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资料看西汉扬州地区手工业发展状况

时间:2024-12-26 04:06: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西汉时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扬州地区的手工业迅速发展,在盐铁、运输工具、青铜器、玉器、漆器、木器✌、陶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本文以扬州地区报道的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试探讨扬州地区手工业发展状况。

[关键词]西汉;扬州;考古资料;手工业

扬州,建城之始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86年“吴筑邗城”。嗣后,公元前319年,亦即楚怀王十年,于邗城旧址建广陵城,故又称之广陵。西汉

(1)时期,扬州因其地处江淮之间,贯通南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虽历经汉代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疆域的多次变化,但几任统治者倡导开矿铸钱,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为当时扬州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往史家大多热衷于研究盛唐以后的辉煌扬州,对汉代扬州的☁社会经济尤其是手工业发展状况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扬州地区报道的考古资料为依据,结合历史文献,从盐铁业、运输工具制造业、铜器制造业以及玉器、漆器、木器、陶器等方面对西汉扬州的手工业发展状况略作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一、兴盛的盐铁业

盐铁业Σ是汉代扬州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汉初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和安定社会,实行“弛山泽之禁”,即官府和私人均可以自由经营盐铁业。当时各诸侯王根据本国的形势,因地制宜地开办冶铁、煮盐、渔业等手工作坊,发展地方工商业,吴王刘濞就是其中之一。

(2)据《史记・吴王刘濞列传》载:“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吴王为了运输海盐,不仅疏通和利用战国时的邗沟水道,还于广陵城东北凿了一条今扬州到泰州、东台的运盐河(茱萸沟),将海盐集中运到扬州,再分运各地,在邻国间互通有无。因此,汉初扬州的富商大甲因经营盐业获利丰厚。武帝以后,官府在盐、铁产区设置“盐官”“铁官”,由国家垄断经营。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吴国为加强盐业生产经营,还在会稽郡设有盐官,专门管理盐场事务。1974年,盱眙东阳城一座西汉墓

(3)出土的木札上有“园山高陵里吴王会稽盐官诸鬼神”铭文,笔者认为“盐官”应解释为会稽郡管理盐务的官员。这与当时全国设盐官三十七处,其中一处设在会稽的记载相吻合,其地理位置正是吴国的东部。

(4)

另外,扬州的冶铁业也相当发达。依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铁官设置的地点有四十九处,广陵国为其中之一,我们可以从已出土的汉代铁器窥其一斑。扬州西汉时的铁器铸造业比春秋战国有所发展,铁器门类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如犁、耒、耦、耙),兵器(有铁剑、铁戟、铁刀)以及生活用具,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很大进步。

二、强大的运输工具制造业

我国古代运输工具主要包括船和车。汉代扬州境内湖泊众多,河网稠密,加上人工运河的开凿,水利资源十分丰富。

(5)早在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就为北上争霸开凿了邗沟,使其成为四通八达之地。汉代在此基础上,又兴修水利,开凿茱萸沟,使水运更为畅通。汉代水运交通工具为木船,而扬州地区造船业始兴于战国之吴,《汉书・五行志》中就有“吴地以船为家、以鱼为食”的记载。秦汉继承了吴国的造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吴王刘濞时期,曾取江陵之木以为船,“一船之载当中国数十辆车”,可见当时吴国船只规模之强大。

不仅水运如此畅通,陆路运输也十分发达。汉代陆路运输工具以马、牛车为主。《史记・货殖列传》:“船长千丈,……其轺车百乘,牛车千辆,……此亦比千乘之家。”可见当时水陆交通工具非常发达。目前相关考古资料有:高邮神居山

一、二号墓的外藏椁出土数十套马车模型,仪征烟袋山汉墓出土鎏金车3辆、马10匹,江苏涟水三里墩西汉墓

(6)出土车铜铸车模型1件。这些复杂的马车模型充分说明了汉代陆路运输工具制作水平之高超。

三、技艺精湛的制铜业

扬州是铜器制造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史记・吴王刘濞列传》载:“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可见吴国境内铜矿资源非常丰富。又有传世和出土的汉镜中“汉有善铜出丹阳”和“新有善铜出丹阳”之铭文(丹阳在西汉前期属吴国的鄣郡,后改为丹阳郡),可知汉初扬州乃是十分重要的铜矿资源地。

扬州出土的西汉青铜器表明,西汉中晚期以后大部分器物以素面为主,器物造型由商周以来的厚重变为轻巧,器物种类也完成了由礼器向生活日用器的转变,如鼎、盒、壶由过去的礼器逐渐变为了容器。铜器铭文内容也由物勒工名转变为“延年益寿、乐未央”等吉祥文字。

(10)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型如洗、灯、博山炉、井、灶等生活器类,说明青铜器已被推广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四、精美的漆器

扬州是汉代漆器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一,漆器种类繁多,形制复杂,纹饰丰富。考古资料显示,该区出土的漆器品类包括耳杯、盘、盒、奁、勺、六博盘、笥、鼎、(大中小)案、几、魁、碗、壶樽、黛板、弩、弓、盾等十几种,器面多髹黑色、褐色或朱色漆。胎质有木胎、竹胎、夹胎、陶胎和铜胎。纹饰方面,有素面者,亦有绘纹饰者,有的还戳刻铭文或符号。彩绘纹饰包括卷云纹、涡纹、S形纹、三角纹、圆点纹、梅点纹、流云纹、几何纹,以及反映神化故事的麒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羽人图纹和反映社会生活的车马出行、骑射、狩猎和祝寿图纹等。

五、珍贵的玉器

六、丰富的木器

木器是以木(包括楠木、杉木、梓木、桃木等)为原材料,将其制作成各种类型的器具,包括木俑、生活日用品以及各类木制装饰品。木器中有许多是经过精心雕琢的,因此学界又将经过雕琢后的木器其称之为“木雕”。扬州地区出土了大量木器且独具特色,其中以木俑出土最多,既有乐俑、舞俑、侍俑、说唱俑、仪仗俑等人物俑,又有狗俑、马俑、猪俑、牛俑、羊等动物俑。如烟袋山汉墓出土126件木俑,尤其以立侍俑较为显眼(图三),各俑均刀刻墨绘眉眼,鼻、耳、口用减地薄肉雕,外施黑、白、红等色彩绘。木俑线条简练流畅,形态逼真,表现出了汉代扬州工匠的精湛技艺。

除木俑外,生活日用品也发现较多,包括几、榻、枕、梳子、篦、杖、盒、耳杯、棒等等。如胥浦101号墓出土39件木器,包括木榻、几、俎、锤、勺、耳杯、彩绘木板,木盒、木棒、枕、梳子、篦、剑、及15件木俑,其中生活用具占了一半之多。

七、传统陶器 早在汉代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会制造陶器,到了汉代制陶技术已经相当纯熟,不仅生产数量很大,品种也非常丰富。

(20)汉代扬州制陶业较为发达,从陶质看主要有釉陶,泥质灰陶次之,泥质黑陶、泥质红陶和硬陶最少。其中釉陶器是本地区陶器中的大宗。汉墓出土的釉陶火候较高,胎质坚硬致密,外施青釉,釉色有青里泛绿、黄或褐等。此类釉陶器与北方釉陶所施釉的“铅釉”不同,在南方其它地区也多有发现,所施的釉成分可能是SiO2(二氧化硅),属于青釉系统,某种程度上可视为由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过渡的制品。

(21)泥质灰陶器一般火候低,质地软,多为素面,数量仅次于釉陶。泥质黑陶、泥质红陶和硬陶极少,故在此不作详述。汉代扬州地区的陶器制作方法主要有轮制、磨制和手制三种。

依据考古资料,扬州地区陶器类型可分为(鼎、盒、壶、钫、瓿等)仿铜陶礼器,(案、盘、盆、勺、瓮、簋、钵、灯、烛台、熏炉、耳杯、汲水罐等)生活日用器以及(井、仓、灶等)模型明器三大类,三大器类变化较快,时代特征也较明显。扬州地区西汉早期出土大量成对鼎、盒、壶为基本组合的仿铜陶礼器,也有少量生活日用器,尚未出现模型明器,与战国晚期楚墓十分相似。西汉中后期,仿铜陶礼器逐渐减少,生活日用器增多,还出现了仓、井、灶等模型明器。如此外,在不同时期汉墓中还出土有各式陶制钱币。

小结

综上所述,扬州地区在西汉时期手工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产品日趋多样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晚期和秦的工艺特点,还融合了荆楚文化之风,进而在大一统的汉代文化之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诚然,西汉扬州这种发达的手工业发展状况与当时稳定的政治环境,频繁的经济交往,密切文化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