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什么很多人不理解巴金?
现代人不怎么关心一个过去时代的老人的真实思想和话语内涵。上世纪90年代知识界流行过许多新的偶像和新的话语,这自然是不错的,但因此而完全忽略了今天的社会正是从历史阴影里走过来的,而对以前鼓舞时代的精神武器完全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只能使今天的思想建筑于流行的旋风之中。
巴金还有什么能影响我们?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他的理想主义,这是超越时代的,也是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
理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19世纪末,巴黎公社之后的30年,整个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非常快,经济矛盾也减轻了,工人运动也少了,人们的生活好像处于非常好的阶段,但罗曼・罗兰写了一本《贝多芬传》,要我们打开窗户,让自由的空气进来,古老的欧罗巴缺少新鲜的空气,不要沉默。我觉得物质高度发展的社会,都有这样的情况,人人都在追求物欲之时,整个民族的灵魂就会沉沦,所以需要清醒的人指出这一点,让我们的精神走向高的境界。
巴金的创作,自始至终都有这种精神追求在里面。
1949年以前,中国处在比较苦难的时代,那时,巴金一直在批判当时的社会,在追求一种人性得到解放的社会。而这种追求到了晚年,写《随想录》的时候,他依然在追求,此时,他更多的是希望人不要被社会的物质欲望所☏压抑。
巴金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他是不会轻言放弃的。在巴金先生的晚年,我与他多次谈及过他的理想社会,他都回避开去,用智慧的眼睛明亮地看着我,总是说,以后再说,以后再说,现在做不到……现在,巴金先生,已经进入“以后”了,您所期望的理想社会,您可以放开胸怀来诉说、来描绘、来讴歌了吧?
现在,往往把传统理解为古典,实际上,巴金那一代人的现代文学作品已经发生了质变,古典中产生了现代因子,往前走,总归会不一样,但和前面的传统是离不开的。
比如,他有一种信仰和哲学,叫“生命的开花”。在1933年6月的《ษ朋友》一文中,他说:“世间有一种不能跟生存分开的慷慨,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从内部干枯。我们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的花。”这里说的,是人一定要有自我奉献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人也能活着,✔活得很好,但人会变得猥琐。而巴金是随时随地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出去,与人分享,这种精神贯穿巴金一生,而在今天的时代,依旧有意义。
除此之外,他有一种战斗力。但是,他会用人人都能接受的、看上去很肤浅的话来说,比如“讲真话”,现在大家都有点厌了,觉得太可笑了,但仔细想想,在今天这个社会,究竟是真话主宰,还是假话主宰?讲真话,是不容易的。
因此,巴金自身有很严格的伦理道德,一是人要有爱,要互相帮助,所谓互助;二是人必须讲真话,要有正义感;三,就是生命的开花,人必须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这三点,我们感觉很容易做到,但在今天ฎ看来,其实是最缺少的。
巴金先生出生于1904年,他十四五岁正值“五四运动”狂飙乍起,他的整个成ฆ长经历都离不开“五四”精神的影响。巴金的一生,完美地体现了“五四”运动的精神,也就是青年的精神。
1999年后,他基本上不能和人交流了,但一直在思索。我们无论过去跟他接触,还是现在谈巴金,永远无法和衰老联系在一起,他不是一个老人,年龄对他似乎是不存在的。晚年,他已经不能说话了,笔也拿不动了,却依然表示:我还要写作。永远有一种年轻的激情在他身上。
今天,很多人不理解巴金,认为他的作品比较单纯肤浅,这实际上是我们今天丧失了青春的热情,被现实功利和斤斤计较遮蔽了眼睛,看不到人是需要有青春活力、需要有朝气蓬勃的理想和热情的。但是我相信,只要人类社会还需要用青年的力量来创造未来世界,那么,巴金先生所描写的青春生命的激流,永远也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