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文关键词 历史教学 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儒释道
论文摘要 中学的中国历史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则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文章从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历史教学中贯穿传统文化教育?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其中中国历史?由于源远流长?其发展时间长、跨度大、内容多?自然成了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部分。为了完成这部分的教学?有必要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一方面向中学生较系统地介绍历史知识?使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则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塑造其理想人格。为此?对如何通过历史教学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文将进行探讨。
一、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在历史环境下进行的?离不开自己民族的文化。任何从事文化教育的人?又都是民族文化的生命机体?他自身也割断不了自己民族文化的脐带。对于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认识社会、取得经验主要靠学习?靠接受学校里所进行的语言文化教育。这种教育?处处凝聚着传统文化的因素?想摆脱这传统的影响是可能的。
现在的中学生?通过媒体所接触的信息量大面宽?他们思维活跃?个性、主体性较强。不少学生比较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些不大关心政治?缺乏必要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协作、服务、奉献精神较差。这种缺陷的产生?有着时代的原因?那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脱节和出轨。因为从“五四”到后来多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传统文化屡屡被当作糟粕去批判、剔除、摧毁?几乎没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充分肯定和继承。针对当今一些学生道德滑坡、信仰迷失的状况?我们必须进行传统文化的补课。
江泽民在哈佛大学讲演时曾说?“现代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今日的成就也是历史成就的发扬光大。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中国的栋梁之才?青年学生有必要继承历 ☺史的遗产?传承文化的薪火?将传统文化丰富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发展了的民族文化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指中国古代文化。这一文化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道互补为主线?儒释道合流发展为基础的复合伦理型体系。它是在中国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文化积累和习惯。明显地蕴含在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中。历经数千年演变、补充?这种文化积淀已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精神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巨大力量。
从原始社会到商周时代?萌发期的民族文化象清泉从混沌的世界中涌出。春秋战国?儒、墨、道、法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汉唐盛世?儒释道合流?中国文化走向成熟。那种自强不息、豁达乐观、刚健有为、宽容大气?以及兼容并蓄?择善而从?对外开放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诸如倡导集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推崇仁义原则?提倡人际和谐?重视人生价值?强调社会、家庭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等等?都成为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
历史课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价值展示出来?同时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意识和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评价?让学生真正了解并在认真思考后?吸纳、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以培养、塑造和建树起具有现代文明色彩的理想人格。"
三、在史实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历史教学内容量大?史实林林总总?政治、文学、哲学、经济、法律、艺术、军事?以及各方面的重大事件都要描述。总体来说?对传统文化可集中从物质、制度、精神的三个方面加以突出。
物质文化方面?我国在世纪以前?其成就名列世界前茅。制度文化方面?由于封建社会历史长、体制健全、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维护和巩固了封建大一统的天下并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盛世”。在精神文化方面?从春秋战国始?人文科学思想就比较成熟?这种思想一直保持连续性发展?并体现出重政治、重ฅ人伦道德的特点。古代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儒家思想“中庸之道”?这些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汉代董仲舒提出“罢?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以后儒家思想又沿着天人感应目的论发展。但儒家主张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并不探求超现实的“彼岸世界”?宗教在传统文化中始终没有成为统治思想。
在历史课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及其影响的强调?大多只能在讲述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不可能单辟专章论述。但在基本完成断代、古代史教学任务后?应系统归纳、着重总结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以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培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客体?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主体。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在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诸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都是用来武装广大学生的武器。
推崇仁爱原则?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基本精神教育学生?培养激发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而且要能海纳百川、包容万物。自强不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厚德载物教育则可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倡导“重家庭”的伦理道德风尚?强调个人在家庭对社会关系中的义务。千ค百年来?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一直是伦理道德的核心?“齐家”思想、尊老爱幼、父慈子孝?邻里和睦等传统的家庭观念?在千百年历史发展中?在家庭———社会细胞的建€设中?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弘扬传统理想人格。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佛、道为辅?三家理想人格虽各有特点?但具有共同特点?修身治国。重义轻利、克己奉公。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古往今来的圣哲都是上述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者?在建设“四化”的今天?借鉴传统理想人格?对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仍具有重要意义。
四、历史教学中强调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
中学的历史教学?通常体现“以中为本?以洋为鉴”的思路和原则。所谓“以中为本”?是强调以中国历史内容为教学设计的基本?而在这基本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强化和突出。如何做到这一点?一些同行已进行了不少尝试。作为历史课执教者?我同样也做出了努力。就效果来讲?我觉得中外对比法、史、论互证法是非常有效的。
1.中外对比法?有意识把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重要现象、事件、人物?与外国历史上的重要现象、事件、人物作对比?对构成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进行分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找出它们的异同?发现其中隐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又有开阔其视野?引发丰富的联想?进而总结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比如讲中国奴隶制崩溃?提示学生记住公元前年?并注意欧洲西罗马国灭亡是年?为西欧奴隶制崩溃的时间。学生比较?同是奴隶制灭亡?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相差年。同时惊讶地发现?中国奴隶制结束比西欧早近千年。学生由此产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和荣耀。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中国是唯一源远流长?很多成就居“世界之最”的。如中国的“夏历”早于埃及的“太阳历”。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早希腊毕达哥拉斯定理年……。通过对中外历史史实的对比?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了他们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
2.史、论互证法?在讲述重要史实之后?应该有理论的总结?或者在讲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长、特点时?应该有说服力强的历史事实佐证。如此?才可能让初涉人生、阅历不深的中学生心服口服?进而潜移默化为爱祖国、爱生活?努力完善自己人格的行为。
无论讲史实还是讲观点?都要注意二者紧密的联系?互为配证。比如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提倡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克己奉公、先人后己的奉献品格?自力更生、勤劳俭朴的美德?敬老爱幼、谦逊辞让的风范?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习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等?都可从历史长河的各代、各层、各类人中找到可歌可泣的事迹。无论是屈原、王充、卫青、司马迁?张骞、班超、张衡、苏武?岳飞、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时珍、祖冲之、郑和、戚继光、林则徐?抑或万里长城、丝绸之路、都江堰、四大发明、四大名著等等?都可互相印证说明?真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中华文化竞风流。
当然?有效地阐述传统文化?有趣的描摹历史风云?方法、手段可能还有很多?这里只就笔者感到得心应手的略述一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高度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历史教学与学生优秀品质培育双效双赢?这应该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让我们为达到这个目标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