含并且只包含两个命题选项,其中一个是肯定的,另一个是否定的。而且其命题的解答都包含在该问域中。问域中不同命题选项之间存在着不相容的关系,不可能都是真的,也不可能都是假的。

问域的价值在于向对方提供一个确定的询问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总是包含有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作用并不相同,其中总有某个信息点处于其它信息的核心,或者说其它信息总是围绕或服务于某个信息点。这一处于核心的信息点,就是该疑问句的疑问点。是非问句的疑问点就是整个句子,但是有时候也会集中在某一点,形成一个焦点。这个焦点可以通过强调重音突出出来。而它的答语有两个类型:一种是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用“是不是、对不对、嗯、行”等来回答;一种是从问句中选择词或者短语来回答,这种词或者短语是由疑问点所决定的。

三、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语用分析

(一)预设及其语用价值

预设(presupposition)又译作“前提”或“先设”,是言语交际各方根据语境可以推理出来的已知常识,因此,预设具有两个特点:第一,跟语境密切相关。第二,交际各方共知的事情。预设义往往包含在句子当中,无须用特定的语句表达出来,它是一种隐含的意义。

从语义上看,是非问句属于二值等量疑问句,其预设是相应陈述句命题的正反宣言。例如,“你去过北京吗?”与其相应的陈述句命题的正反选言,也就是它的预设是:“你去过北京”或者“你没去过北京”。发话者在发出此询问既已事先设定:受话者要么去过北京,要么没去过北京,二者必选其一。

在言语交际中,作为共知信息的预设是理解对方话语的先决条件。恰当地选择言语预设,巧妙地发问,能达到特定的言语交际意图。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哲学史演讲录》中曾经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有人问梅内德漠:“你是否停止打你的父亲了?”这是一个是非问句。人们想使梅内德漠陷入困境,不管他回答“是”还是“不是”,在这里都是危险的。如果说“是”,那就意味着他曾经打过他父亲;如果回答“不是”,那就意味着他还在打他父亲。这使梅内德漠陷入两难的局面。这实际上是利用虚假预设,巧设语言陷阱。形式逻辑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复杂问句,它隐含了一个虚假预设:你打过你父亲。梅内德漠识破了这一陷阱,回答道:“我从来没有打过他。”否定了对方的虚假预设,没有上当。

(二)言语行为类型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奥斯汀(J.L.Austin)开创,塞尔(J.Searle)修正、完善,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言语行为是指用言语来实施语用意图的行为。

现代汉语疑问句的言语行为种类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是非问句的言语行为。一是直接言语行为类型,表示“询问”,例如:“你要去北京?”、“这事你知道吧?”。二是间接语用行为类型,赛尔(1979)给间接言语行为下的定义是:“间接语言行为是通过实施另一种施事行为的方式来间接地实施某一施事行为。”是非问句的间接言语行为主要有以下两类: (1)请求例如:

①你能为我做这件事吗?

②借个火行吗?

以上例句都是通过“询问”来请求。发话人的真正意图不是请求。例①中发话者显然不是询问受话者“能”或“不能”,其真正意图是请求受话人为自己做这件事情。

(2)应酬例如:

①吃过饭啦?

②上班去?

以询问的方式来实施应酬言语行为的句子,大多为日常生活中用来问候的套话。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是非问句不仅可以用来实施“询问”这一直接、单一言语行为,而且可以广泛地用来实施间接的、复合型的言语行为。

四、小结

本文从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对现代汉语是非问句进行立体研究。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性质特征和分类标准。以语气词为分类标准,提出了是非问句的四种内部类型,主要是“吗”字是非问句、“吧”字是非问句、以其他语气词结尾的是非问句和无结尾语气词的是非问句。从语义的角度,分析了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和疑问范围。从语用的角度,总结了是非问句的言语行为类型。是非问句是语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类型,本文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刻,希望是非问句在将来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3]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5-86.

[4]侯玲文.谈“否定是非问句”[J].汉语学习,2002(4):25-29.

[5]朱晓亚.答语的语义类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47-60.

[6]徐阳春.疑问句的语义、语用考察[J].汉语学习,2003,4(8):34-39.

[7]吴早生.现代汉语疑问句两种语义特性[J].红河学院学报,2008.6(4):67-69.

[8]董宪臣.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7.

[9]郭婷婷.现代汉语“吗”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3)❣:85-89.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