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局部解剖学教学
论文关键词:局部解剖学 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
论文摘要: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结合局部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在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合作学习,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都有明显的提高.
1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以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2建构主义与局部解剖学教学设计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结构层次的学科,它既是一门很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又与临床各学科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被称为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一道“桥梁”;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在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指导下,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环境对局部解剖学教学设计进行了改革和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2.1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及教案
认真对局部解剖学教材进行阅读和分析,把基本概念、人体的解剖层次、器官的位置毗邻和血管、淋巴管分布及神经支配关系,局部解剖学和临床及其他医学基础课联系、基本技能操作确定为局部解剖学学习的主题.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出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而成为一系列“靶问题”,每一个“靶问题”都是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事件或和临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单元学习目标,并针对目标提出问题和相关实例.
2.2创设一个最佳ϟ的学习环境
为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我们将局部解剖学设计为理论课、实验课,其中实验课主要是实物操作、标本观察以及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地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现实生活钓翻越,有效地激发兴趣和联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记忆,使学生能利用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同化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层层深入,展示出现实生活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要点,并把各要点联系起来,在大脑中形成图象,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的意义建构[3].
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学生在实验中必须充分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已掌握的技能完成整个实验,包括实验设计、操作的步骤等.指导教师做好指导工作,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验的整体情况,保证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该体系表现形式一是时间上开放,我们的实验室、标本陈列室等不受时间限制全天候开放;二是内容的开放,开放式实验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结合某些知识点或关键的实验技术,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让学生自行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行拟定与学习有关实验内容,结合实验室的性质和条件,联系到相应实验室指导教师开展实验性活动.实验室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指派教师进行指导.以学生实验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和指导教师评价作为成绩和学分的评定依据.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很牢固.
2.3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4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根据合作学习研究的代表人物、美国约翰逊兄弟的观点,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艾丽斯和威琳指出,合作学习模式具有两个共同的本质特征: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积极分工协作,个体的学习成功依赖于小组的学习成功;二是个体的可依赖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各负其责,各尽其力闻。因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同一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更全面的理解.同时,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展开充分的沟通.这种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社群,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这样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最终由学习者自身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选择学习内容,反映当前教学主题的不同侧面.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能提高其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2.5积极开展课后总结、讨论
每一大的局部实验课完成之后,都要进行学习讨论,围绕“靶问题”,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并交流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ส,如各种组织的解剖方法、解剖各部位的注意事项等,并布置学生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
2.6效果评价体系.
2.6.1课程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要求课程设置上能为学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呈现บ方式上,应该着眼于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流畅性、变通性、精细性、可行性和指向性.课程内容要在基础学科上增加科学概念,形成假设、推理、验证过程的描述,培养探求一种永恒事物真相的科学精神.课程设置应从局部的精神走向全面的延伸,训练学生的非逻辑学联想思维、抽象概括思维以及变换思考顺序、 ッ逆向边缘思考等思维能力.
2.6.2教学活动评价
主要评价如下几个方面:①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②变传授知识为发展能力;③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④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个别差异,因材施教;⑤建立平等宽容的师生关系,支持创新;⑥重视实践活动.
2.6.3教学效果评价
①考试题型既要反映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反映其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流畅性及变通性;既要有客观标准,又要给予一定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②考试结果成为一种激励和发展的手段,让学生在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分析原因,调整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③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学业评价的简单依据,而应变结果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指导;④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情境,营造充满竞争与合作的人际环境和充满创造意识的学习环境嘲.
我们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时结合实际情况将学生成绩改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其中实验课采用建构主义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主要内容是病案分析、技能操作考核、实验报告评估,以此来检测学生学习的达标率.由于建构主义学习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源于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内部动机,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节.师生们正是在这种相互监督、交流、反思过程中实施着评价.
总之,建构主义教学环境下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设计有以下明显优点:首先,教师为完成一个基于临床需要的真实“靶问题”去发现所必须的一切资源是十分困难的,但围绕解决“靶问题”的支撑物去组织教学则比较容易;其次,由于学生在活动开始之前具有的经验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围绕支撑物组织教学,有利于使学生原有的准备水平趋于平衡.第三,支撑物还为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共用的平台.不同的学生可以从同一个原始情境出发,提出不同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案.第四,支撑物的利用还促进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相关成员之间的交流.如邀请临床医师、临床专业教师或其他基础课教师进入课堂,与学生共享支撑物,这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补充信息.是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比较先进的教学设计,通过实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具有明显的高效性,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学科能力上有明显的提高,在实际情境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清晰地反映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思维过程,与传统的教师传授、灌输有着本质的差别.教师为了当好“教练”,更应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下,给学生创设一个先进的、开放的、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