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名的几种翻译方法
电影片名的几种翻译方法 电影片名的几种翻译方法电影片名的几种翻译方法
摘要: 电影片名翻译是影视翻译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举例简述了电影片名的几种翻译方法, 并以实例从人文文化、宗教文化、生活环境、历史典故等几方面来阐述文化差异在翻译片名过程中对翻译方法、翻译效果的影响, 以及翻译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文化差异 电影片名 翻译
电影, 是当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形式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放宽了影视片的进口, 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译制片走进了中国的电影院、电视以及网络; 同样, 随着中国电影水平的提高, 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影片走出国门, 进入世界各国人民的视线, 开始冲击各项世界奖项。这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国外友人在通过电影这种宣传手段了解西方文化、中国文化, 进行文化交流。在这个特殊的文化交流过程中, 影视翻译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又是其中独特而又关键的一个环节, 是吸引观众视线, 取得票房价值及观众好评的点睛之笔。
在这项看似简单但又关键的翻译过程中, 不可回避的一点就是文化差异。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多元性使各民族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出现了多样性, 这就是文化差异的渊源。文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翻译语言实为翻译文化”。 只有重视文化内涵, 才能使翻译真正达到“信、达、雅”。
那么如何才能给影片一个优秀的译名呢? 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要用简单概要的文字来表达电影主题, 还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同时也要符合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的要求, 以吸引观众, 增加票房收入, 达到影片的成功以及文化交流的目的。因此, 翻译电影片名, 不是一项纯粹的、简单的语言转换工作, 而需要译者对电影本身所蕴涵的文化背景、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都有具体的了解, 才能达到优秀译名的效果。
一、电影片名的翻译现状
电影片名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 但又具有其特殊性, 即它具有商业价值,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 不能纯粹地用翻译理论或原则来约束它。一个好的译名能极大地促进观众的观看欲望, 而劣质的译名效果则适得其反, 从而影响其票房价值。再精彩的故事情节, 再唯美的画面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既要遵循翻译原则, 又要兼顾其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就目前的翻译状况来看, 影片名的翻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音译, 即按照片名读音直接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一般情况下用于以人名、地名或反映该民族特有文化的事物命名的电影, 如“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Jane Eyre”《简?爱》, 《江湖》“Jiang Hu”等。
2.直译, 即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 从词汇到语法结构、句子形式, 大体上不作改变。如《嫁个有钱人》“Marry a Rich”,“Basic Instinct”《本能》等。
3.意译, 即只保持原文内容, 不保持原文形式。有时电影片名过分直译会让人觉得难懂, 无法引起观看欲望, 但通过增词或扩展手段来处理则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如“Shreck”《怪物史莱克》, 《大事件》“Breaking News”, “The Interpreter”《翻译风波》, “Next”《遇见未来》等。
4.混译, 即将音译、直译、意译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 这是影片名翻译中的常用方法。如“Speed”《生死时速》, “The WaterlooBridge”《魂断蓝桥》, “Sister Act”《修ღ女也疯狂》, “Taxi”《的士速递》等。其中《魂断蓝桥》可谓是翻译中的上等佳作, 如果直译, 则是滑铁卢桥, 容易让观众与滑铁卢战役混淆, 因此在翻译中就只直译了桥, 而根据故事情节将其混译了。
5.重命名, 即在直译、意译均不能体现影片内容的情况下, 译者以影片为基础, 另立译名。如“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 《甲方乙方》“Dream Factory”, 《霸王别姬》“FarewellMy Concubine”等。
以上所举例子均为已被大众普遍接受并取得一定社会效应的电影。这些影片采用了较合适的翻译方法, 因此也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当然目前也存在一些电影由于在文化理解上的欠缺, 而在译名上选择了不够恰当的翻译而无法取得其应有的票房效果的例子。那么在选择应该采用何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时, 译者最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因素。
二、文化差异与片名翻译
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对于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差异现象, 作者拟用实例从人文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生活环境差异、历史典故差异等几方面来阐述, 这些文化差异在翻译片名过程中对翻译方法、翻译效果的影响, 以及翻译时应注意的事项。
1.人文文化
任何事物的特性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都有它过去的文化渊源。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 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 谦虚内敛, 重人伦, 重归纳, 汉语也是一样, 重暗示, 重慎言; 但西方文化不同, 较中国文化来说更张扬, 更注重科学, 描写力求精确细微, 更富逻辑, 语言上也更注重简洁美。这些差别在电影的命名上都有所体现。中国电影名称注重唯美, 富有象征性或富含诗意, 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夜宴》、《花样年华》、《满城尽带黄金甲》等, 而西方影片则都喜欢用比较简单的单词来概括, 如“Speed”, “Taxi”, “Shooter”, “The interpreter”, “Saw”,“Next”等等。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非常富有各自的文化特色, 能迎合源语观众的品位及偏好。但如果想在译名上一
鸣惊人, 创造出轰动效果, 那就必须得在文化差异上下一番功夫, 了解目的语观众的性格文化特征。
“Speed”这部影片名称如果直译就是“速度”, 但如果译成《速度》, 相信根本就无法引起中国观众的观看欲望, 平淡无奇的词语不够唯美, 无法引人入胜。但这个词语是整部电影的中心点: 一辆公共汽车被犯罪分子安上了炸弹, 一旦车速上了60码就会激活炸弹, 以后如果车速降下60, 那么整辆车子就会爆炸, 所以车子就只能一直在60码以上的时速行驶, 整车乘客无法转移??汽车的速度决定了乘客的生命安全, 所以译者就采取了混译的方法, 将其译为《生死时速》, 忠实于原名, 又将电影特色得到体现, 最关键的还是迎合了中国观众的欣赏喜好, 一听这四个字就觉得紧张、危急, 速度与生死有关, 引人遐想。同理, “Taxi”译为《的士速递》, “Shooter”译为《生死狙击》,Saw”译为《电锯惊魂》, “Next”译为《预见未来》, 都有同样的效果。
2.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民族的信仰以及社会生活, 而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 人们对不同的宗教文化也不甚了解, 有时甚至还会产生冲突。如中国人绝大部分信奉佛教, 而对基督教的内容对《圣经》都不甚了解,而西方人也不能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道教的“玉帝”, 佛教的“阎王”, 神话中的“龙王”, “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的“天”。因此在进行宗教文化类电影名称翻译的时候, 需要作一些补充或进一步的说明以增进观众的理解。
如着名的美国电影“Seven”是一部反映《圣经》里七宗罪过的恐怖片。对于西方观众来说,พ 看到“七”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它在西方宗教文化里的含义, 而不了解《圣经》的中国观众则很难从“七”里看出特殊意义, 只不过把文看成一个普通的数字而已。因此在翻译片名时就采用了混译, 增加了一些更有利于不同宗教文化观众理解的信息, 译为《七宗罪》。再如“Friday the13th”, “The Sixth Day”, “The Da Vinci Code”等都是与宗教相关的电影, 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观众对宗教的文化理解。
3.生活环境
非常经典的一部电 影《壮志凌云》原名是“Top Gun”, 直译的话很容易将它误译为“最厉害的枪”, 而事实上如果你在美国, 你稍微对军事感兴趣的话就知道“top gun”其实是美国海军F- 14舰队战机训练学校的代码, 而整部影片所表现的是该校培养意志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因此译为《壮志凌云》不仅体现了主题, 而且能让观众朗朗上口, 耳熟能详。
再如200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American Beauty”, 对于绝大部分没有美国生活经历的中国观众来说是一部难懂的作品, 而它的中文译名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命名为《美国丽人》, 这个译名与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相差甚远。美国人都明白这里的American Beauty是一种四季都开花的植物, 在电影中多次出现, 而且由于这种红蔷薇的特性, 在电影中它代指的是美国中产阶级这样一个没落的阶级。在中国, 阶级区分没有像在西方国家一样层次鲜明, 甚至连居住区域都划分得很清楚, 因此中国观众无法理解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所产生的特性, 而中文译名《美国丽人》更加进一步误导了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社会文化差异, 对于绝大部分没有跨文化生活经历的人来说, 非常难以理解不同生活环境下所渗透出的不同社会文化。因此在翻译一些有特色的环境因素影响的文化背景的影片时, 一定要特别注意深刻地去理解该电影特殊的文化背景, 然后再在片名翻译上下功夫。
4.历史典故
文化差异的产生有 电影片名的几种翻译方法 电影片名的几种翻译方法电影片名的几种翻译方法
历史的沉淀。中国历史文化对于大部分西方人来说, 都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 从服装、语言到武功、江湖, 但大部分西方观众对这些历史文化仅仅停留在好奇而已, 真正对中国历史文化、历史典故有所了解的甚少, 能深刻理解其内涵的则更少。因此一些来源于历史典故的电影片名在翻译时需要做很多的斟酌。
着名导演张艺谋的作品《十面埋伏》中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取自楚汉之争中的垓下之战, 但影片名的十面埋伏并不是凸显其战争性质, 而是情感纠葛, 是情感上的埋伏。因此, 《十面埋伏》在做片名翻译时, 就抛开了战争典故, 直接译为“House of Flying Daggers”, 即“飞刀门”,น 电影中的角色皆因飞刀门而纠缠在一起。对于大部分对中国历史知之甚少的西方观众来说, 或许这样的译名更直接, 更易于理解。同样, 《无极》译为The Promise, 也是基于西方观众对中国历史不熟悉而做的“别译”。虽然中国文化在这样的翻译转变中意味尽失, 但毕竟不能和西方人去解释朴素的道家思想: 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生万物等。
同样, “Pinocchio”是ร欧美国家老百姓熟悉的一个童话人物,但如果直接翻译成“匹诺曹”, 中国观众就很难接受了, 但翻译成《木偶奇遇记》却能使中国观众接受并对故事内容有所了解。
三、总结
电影片名是一部优秀影片的眼睛, 片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影的整体效果。包惠南指出, 影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 又要富有艺术魅力, 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 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 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因此在做片名翻译时, 一定要注意东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在忠于影片的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结合文化背景因素, 精雕细琢地进行翻译, 帮助观众跨越中西方文化的鸿沟, 创造出既能传情达意又能吸引观众的影片译名。
参考文献: [ 2] 张晓轲.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J] .长沙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