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成就毛泽东的“得意之笔”

时间:2024-11-10 13:59:2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1960年5月,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华访问。在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时,蒙哥马利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而毛泽东却以他特有的幽默,微笑着摇摇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笔’!”

《长征组歌》中有这样一句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唱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确,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突出体现。但你可能并不了解,成就毛泽东这“得意之笔”的却是以青杠坡战斗为核心的土城战役。

土城战役是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领导岗位后亲自指挥的第一个战役。由于情报失误,土城战役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正是因为土城战役的失利,才有了后来的四渡♥赤水。

根据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分析了黔北地区是否适合建立根据地的问题。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这里人烟稀少,少数民族又多,党的工作基础薄弱,不便于创建根据地,于是,决定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

与此同时,蒋介石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作了重新部署,除分别以湘鄂、川陕敌军各一部对付红

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外,集中17个师又13个旅150个团近40万人,妄图将中央红军37000多人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

临危受命的毛泽东急欲在惊涛骇浪中杀出一条生路。他力主放弃原定与红

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为北上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主张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于是,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率领部队撤出遵义城,逐次向北转移,在川黔交界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准备渡江北上。

28日凌晨,细雨蒙蒙,寒风刺骨。红

三、五军团在彭德怀和杨尚昆的指挥下,从土城镇外水狮坝分两路向 ت进占枫村坝、青杠坡地区的川军阵地发起进攻。敌郭勋祺部凭借有利地形拼死顽抗,战斗异常激烈,交战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更严重的是,红军从俘虏的番号中发现原来的情报有误,川军不是四个团6000多人,实为六个团万余人,还有后续部队,且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据当年在军委总部任作战参谋的孔石泉同志回忆:“我们在土城那一仗没有打好,因为对敌人估计不足。敌人的发报我们收到了,但把‘旅’翻译成了‘团’,因此,估计敌人是两个团的兵力。如果知道是旅就不会打的。”

“旅”和“团”一字之差的情报失误,让毛泽东痛心疾首、刻骨铭心,但从来都不墨守成规的他迅速从不利战局中寻找有利因素,急令红一军团红二师火速返回增援,以求变被动为主动。在增援部队尚未赶到的两三个小时内,敌军的反攻更加凶猛,阵地一度被攻破。敌人抢占部分山头后,步步进逼,甚至打到了位于大埂上东南方向一个叫“漏风垭”的地方,而那正是中革军委指挥部前沿。山后就是赤水河,无险可守,战局于我十分不利。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果断命令陈赓、宋任穷率军委纵队干部团发起。反冲锋。临危受命的干部团猛打猛冲,打得敌人失了神,连滚带爬地溃退下去。毛泽东在白马山上用望远镜看到这个情景,兴奋地对身边人员说:“打得好!打得好!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红二师返回后,中革军委认真分析了形势,重新调整了进攻部署,决定再次向青杠坡敌军发起总攻。战事危急,朱德总司令亲临前线统一指挥,指战员备受鼓舞,士气大增。下午2点,总攻开始,一场殊死搏斗在青杠坡山梁及两翼峡谷展开。红二师担任正面作战任务,主攻青杠坡山腰川军指挥所永安寺。川军凭借有利地形,布置了三层防卫火力,红军多次进攻都未能奏效。当晚,毛泽东提议召集中央政治局几个领导人开会。会议根据各路国民党军正汇集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在这里北渡长江的计划已不能实现,决定迅速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川南古蔺、叙永地区转移。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