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 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翻转课堂”到“先学后教”,都反映了“学生的学”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心目中的地位。然而在很多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为什么学”――“毫米”有什么用?
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
案例:交流预学单:
1.在直尺上找一找哪里是1毫米?
2.( )毫米 = 1厘米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4.关于“毫米”,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课前你们已经自主学习了“毫米”这个单位,谁来说一说你已经学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直尺上每一个小格就是1毫米,1厘米有10毫米。
生2:只要数一数就可以知道1厘米=10毫米。
……
师:关于毫米,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毫米学了有什么用啊?
思考:是啊,为什么要学习毫米,学了有什么用呢?通过预学单的设计,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从找一找哪里是1毫米、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寻找生活中的1毫米等环节让学生逐步建立“毫米”的概念,这无论从知识学习的逻辑关系还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概念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却没有关注。其实苏教版教材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在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长度、厚度无法用整厘米数表示的时候就产生了毫米;然后在预学单设计中教师只关注怎么学“毫米”这个概念,而“毫米”的产生这部分内容往往被教师所忽略。在预习单中,教师对于“毫米”的产生可以设计阅读性的作业来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这将有助于学生发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聚焦“学什么”――奇葩的学校,奇葩的作业!
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
案例:最近江苏南部某市论坛一则帖子 “奇葩的学校,奇葩的作业”火了,该市一小学给小学生出了一道题目:
数出100粒大米,称一称有多重再填写下表。
思考:作为教师应该从这个案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学生的学”到底是指向学知识,还是学思维呢?答案显而易见,数学不能只关注结果,而是要在探索结果的过程中去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提升数学素养。因此,100粒大米有多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是利用怎样的方式来得出100粒大米的重量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题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不仅仅指的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还要包括数学思维、数学文化等等。
三、思考“怎么学”――哪只小鸟嘴张得开?
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
案例:出示两张卡通小鸟张嘴的图片,一张是嘴张得很大的小麻雀、另一张是微微张嘴的白鹭。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哪只小鸟的嘴张得开啊?
生1:白鹭。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的嘴好长呀!
师:不是长,是张得大?还有其他答案吗?
生2:老师,小麻雀的嘴再怎样张也没白鹭大呀?
……
最后,老师只能把这两幅图小鸟的嘴匆匆抽象成“角”来进行讨论,但是学生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数学认识♫,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进程,一节课没过大半就下课了。
思考:其实教学的设计不能说不精彩,这位老师的意图是通过学生对两张小鸟张嘴图片的辨别来引入新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提炼出角的数学原型,但没想到的是学生一边倒地认为是白鹭的嘴张得大。教师只是从“怎样教”的角度去设计了该内容,忽略了学生应该“怎么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对于什么叫“张得开”,并不能够正确认识,反而是生活中的“大小”比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干扰,因为他们从小到大的“大小”比较指的是面积、体积的大小,而不是这节课的“角度”大小。因此,要想让学生正确建立“角”的概念,还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儿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数学。
四、评价“学得怎么样유”――我喜欢还不行吗?
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认识》
案例:一次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并被提前告知要作15分钟的主题评课,实在不敢怠慢。这位教师执教的《分数的认识》流程非常清晰,课堂的节奏感较强,但是课堂交流的方式大都是一问一答,没有精彩的学生活动,更没有什么“亮点”,只能说是一节扎实的常态课。课后,我针对“你学得怎么样”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他们是这样说的:
“陈老师的课我学得很轻松,几个重要的问题我都懂了”。
“我们平常的课就是这样,每节课我们都会自己先学,这些内容我们小组里都交流过了,都学得很好啊”。
“我学得应该还行吧,反正我很喜欢陈老师的数学课。☒”
……
思考:几位学生简单的回答引发了我的思考,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到底谁说了算?恐怕十有八九是说专家、评委说了算,学生有话语权吗?在我们教师各级各类的比赛、公开课、观摩课中,学生参与评价了吗?或许有人说,学生的评价不成熟,他们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观。课后我了解到,这位陈老师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步入中学后,大都后劲十足成绩优秀;对于学生的学习۵他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一节课,而是关注他的教学能否为一学期、一年,甚至是数十年后学生的发展服务。是啊,学得怎么样?数十年后才能给出答案。但是,学好一节数学课恰恰应该是从喜欢开始的。
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