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二十年发展研究
摘要:数字图书馆发展已有20年历史,本文综合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两种方法,对中国高等院校发表关于数字图书馆方面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探析高校学者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重点的变化,归纳描述了高校10年来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热点领域,总结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发展模型。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法
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已有多年历史,高校作为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核心力量,为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两种方法,对高校在数字图书馆方面的研究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探析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客观地反映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并预测其发展方向,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目前对学科发展趋势的实证性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两种。文献计量法通过计量文献对应的学科性质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基本信息处理单元是篇章,不分解文献内容,只是关注文献篇章之间的关联,使文献计量法有一定的局限性。[1]内容分析法用比较规范的方法读取相关文献的内容,把文献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换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其实这里的量化也是基于定性分析之上的,它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和分解,进而对媒介信息内容有质的把握,并在质的把握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因此可以说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
总之,文献计量法是基于数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的研究方法,体系发展成熟,但是分析粒度较粗;而内容分析法是基于推理的研究方法,需要更多的人为介入,研究结果容易呈现较强的主观性。
因此,根据项目需求,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本文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研究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状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2 研究方案
选取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信息源,检索高校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文献。该数据库收录正式出版的7463种学术期刊,时间从1915年至今。
检索主题分为两部分:数字图书馆和高校。
多年来图书情报界对数字图书馆的称谓没有严格的界定,为了全面检索到所有高等院校发表数字图书馆方面的文献,笔者选取了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的各种表达法,包括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网络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检索字段选择能反
映文献主题内容的题名和关键词字段,词间逻辑
关系为“或”。
对于“高校”主题概念,主要体现在作者单位、文献
来源、题名和关键词五4个字段。题名和关键词
字段的检索词是:高校、高等学校、大学、学院;作者单位的检索词是:大学和学院;文献来源的检索词是:大学、高校、学院;每个字段检索词间逻辑关系为“或”,字段间逻辑关系也为“或”。
采用VB编制程序和Excel相结合,收集、清理、统计、聚类数据。主要包括分析时间、作者单位、引证文献จ、主题等。
3 数据分析
图1 论文时间分布图
科学学、科学史专家D.Price指出:从长期来说科学文献增长的一般 ツ过程可粗略分为四个阶跃型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实际上可看作由多个逻辑曲线先后相继组合而成。某学科在具体时段内学科进入大发展时期,文献数量剧增,呈“情报爆炸”态势,文献数量呈指数型增长,随着学科理论日趋成熟,该学科文献量日趋稳定,这时就出现了逻辑的增长态势,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科学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又会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和新一轮的Logistic增长模式。[2]所以可以看出,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数量完全符合Logistic增长模式,第一个高峰已过,以后的论文数量将趋于平缓,进入饱和期,待下一轮新的知识增长点出现,会有新的突破。
对照国内其它研究,发现高校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图与整个国内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图非常相似。[3]可见高校与国内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是完全同步的,而且从文献总量上看,高校是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核心力量,起主导作用,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学者强大的研究能力。
3.2 作者单位分析
对数字图书馆论文作者的单位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高校开展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情况。表1是发表论文在50篇以上的大学。表中14所院校中78.57%的院校拥有图情专业,说明专业的图情教学研究机构具有极强的研究实力,尤以武汉大学较为突出。
表1 论文单位分布表
3.3 被引频次分析文献引用与被引用的关系揭示了科学发展进程中各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对高校数字图书馆论文引文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经典文献。
3.4 主题分析主题分析大多是定性地分析某学科几种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往往参杂一些作者的个人观点,而且结果的正确与否与作者的相关专业知识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科学性相对较低。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中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即根据研究论文符号群的性质和规律,对文献的主题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分析的科学性。
表3 词频大于等于2的主题词
图2 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型
面向理论的研究阶段。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概念、基础理论研究和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该阶段数字图书馆的名称尚未统一,如电子图书馆、网络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随着概念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数字图书馆概念、体系结构、实现模式等逐渐成熟。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等研究也是该阶段的重点,主要包括数字格式标准体系、元数据、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体系、初步数字权益、♂初步CBIR、数字化工程规范等。
面向系统的研究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得到全面应用,各种信✡息系统强有力地支撑了数字图书馆的各项功能的实现。它是以分布式多样化数字信息资源的互操作和集成为核心[5],通过服务集成形成虚拟信息系统,全面支持信息检索与获取,信息服务与图书馆管理。主要包括门户建设、跨异构系统检索、数字参考咨询、学科信息门户、虚拟资源建设、网络化知识组织、信息组织、互操作、内容检索、跨语言检索、图像检索、数字信息长期保护、数字权益管理等。
面向服务的研究阶段。随着理论研究的成熟和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的大量涌现,这一阶段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研究,针对用户的服务内容从文献转向知识,可视化、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发展方向。专业化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全面吸收各方面的专家参与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通过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使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和需求,设定信息来源、表现形式、网络功能、服务方式,并通过智能检索和推送服务,达到高效率获取信息的目的。智能化信息服务是在综合利用信息挖掘技术、智能信息推送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主动的信息检索与发布,鼓励用户参与信息资源的选择、评价,允许用户根据个人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注释。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选择、判断、评价、注释,自主学习读者群体的兴趣特征。此阶段的研究重点包括个性化系统、个性化服务、智能代理技术、知识组织系统、语义处理技术、虚拟定制技术、推送技术、RSS、Web2.0和图书馆2.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