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课外实验与
摘 要:生物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其具有生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因此,高中生物要将课外实验与课堂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从生物课外实验与课堂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出发,提出了促进课外实验与课堂研究学习的有效对策,以更好地推动高中生物学科的发展和高中生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外实验;课堂研究性学习
生物学科具有极强的生活性,要求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以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生物实验为基础框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生物教学也需要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为教学的目标,因此,高❥中生物要促进课堂研☁究性学习与课外实验的有机结合,要促使学生在学好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课外实验的参与程度,提高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
一、课外实验与课堂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的课外实验突破了课堂场地和时间的限制,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外实验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爱动、爱操作的本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户外场地的广阔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也是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其主要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探究能力的提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学材料往往是从课外或社会生活中的素材中取得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点是对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探究。探究性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由重视教学结果转向重视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和探究性人才的培养。
二、促进高中生物课外实验与课堂研究学习相结合的有效对策
1.注重探究性实验方式,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课外实验在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课外实验也应当重视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不能单纯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จ在进行课外实验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要让学生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步骤的确定,对整个实验过程负责,要重视实验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一节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究树叶中色素的含量和种类,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根据“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过程的设计,指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以进一步研究不同颜色的植物叶子中所ϟ含有的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菜市场和植物园找到几种不同颜色的叶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中准备器材。最后通过适当的分组,让学生根据制订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鼓励,学生的探究性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2.精心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引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生物实验教学往往受到地域性条件或时间性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实验结果。教师必须在实验开始之前做好实验准备,并提前制订实验计划,根据地域性和季节性的条件对实验过程做出调整。同时,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也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实验准备,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要针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者实验结果遭遇的失败对实验过程进行调整。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使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基础知识、培养探究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多次实验、反复操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行为,保证学生实验的成功率,促进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发挥。
3.重视课外实验的可行性,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
课外实验和探究性学习都强调教学过程的可行性分析,要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找出符合生活、生产实际和科研需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分析,因此,生物课外实验和课堂探究性学习都要立足于实际社会生活制订研究课题。例如,面对不断严重的环境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境空气污染监控”研究;面对不断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影响”课题等。总之,生物课外实验与探究性学习都要以已知知识为基础,以实际生活问题为指导,注重实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
高中生物教学通过课外实验强化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发展,同时要将课堂探究性学习与课外实验有机结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探究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ถ[2]陈亮处.浅谈初中化学课外实验与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J].新课程:中学,20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