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炫,更美,更真实
一、 文物摄影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摄影,是现代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技术选择,也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这么说,文物从出土或征集入馆,就面临一个摄影造像的工作。因为文物的珍贵性、易损性、不可再生性,决定我们在接手一件文物时,第一时间就需要对其进行摄影,为文物的修复、研究和保存提供第一手资料。文物经过清洗、修复、入库,到后期的展示、宣传,或3D演示等,都离不开摄影工作。
二、 文物摄影的三个步骤
在进行文物拍摄时,第一步需要熟悉出土文物当时的保存环境。出土文物当时的保存环境多种多样,一般以墓葬、遗址为主,还有河湖、沉船等水下文物。只有充分了解了文物出土时的环境,才能有效把握好文ธ物摄影的一些关键环节,如灯光的使用,支架、挡光板等辅助工具的使用。根据现场环境,如空间状况、温度、湿度等,对照相机的光线和镜头使用,都要认真加以对待。
第二步要做的就是根据文物类别、地理环境特点设定一个详尽的可操作性拍摄方案,做到方案先行,拍摄跟进。
本人在拍摄馆藏一级文物春秋动物纹提梁卣和商兽面纹铜牛觥时,首先对这两件文物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拍摄方案,方案中列出了各种情况的处理预案,包括对这两件文物的搬运,器材的使用,光线的处理等,做到了对文物的非损害性拍摄,圆满完成了拍摄任务。
拍摄文物第三步需要充分了解所拍文物的文物类型、历史背景、工艺特点等,拍摄时能精确表现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人主要是从事馆藏文物的拍摄,在多年的拍摄工作中,深刻认识到,一定要做到保持文物的原貌,艺术与科学的有机融合,确保所反映的文物的真实情况。掌握好拍摄技巧,精确表现文物的历史面貌和文物价值。
三、 文物摄影的灯光运用
拍摄文物最重要的和最难的则是灯光的使用,了解灯光照明的特点是一个文物摄影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技能。摄影活动中,灯光照明主要有散光灯和聚光灯两种。散光灯的照射效果是光照广☤泛、均匀,光的强度由照明区到非照明区逐渐减弱,而聚光灯照明集中、强烈,光的强度由照明区到非照明区减弱。由于文物的特性,对灯光的使用有着更高的和更专业化的要求,比如对丝帛、书画等,错误使用灯光可能会带来不可逆转的过失。所以拍摄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聚光灯,大多数用散射光。一来可以避免强光对特定文物造成损害;二来散射光接近于自然光,具有视觉上的舒适性。
充分了解不同类型文物在进行摄影时的用光方法。如玉器、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都存在加工痕迹,古纸、丝织品的纤维组织上则会有丝纹,这些都需要用聚光灯的侧光来照明,否则会不明显,表现不出文物的特性和价值。
这里,我再以春秋动物纹提梁卣和商兽面纹铜牛觥这两件一级文物拍摄为例。这两件文物在外表面都具有凹凸起伏比较明显的绳纹和饕餮纹,在摄影时我使用了45°~90°角方向照射的散光灯的侧光,以求表现出它的粗糙和凹凸感,并充分利用侧光角度大而阴影短,角度小而阴影长的特点,增加青铜器的质感和所刻纹路的清晰度。有一些纹路因时代久远,已经模糊,通过高位置的侧光进行观察才能显现,拍摄时,则利用了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采取特殊角度的低位置侧¿光,柔光和反光连同花纹一起进入镜头,增加摄影的柔和度和明快度。后发现此种拍摄还是有困难,又改用90°角正侧光,把动物纹提梁卣和觥形青铜牛尊的细部刻画了出来,使纹路更加饱满和真实。在使❅用灯光时,尽量防止光比过大或光线不均匀现象,只得通过使用辅助光加以弥补。
小件器物的拍摄是文物摄影中的一个难点,而它对光的要求又有所不同。
小件器物摄影是我们在文物摄影中碰到的最多的摄影,拍摄一般采用散射光照明,同时要尽量使器物的色调接近,避免深色、浅色器物色调差别过大而引起曝光偏差。拍摄时以俯拍为宜,在调整好器物的高低位置后,确保器物之间不会互相遮挡。
文物摄影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以上,是笔者结合自己十余年的文物摄影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所谈的一些浅见,希望能对从事文物摄影的工作者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