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不对称现象与对外汉语教学

时间:2024-12-26 12:31:5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现代汉语中不对称现象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人讲究对称和谐美,在现代汉语里表现为均衡对称的特点。但是不对称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表现在很多方面。以前诸多学者在句法和语用方面做过论述,本文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现代汉语不对称现象,这是第一层面的划分。形式不对称又分为“语言线性序列不对称”和“词语搭配不对称”两种。内容不对称又分为“有标记、无标记的不对称”、“反义词的不对称”、“褒义形容词、贬义形容词的不对称”,这是第二层面的划分。这样,我们就把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不对称现象编织成一个涵盖面广,结构有序、层次分明的系统网络,更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一、语言线性序列不对称

在现代汉语中,词语、句子结构往往按照一定的次序加以排列,这是语言线性序列的形式特点。在传统语法中,我们一般都将汉语的句型总结为“主语+谓语+宾语”(即SVO)结构,认为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句型,韩国留学生由于韩文的习惯会经常把宾语放在主语的前面,例如“你饭吃了”“你水喝了”等。针对韩国人出现的错误,我们会指出汉语和韩语的语法序列是不一样的,但是汉语序列也有不对称现象,例如:“饭做好了”“衣服洗好了”“实验做完了”在现代汉语中又是成立的。外国学生往往不知道这种不对称,教师应该尽早指出现代汉语序列不对称现象。在王寅的《认知语言学》中把“饭、衣服、实验”分析为“起语”,从认知学角度分析,这有背后的认知机制,和语言、语音重点有关,是认知语言学的“突显原则”。

二、词语搭配不对称

在汉语交际中可以说“我爸”“我妈”,根据语言对称,留学生有时会说“我狗”,这在汉语里是不被允许的。“我”与“狗”具有领属关系,必须加“的”,构成“我的狗”。“我爸”“我妈”与“我的狗”是结构上的不对称。另外“年”和“月”的用法也容易被留学生混淆。表示时段时,“年”前只能加基数词,不能加量词;“月”的情况正相反,前面得加量词,不能只加基数词。“月”“星期”“小时 ”等词是名词和量词的交接地带,所以“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小时”可以说,而“一个年”不可以说。“年、月、星期、小时”都是时量词,但和量词的搭配情况却不一样。“年、月”经常会一起出现,而且出现条件相同,前面都有表示序数的数词。这会给留学生一种错觉,以为“年”、“月”两者的用法是完全相同的。其实,它们在词语搭配用法上并不相同,这是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三、有标记、无标记的不对称

在汉语中问年龄大小的时候,一般会说“你小孩今年多大了?”如果专门强调年岁小特定含义,才会说“你问你的小孩吃不吃糖丸?他多小?”在“大”“小”这对形容词中,“大”约定俗成地成为无标记成份。对汉语有标记、无标记不对称掌握的不够透彻但是又要用到的时候,许多留学生就会滥用,比如他们想知道他的中国朋友的年纪,他们可能会用到“你多小了”。另外,如“男—女”,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 ☺是弱势群体,在与表示职业、职务、职称、身份等名词搭配时,“女”多作为有标记项出现,而“男”一般是无标记。如:警察—女警察,记者—女记者,将军—女将军等。“男+名词性成分”往往不成立。“男+名词性成分”的构词能力远低于“女”,如“男保姆”“男护士”“男秘书”等。留学生对有标记、无标记构词能力不对称这一语言现象也应了解。“标记”这一概念反映了语言一个带普遍性的特点,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如果运用恰当,对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四、反义词的不对称

黄伯荣《现代汉语》教材中提到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形象。有些由形容词构成的反义词,如“厚—薄”,一般提问题说“厚不厚”;如“多—少”,一般提问题说“多不多”。这反映了语言和民族的关系,反映了汉民族对“天”崇拜的心理、文化状态。词汇不对称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其研究成果对汉语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都有相当大的意义。反义词是语言中最实用而且最活跃的成分,因而外国学生最爱在反义关系上对称地类推,产生的问题也最多。例如一个留学生说:“每天早上中国学生在操场做早操,但是我喜欢做晚操。”这个学生在“早、晚”对称模式中类推出“晚操”,可惜汉语在与“早操”并置的位置上产生了缺项,使他的类推✞失败。又如很多留学生会认为“开心”和“关心”°是反义词,但“开心”和“关心”不对称,并没有关系。由于“反义词”只是某义项上的意义相反,而非全部的词义相反,而某个义项相反不一定有对应的构词和词语搭配,所以留学生很容易将处于反义关系的一方的用法泛化给另一方,例如有的留学生学过“高见”这个词后就会类推出“低见”,学了“水平先进”后类推出“水平后进”等等。“上&rdquoท;与“下”在历史上和不同的方言中各自的表义以及相互间的对称与不对称,是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的,比如用于表示处所的,“上车—下车、上楼—下楼、上班—下班”等都是对称的,“上厕所”“下水”在普通话语境中可以说,而“下厕所”“上水”则是不规范现象。由于认知无意识,当留学生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有的老师会以语感来解释这些问题,但在对外教学中,大量的语言现象可以被解释。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上”“下”隐喻的空间位移不一样,“上”后面跟的是目标,“下”后面跟的是目标或来源。“车”“楼”“班”既可以理解为目标也可以理解为来源,“厕所”只能理解为“目标”,所以“上”“下”在与“车”“楼”“班”等搭配时是对称的,而与“厕所”搭配时时不对称的。反义词中存在大量的“有—无”不对称,反义词教学中应尽早指出。

五、褒义形容词、贬义形容词的不对称

在英语中,用“superior”表示“上级”的意思,而没有“inferior”与之对称,而是用另外一个词“subordinate”表示“下级”的意思。语言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在汉语中同样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三尺高”和“三尺矮”,汉语习惯从零度往上评价,但是也会说“三尺矮&rd▲quo;,首先定位在“短”的范畴内才会说,做补充说明。“不太好”与“不太坏”、“不太骄傲”与“不太谦虚”是不对称的,例如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不太好”、“不太谦虚”,而“不太坏”、“不太骄傲”少用。在语言交流中,正面形容词比较多,这是因为委婉表达多以正面评价别人,是种礼貌、反话正说。

在第二层面的内容不对称划分上有重合之处,但是为了凸显有无标记和褒义贬义形容词的不对称,把它们与反义词不对称并列对举。语言研究一是描写,二是解释。正是在这两个方面,现代汉语的不对称现象有巨大研究空间。不对称现象的研究很有实用价值,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