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纳西传统词汇文化语义初探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和保护问题也越发突显。对于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纳西族及纳西语的研究虽较之更多濒危语言而言,研究和保护力度稍好,但随着纳西民族汉化进程的加快,对于纳西语的研究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急需加强,特别是对于承载着丰富民族文化语义的传统文化词汇的研究更显如此。对于文化词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强文化的了解,且有助于对纳西语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文化词汇
文化词汇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其负载着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隐含着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含义。词汇的文化语义,就是词语的概念意义所包含或附着的反映该语言使用民族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审美心理、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民族文化อ因素的语义内容。
从语言国情学到语言文化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对于词汇文化语义的研究,几十年来已有众多学者从哲学、语义、文化、功能、翻译、跨文化交际等多方视角探讨了汉语、英语、俄语等语言的文化语义内涵,如王德春(1998)、常敬宇(1995)、廖七一(2002)、张高翔(2003)、杨元刚(2005)、杨再红(2009)等,研究学者众多,成果丰硕。但前贤对于词汇文化语©义的研究大Ⓐ多数囿于结构主义语义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仍然停留在对文化词语的义素分析及语义的跨文化差异的客观描述等方面,且目光主要聚焦于主流语言,对于少数民族语言传统文化词语的研究备受冷落。
二、 纳西传统词汇研究现状
纳西語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于滇西北丽江市。迄今对于纳西语的研究主要涵盖语音、语法结构、历史地位、语法化等方面。在语音方面,如和智利(2015)分析了大具纳西语的词头a-;许源(2015)概述了纳西语语音系统;戴庆夏、傅爱兰(2001)重点分析了诸如形态、格助词、语序等语法标记及其优先等级;戴庆夏(1993、1992)阐述了纳西语的松紧元音问题及彝缅语鼻冠声母的来源及发展;和耀(2011)阐述了纳西语四音格词的语音结构;杨鉴(2011)分析了纳西语辅音的主要声学参量;杨焕典(1991)从纳西语的紧松元音对立分析了汉藏语系语音发展轨迹;姜竹仪(1980,1994)分别关注了纳西语的构词特点及纳西语的推行措施。在其他方面,如木仕华(2015,2003,2001)分析了纳西语中的蒙古语借词、动词语法化现象及纳西东巴文与藏文的关系;杨夏梅(2015)论述了纳西语中的存在句;杨维娜(2014)阐释了纳西语比较范畴的否定结构;李子鹤(2013)分析了原始纳西语极其历史地位;张毅(2007)分析了纳西语否定副词的语义特点。相关研究学者颇多,不一一而述。近年,也有个别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关注纳西语颜色词,如张凤(2013)及张积家(2008)。
纳西族传统文化词汇特指纳西语言中直接或间接负载着纳西民族文化信息的传统词汇。目前尚未有学者系统进行过纳西族传统文化词汇的研究。纳西族传统词汇文化语义的差异性实际上就是纳西语民族性的表现,反映了纳西民族认知和观察世界的特有方式和心理。纳西族传统词汇是该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相关课题ฆ的研究意义深远,如纳西族传统文化词汇有哪些?如何分类?内部有哪些构成机制?其文化语义如何形成?文化转义的形成机制是什么?等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
三、纳西文化词汇的认知分析的可行性
词汇的文化语义是在其概念意义的基础之上,在人类的文化模式作用下,通过隐含的隐喻和转喻相互连接,概念范畴中的某些属性得到突显而形成的转义。传统词汇文化语义的研究大多数囿于结构主义语义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而从认知人类学及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纳西传统词汇的文化语义,阐释其内在机制及认知规律,确是可行的。一个民族语言的形式组织规律和语义特征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在语言系统的编码方式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认知方式,语言的人文属性就是一个民族的认知属性,需要用崭新的认知理论框架来观照。
认知人类学的研究表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决定思维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反之,语言的运用又集中体现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模式对语言的分类细度、词义的引申理据、词的搭配能力、词义的丰富程度及情感色彩产生重要影响。在认知人类学的观照下,可揭示纳西文化词汇背后的文化模式,并阐释该文化模式如何影响纳西语言的表达方式。语义是认知过程的产物,是在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认知模式如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等,对阐释传统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纳西传统文化词汇的语义分析可以语料的收集和统计为基础。书面语料主要来源包括纳西民族文学(传说、故事、长诗、歌谣等)及纳西语研究成果作品(如《玉龙旧话》、《纳西语英语汉语语汇》)等。对于语料的归纳分类主要参照对象可以借鉴学界前贤对于汉语文化词汇的分类成果。出于纳西语研究的现状考虑,可以考虑从文化概念意义及内部句法结构两大维度划分纳西传统文化词汇。根据文化概念意义拟划分为两大类:(Ⅰ)文化空缺词(饮食类、建筑类、器具类、伦理观念类、社会历史类、文学艺术娱乐类、制度类、宗教类、地理类等)及(Ⅱ)熟语(成语、谚语、格言、警句、歇后语、惯用语等);根据内部句法结构拟划分为五大类:偏正型、动宾型、并列型及主谓型。在此基础上,比较各类文化词汇异同,寻找深层次共性,从认知人类学及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运用隐转喻、意象图式等认知模式分析文化词汇的语义结构以及用于认识文化转义的机制和手段,阐述民族文化语义产生的过程涉及到客体、认知、文化和语义等因素,文化模式和认知模式对于文化语义的形成和延伸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纳西文化词汇的研究价值
词汇的文化语义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一面镜子,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记录并探讨纳西传统文化词汇的文化语义,是具有很大意义的。同时,文化语义研究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基于结构主义语义分析框架下的客观描述法、归纳法和跨语言对比法。可从认知语言学及认知人类学的角度分析纳西传统文化词汇的文化模式及认知模式,阐述文化詞语的语义结构以及用于认识文化转义的机制和手段,为文化语义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再者,如基于大量语料总结归纳出纳西传统文化词汇,统计分析其分类和语法结构类型,并阐述其文化语义,此举是对纳西语研究的拓展性探索。认知人类学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决定思维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反过来,语言的运用又集中体现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模式对语言的分类细度、词义的引申理据、词的搭配能力、词义的丰富程度及情感色彩产生重要影响。
五、结语
本文对于纳西文化词汇的语义研究仅触及皮毛,从理论上阐述从认知语义学及认知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传统词汇的可行性远远不够,仍需得到现实语۵料统计和分析的检验。此文止步于理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用,有更多后来者为纳西语的深入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