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特点及必要性研究
【摘 要】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上世纪末期,开始时高校中的创业教育活动并不活跃。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创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仍十分有限,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文章在对创业教育的内涵、动因等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和对比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创业教育现状,根据我国和西方国家发展创业教育获得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必要性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出现就业难问题的不只是我国,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存在这一问题,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1970年起,国外就有学者开始进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研究,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是从就业信息搜集能力的培养上展开的,他们多认为大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地去就业,应该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应该培养大学生一种自主创业的意识,政府和学校要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方面教育的职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一主张的问世受到了各个院校和政府的重视,紧接着就有很多院校开始开设一些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创业教育因此就被更多的人所关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最重要的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都先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业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
二、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一)美国创业教育
美国的创业教育从一开始就ภ领先世界,上世纪20-80年代的这60年间,美国的创业教育真正的落实到了大学中,与创业教育相配套的课程相应展开,创业教育迅速走上了正轨。
1.中学的商业教育。霍勒斯・摩西,美国最早实施创业教育的专家之一,他的观点是创业方面的商业知识只是一个起步,理论结合实际才是最重要的。并且他始终践行这一观点,很多人都对他的这一行为表示了赞扬。不可置否,这一新发展的趋势保证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大多数人看到创业教育的利益后,美国很快在中小学中开设了有关创业教育的科目。
2.正规课程的设立。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始设立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这被称作是世界最早的大学创业教育。1967至1968年,创业课程被柏森商学院引入了研究生教育,但是其本科生创业教育活动也正在进行着。而且,与此同时南加州大学也开设了创业课程,德州大学也在这一年设立了小企业研究机构,它的这一机构的开创是美国创业教育正规机构的开端。
3.创业教育的普及。上世纪80年代美国创业教育开始走向正规的学位教育,很多大学设立了创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从不同的方面对创业者进行教育,使其具备成长为一个合格企业家的各种素质。美国创业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是柏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这俩个大学的创业教育是整个世界的先驱,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4.广泛合作的创业教育。在美国社会,校外的各种组织与大学的创业教育有很强的关联性,大学可不是在闭门造车,同时,各类企业及组织也愿意与高校合作或者与学生创业者合作。所以,不仅企业得到了创业灵感,而且学生创业者也得到了可以发展的土壤,因此,这样广泛合作的创业机制成为美国的创业教育的受益者,创业教育因此也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英国的创业教育
1.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资金。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针对青年人特点,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启动金。在正常情况下,有三种提供资金的方式:银行的商业贷款和小额信贷、政府和其他机构的资助。这种资助方式不同于银行贷款或者小额信贷,众所周知青年人在申请资助时,不需要任何财产抵押和担保,相反手续也很简单。虽然并不是无偿的创业捐赠,但是青年人要支付利息,按规定分期还款也是必要的。当然,青年人经营困难甚至经营失败的话,也可以延期还款。总而言之,债券式的资金模式介于慈善救济和商业贷款之间,是把青年的信用做为担保、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保证债券式的投资资助方式。很明显,三种方式对于没有多少经验和财产的年轻人来说困难还是比较大的。
2.实施创业辅导。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是英国青年创业的显著特色,也是该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每一个参加处理计划的青年人,在创业的前3年,都会获得一名创业老师的帮助。这些老师们的指导通常都是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来进行担任。每个月每个老师平均花5-6个小时的时间对创业青年进行指导。创业老师不仅为青年提供经验、专业知识及技术和网络方面的帮助,有些也成为青年创业者的朋友和导师。
3.建立青年创业的运行和管理体制。青年创业计划的大致有基层宣传、面议咨询、商业计划设计、专项小组评审、资金申请、导师分配、工商网络支持、踪服务等几个阶段,一些列运作过程需要他人的联合协调来帮助。从上世纪80年代年至今,已有60000名青年创业收到YBI的帮助。近几年,英国国内平均每年帮助超过4500名青年创业。据不完全统计,60%的企业在创建后的第三年仍在继续经营,在一些没有继续经营的企业中,一半以上的经营者重新去接受了培训。目前,该项目已在几十个国家得到推广。
三、我国的创业教育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逐渐接受了创业教育的新鲜理念,在有较大就业压力的高校中这一趋势更是显著。根据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各个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发现我国的创业教育呈现以下特点:
(一)日趋活跃的创业教育活动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很多高校都对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也因此形成,从这时开始,我国的创业教育逐渐变得活跃起来了,上世纪末清华大学举办首个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成为定时举行的创业大赛,国家允许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保留学籍的情况下创办自己的企业。前所未有的良性发展时期有利于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从本世纪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实质性进步,学校开始允许教师自主创业,从而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方面很多高校都走在了前列。
(二)主☁要创业类型:生存型
创业模式是中国主要的生存型模式,而西方国家的创业模式是机会型,研究表明,我国创业群体中有60%是为生存所迫才去创业,研究还显示,缺乏资金和缺少经验是所有刚开始创业的人都面临的难题。有专业人士估计,我国大约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具备创业的实力,但现实中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1%,这是因为我国的家长大都为孩子规划好了将来,孩子没有多大的生存压力。
(三)发展不均衡
(四)需要加强的创业辅导活动
国内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创业者在创业开始时遇到的问题比其他国家的创业者要多很多,这些问题主要是:资金问题、劳动力问题、需求的评估、管理问题、相关法律问题、企业经营问题、市场风险等等。这些问题还只是创业初期需要面对的,创业过程中更是有长期目标难以正确确立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都陪伴着我们的创业者。
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与国外的大学生相比,我国大学生历来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对创业的基本技能和其它一些创业的基ฆ本条件更是知之甚少,创业意识的缺乏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创业意识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是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欲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前提是“想创业”,即创业意识的培养,因此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只要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其创业意识就可以不断增强。提高创业素质有助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挫折、解决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素质,有助于创业者明确创业目标,积极把握创业机遇,进行有效的创业决策和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说白了,创业素质就是创业者开始创业实践前所经历的物质与精神力量的聚集,对创业者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
(一)大学生创业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我国政府的政策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ณ创业尝试,很多地方政府都倡导将创意转化为创业活动的基地,并为此出台了很多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因此,创业活动已经延伸到了不同的行业中。在可预见的将来,创业教育将成为推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也是我们进行改革、制度和理论创新主要的实践手段。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令人欣慰成绩,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说曾经的北京的中关村,它不仅成就了一大批新经济时代下的风云人物,而且培养了许多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
(二)大学生创业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期,欧美一些国家遭受严重的经济衰退,在这次危机过后,很多国家都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很容易就能将创意转化为经济成果,而且其对技术创新所做的人均贡献是大企业的3倍之多,它们比大企业更加灵活。大学生拥智力资本,可以凭借其自身所拥有的开发性、创新性、高效性等优势,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给社会提供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的主要发明中60%以上是独立发明人或中小企业的贡献。
五、结语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几多年里,我国的就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很难很快的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以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变化了的世界。要想赢得市场经济的主动权,我们就必须对科技、管理、制度等进☤行创新。当今时代,社会和大学生对创业的需求,要求对科技、管理、制度等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企业如果想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境地,就必须使得劳动者的素质要从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生产工具变为从数量型向科技型转变;管理方式要从传统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自主创业可以使学生不断创新,努力进取,成就自我,是自己不断完善创新能力,将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需要,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巨大飞跃。更为可喜的是,能促进全新成才观的形成,可以使他们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创业教育不是新鲜事物,却可以在不断创新中继续发展,创业教育不是生产力,但是却可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2] 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3-71.
[3] 张英华,凌培全.“校企结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5.
[4] 马继刚.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社,2009:293-298.
[5] 章勇刚.美国创业教育的特点、内涵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7
(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