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干预在腺性膀胱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12-26 14:33:1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腺性膀胱炎是临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由于膀胱黏膜出血慢性增生而引起,好发于女性,与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特点及反复感染有关,近年来其临床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该病因具有癌变的可能,因此患者在确诊后多会出现较大的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同时由于该病属于泌尿系统疾病本身对患者亦会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导致该病患者在病程发展、治疗、转归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向隐私的影响,且其遵医行为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治疗效果,易出现复发。目前临床上对于腺性膀胱炎的诊治较为完善,但由于该病容易复发,因此临床护理的辅助与患者对于医护的依从、配合对于疗效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对其所在医院部分腺性膀胱炎患者实施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腺性膀胱炎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42 例。试验组男13 例,女 29 例,年龄 31~69 岁,平均 岁,膀胱镜下检查高危型 33 例,低危型 9 例。对照组男 15 例,女 27 例,年龄30~70岁,平均岁,膀胱镜下检查高危型34例,低危型 8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病例入选标准:经临床检查具有明显的尿急、尿频、尿痛、尿不净以及排尿困难等,部分伴有血尿、烧灼感;B 超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膀胱后壁黏膜以及三角区附近的尿道口黏膜影像欠光滑,稍强回声像;经病理学活检证实确诊为腺性膀胱炎;年龄在 18~75 岁;神志清醒、意识正常,具有基本思维及交流能力,能够正确的表述自身感受。

病例排除标准:伴有上尿路感染或全身性感染患者;上尿路积石以及神经性膀胱炎等疾病患者;认知障碍或感知觉障碍等无法有效接受、参与相关护理或配合完成临床量表调查患者;既往精神病史或癔症史患者;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其内容如下。

♪ 加强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通过护理路径流程图实施健康教育,制定详细、系统的教育ภ方案,在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及出院各个时点为患者提供其所需的相关知识与指导,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效果、预后和影响因素等,注意强调该病坚持配合治疗、严格按照医护要求执行对其疗效与预后的重要作用,正确的面对疾病与治疗并积极参与。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与情志进行护理,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活动情况,对其内心的困惑和疑虑予以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可视患者接受程度教授其音乐疗法、冥想训练等方法进行放松。

进行饮食控制,与患者沟通,使其了解饮食控制的作用与意义,并了解患者的饮食喜好,与其共同制定科学、合理且能够接受的饮食方案,帮助其调整膳食结构,促进机体对各方面营养的汲取,避免刺激性食物;同时对饮食习惯与日常行为中不利因素进行规范与调整,帮助患者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忌烟忌酒,早睡早起保持睡眠,科学清洁会阴部、勤换内衣,培养爱好提高生活情趣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等。

加强对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如对于术后血尿、膀胱刺激症等需要对患者做好相应健康宣教,避免患者出现恐惧、焦虑情绪;术后因导尿管放置、手术创口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能引起膀胱痉挛而产生会阴部、下腹部的疼痛,护士需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避免出现疼痛时情绪紧张,同时在痉挛发作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不要屏气,并完成解便动作,可以使用湿热毛巾对患者下腹部进行热敷或应用酒石酸托特罗定。

为每位患者建立档案,并制定随访计划,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情况,为其提供指导与支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其按时来院复查以及按要求完成治疗与服药。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向其讲述家庭支持及鼓励对于患者康复及预后的重要性,促进家属与医院、护士之间建设起家庭护理体系,将患者出院后居家情况及时与护士沟通,护士则根据情况选择相适宜的指导,对患者与家属出现的问题与需求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解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构建起患者家庭与医院之间的桥梁,将相关信息、指导等及时的更新并通过网络平台一对多的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相关知识掌握度 、舒适度与满意度 情况,以及术后 24 h 膀胱痉挛发生次数,并对两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舒适度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病变,同时存在增生与化Σ生,在临床上以尿频、尿痛、排尿难等为主要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而随着临床诊疗设备的完善与对该病诊治方法的提高,其临床接诊病例呈逐渐增多趋势,尤其女性患者比例升高,这也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引起该病的相关因素较多,而其致病机制主要为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及长时间梗阻等对膀胱黏膜的慢性刺激,进而导致黏膜出现增生与化生伴发的病理改变。该病有可能会导致膀胱癌,临床上视为膀胱癌的癌前病变,对该病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长期的反复发作也使得患者对于治疗信心不足,依从性较差,对相关医护措施配合度与参与性较低,影响到治疗效果与预后。因此本文作者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通过系统化的健康宣教加强教育力度,使患者对于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端正对治疗的态度;通过心理疏导、情志护理等缓解患者带有的负面情绪,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压力,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参与兴趣及依从性,促进其配合医护工作并严格按要求执行治疗、保健;强调生活、饮食行为习惯对疾病及预后的影响,帮助患者将知信行结合统一,改善其对治疗与预后的不利因素,保障治疗效果。

同时对该病单独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目前通常采取与膀胱癌相似的序贯疗法进行治疗,首先通过膀胱镜观察病变情况,并予以电切、电灼等治疗,在术后约 1 周时间可以开始使用抗肿瘤药物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并对病变情况做定期检查。而膀胱镜下电切等操作会对膀胱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无菌性炎症以及血尿、膀胱痉挛等并发症,不仅会加重患者痛苦,还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出现对治疗效果的质疑和担忧,进而导致其对医护工作信任度与依从性的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由本研究结果可知,试验组干预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舒适度与满意度明显提高,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多方面综合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对护理工作更为理解、配合,其舒适感与满意感也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