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

时间:2024-12-26 03:20: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重要概念教学应立足生活实际,建构概念;注重前后教材衔接,认识概念;通过动手探究,理ก解概念;应用关键词,梳理概念;利用导学案,应用概念,从而提高重要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重要概念;动手探究;关键词;导学案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知识最为本质和中心的地位,《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列出了50个重要概念,为教师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理解概念、梳理概念间的联系、内化概念,进而关注学生重要概念学习的可持续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立足生活实际,建构概念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走向学生的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构概念,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从感性知识出发,上升到理性知识,自主建构概念,同时尝试应用所学概念解释并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如在学习“血流的管道――血管”时,首先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体检时抽血,你知道针头插入什么血管?请大家摸一摸自己腕部的脉搏,看一看自己手上的青筋,这又是什么血管?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二,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探索动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加深对三种血管特点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第三,让学生阅读书本,完成导学案中有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习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第四,利用课件介绍三种血管,通过教师的讲授,厘清学生困惑的地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这样,通过设疑激趣――动手实验――自主学习――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突出了“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较好地达유成了教学目标。最后,进行概念拓展应用――你手中只有大量的纱布、止血带和消毒药水,当遇到毛细血管出血、 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的病人时,你应该怎样急救?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概念处理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充分体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二、注重知识衔接,认识概念

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编排的实际情况,注重前后教材的衔接,对有的概念不要急于下定义,待学完后续相关概念之后再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概念,让学生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感受。比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的重要概念,初一年学生仅学习了细胞的结构,还没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能量对他们而言✎是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在学习这个概念时,应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大量生活实例如手机充电、汽车加油、人吃饭等,让学生初步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这一概念。学生在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学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概念后,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有了认识。这时,引导学生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实质后,进一步要求学生归纳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不同作用,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促进学生对前面的“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这一概念的认识。

三、动手探究,理解概念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的科学,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理解概念形成过程,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这一重要原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首先,梳理这一概念中所涉及的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等物质以及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等能量,请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书本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系列实验,了解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尝试设计实验,并讨论和完善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断被激发。其次,对实验材料、内容及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学生动手探究的机会。在进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除天竺葵外,多准备几种实验材料,让学生探究不同植物在相同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否相同,从而选出最佳实验材料;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时,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还增加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内容。因实验装置有限,无法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因此,由兴趣小组的学生事先完成实验,拍成视频,上课播放,引导学生结合讨论题进行思考、讨论,同样收到不错的效果。将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改为探究实验,设置黑暗条件和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几组实验,通过实验对照,探究光合作用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氧气?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一样多吗?在上述三个探究实验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特点,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光合作用概念。

四、突出关键词,梳理概念

生物学概念是用科学的、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其中一些字词经过认真推敲并具有特定意义,揭示了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是生物学概念的关键词。要理解概念的本质,厘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从关键词入手。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为例,本章涉及的重要概念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圈等。如何让学生既掌握这些概念,又能注意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概念网络呢?教师讲解生物圈概念之后,请学生找出关键词即生物、环境,接着指导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学生通过大量事实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生ฅ物既适应环境,同时影响和改变环境”,可见生物与环境是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接下来进一步分析生物之间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学生通过图解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从而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学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时,在学生复习生物圈和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再次强调生物与环境这两个关键词,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进而构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是密切联系的,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在学习相关的概念时,通过对关键词的多次强化,学生很容易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条理化,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五、利用导学案,应用概念

导学案编写时先分别对七、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整理历年的中考试题和考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按章节围绕重要概念编写,供学生每堂课学习使用。导学案由课前预习、课堂过关、巩固提升等部分组成,课前预习用于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课堂过关内容,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提升,巩固概念。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不断补充和完善导学案。与其它教辅材料相比,导学案立足本校学生实际,更有针对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概念,同时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手段。这样,通过导学案指导建构概 シ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

通过以上教学措施,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重要概念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实现了对重要概念的建构、理解、梳理和内化,从而提高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课堂教学总有新问题出现,教师只有不断用心地去研究,才能不断完善教学效果、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