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技术本科发展的国际模式与中国路径探讨

时间:2025-01-13 08:43:0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技术本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以升格、衍生、新建与合作为主的四种模式。如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的背景下,可以借鉴技术本科发展的国际成功模式与经验,在利用我国高等教育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少数办学质量高的高职院校升格和高职院校与普通大学合作等路径来发展我国的技术本科。

☒论文关键词:技术本科;国际模式;发展路径

一、技术本科的内涵及发展的必要性

(一)技术本科的内涵

技术本科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它培养的是通晓相关专业与领域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和相关领域的技能,能将科学研究与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善于综合多领域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是介于工程师和技术员之间的“桥梁式”人才。这里涉及到几个概念需要加以厘清,即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4年制订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术语(Terminology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中明确,“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的培养目标是包括“技术员”(technician)和“技术师”(technologist)等技术型人才,学习内容着重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包括普通教育、理论的科学和技术学科的学习,以及相应的技能训练;“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skilled personnel),学习内容“着重于实践训练”(the emphasis is usually on practical training)。也就是说,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更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不做过深、过宽的要求,动作技能是其能力结构的主要成分。与之相比,技术型人才除了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外,⌛其知识基础更加深厚,具有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严密的逻辑,智慧技能是其能力结构的主要成分。

由于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有交叉重叠之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分别培养这两种人才的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综合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TVE)。我国多使用“职业教育”一词,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同义。但是,从现实来看,我国更侧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狭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对于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技术教育有所忽视,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鉴于我国的习惯用法,下文提到的“职业教育”如非特别说明,均是指包含了技术教育在内的广义的职业教育。)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以技术教育为主。虽然国外没有“技术本科”的专门称谓,且叫法多样,但是均以培养介于工程师和技术员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桥梁式”高级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其在内涵和本质上是一种面向实际、面向应用的技术本科教育。

(二)技术本科发展的必要性

技术本科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从国际上来看,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技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技术员的专业教育,设置在高级中等教育层次和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随着技术应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职业岗位对智能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技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很多国家开始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技术本科教育便应运而生。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迅速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许多原有产业和新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产生了大量应用高新技术或具有复合性特征的新的职业岗位,扩大了对受过高等教育,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并能进行独立操作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大专层次的高职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期望实现高层次、高品质的精神追求,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并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提出要求。可见,发展技术本科已成为我国的现实需求,采取何种路径发展유技术本科是我国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技术本科发展的国际主要模式

20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对于技术型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原来仅仅面向某一岗位或某一技术的专科高职,已难以适应一些技术密集部门和复杂工艺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陆续开始发展技术本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几种比较成熟的模式。

(一)升格模式<>

(二)衍生模式

衍生模式指的是普通大学衍生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职能。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大力推行的“生计教育运动”催生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受此影响,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著名高校在内的近300所大学陆续开设技术学院或技术本科专业,学制中的前2年完成副学士学位课程,可以就业,也可以深造,如果继续深造,再续读2年,获学士学位。2年制毕业生一般担任技术员工作,4年制毕业生担任技术师工作。技术师是从事实践工作的人,主要工作是将技术创造原形进行具体化设计并组织、实施于生产实践,参与设备、生产过程、生产方法、生产工艺和程序的维护、设计与开发,并且是技术工作的监督者和指导者,他们是介于工程师和技术员之间的“桥梁式”人才。美国衍生模式下的技术本科课程设置体现宽基础和综合化特征,人才培养与企业密切合作,毕业生深受市场欢迎,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美国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技术本科教育主要是在普通大学中进行的,因此,衍生模式是美国发展技术本科的主要形式。

(三)新建模式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上对高学历的追求,经过有关方面的反复讨论和社会各界的要求,为培养具备实践性、创造性能力的“指导型技术人员”,日本政府于1976年创办了长冈技术科技大学和丰桥技术科技大学,培养本科和硕士层次人才。这也是目前日本仅有的两所技术科技大学。技术科技大学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是来自高等专科学校的插班生。两所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学生到企业实践的学时。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到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和技术开发工作。技术科技大学毕业生特别受到企业青睐,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日本,其就业率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由于新建模式发展技术本科周期长、成本高,因此,在国际上并不常见。

(四)合作模式

合作模式是采取专、本接续的方式,由专科高职与本科院校合作完成技术本科人才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美国很多社区学院开始和四年制普通大学合作,采取“2+2”模式培养技术师。学生在社区学院完成大学学士学位的前两年课程,获得副学士学位,然后以学分转入普通大学相关应用型专业中,完成第

三、四学年的课程,最终获得普通大学的学士学位,这种学制也被称为转学制。目前,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均接受社区学院转入的学生。日本高等专科学校与技术科技大学以及普通大学应用型专业合作,采取毕业生插班方式进入这些学校。例如,技术科技大学有大部分学生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三年级编入生,即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插入技术科技大学的本科三年级,并接受4年一贯制教育,最终可以达到硕士毕业水平。我国台湾地区的普通大学附设“二技”(技职教育两年制),用来衔接专科学校的课程,从而达到培养技术本科人才的目的。目前附设“二技”的普通大学已有几十所。

以上几种模式在实践中都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各国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型精英人才。除了新建模式较少被使用外,其他三种是各国和地区发展技术本科最常用的模式,这三种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利用已有高等教育的基础来发展技术本科。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只采取一种模式,而是采取多个模式同时发展。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多方位、快速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也体现了各国和地区构建多元化教育体系满足人的发展需求的特征。在采取多个模式同时发展的过程中各国和地区又有所侧重。实施双轨制教育的国家和地区常以升格模式为主,但从实践来看,升格模式在为一些国家和地区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在部分国家也导致了高职向普通大学趋同的风险。例如,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在升级为大学后,由于定位不清,产生“学术漂移”现象,最终导致多科技术学院的消亡,使英国高等教育丧失了一部分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因此,在借鉴升格模式时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实施单轨制教育的国家和地区以衍生模式为主。美国不少的技术本科由一些知名大学举办,受这些大学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影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合作模式是许多国家都采用到的模式,由于其在不改变高等教育体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培养技术本科人才,最为高效节能,因而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总之,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是当前国际上发展技术本科的共性。"

三、中国发展技术本科的路径

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已经存在,如普通大学中的技术应用型专业,极个别经济发达省份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高职院校,以及部分普通高校提供的高职专升本专业等。只不过他们在整个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非常少,力量薄弱,且性质不够明确,不足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技术本科应有非常明确的路径,形成一定的培养规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技术本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选择发展技术本科的路径需综合考虑目标、成本、效益等多重因素,以期快捷、高效又节约成本地培养人才。也就是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的背景下,既要实现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又要考虑教育的成本与收益问题;既要发展技术本科,又要考虑到高等教育资源紧张的现实,还要兼顾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完善等问题。从零开始新建技术本科院校,办学周期长、教育成本高,从时效上讲并不是最优的。借鉴国际上利用已有条件发展技术本科的经验,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可采取“转型”、“升格”与“合作”的路径来发展技术本科。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为技术本科

应用型本科是承担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它是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进程中产生的新型教育类型。目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约有30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专业体现地方或行业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其定位来看,已体现出技术本科的特征属性。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没有明确其职业教育的身份,而且,这类院校仍然对学术教育给予极大关注,以学科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培养方案,存在实用性、实践性不足等问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徘徊于学术型和应用型之间,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不如学术高校,在技能操作上不如高职院校,这直接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以及社会上人才供给结构的失调,而这类院校也在大学竞争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将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为技术本科,明确其办学类型与定位,使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这种转型是现实有效、快捷简便的,而且能使多方受益,它既满足了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以及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又使这类院校获得全新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能够推进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完善,促进高等教育生态平衡。

<>

(二)少数办学质量高的高职院校升格为技术本科

(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与普通大学合作举办技术本科

我国普通大学中有一部分专业是技术应用型的,也即普通本科高校存在着技术本科教育的成分。普通大学需要对专业进行分类,将一部分面向某类职业或行业的技术应用型专业确定为技术本科专业,与其他类型专业加以区分。这样分类可以使一些专业按照技术本科教育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实施技术本科的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可以与这些普通大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等,合作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经选拔考试合格,升入普通大学相关专业三年级继续学习,最终获得普通大学的本科文凭。与以往高职专升本升入大学学习学术课程不同的是,高职生升入大学后,大学中有对应的技术本科教学计划,而不是升入学术性教学领域。这样,合作双方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上就能衔接起来了。这种合作可以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的更为成熟。即不仅是高职院校与普通大学的一对一或一对二合作,而是将这种合作固定为一种学制。也就是说,拥有技术本科专业的普通大学可设置接续高职专科的两年学制,高职生在完成专科学业后,以学分转入普通大学相关专业继续深造,完成第

三、四学年的本科课程,获得本科文凭。

单一路径发ฑ展技术本科是不够的,应多种路径同时发展,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本科的迫切需求,同时,也促进教育体系的多样化、灵活性,满足人的教育需求,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技术本科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路径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但是路径的实施不是孤立的,它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支持、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研究的跟进等,这些都是今后需要探讨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