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制约农林院校学生选课效果因素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4-11-10 16:46:3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学分制与传统学年制相比,学生学习更为主动、独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学分制被认为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1],不断被高校尝试。选课制是学分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学分制的核心和灵魂。学生是选课主体,学生选课受来自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双重制约。选课效果能够从制定的培养计划及运行中的可操作性反映出,另一方面导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选课也有一定影响[2]。

甘肃农业大学坐落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2009年试行学分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学校学分制起步较晚,难免存在问题。本研究主要从学生层面对选课效果的影响为切入点,以2009、2010和2011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3.5%。利用Excel2003统计数据,研究和探讨学生自身行为等对选课效果的影响,并为完善选课制,体现学分制优越性提供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1 制约学生选课效果的因ล素

1.1 对本专业教学指南的熟悉程度

教学指南是学生选课的依据和指导,但是学生们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只有13%学生熟悉本专业教学指南,66%学生对本专业教学指南有大概了解,更为严重的是21%学生不清楚教学指南是什么。

1.2 学生对学分制的认知程度

实施学分制已3年多,但是,学生对学分制认知程度❤差异较多。90.64%学生知道学校实施学分制,但是,知道学分制含义的学生只有45.19%。说明大部分学生(54.81%)不知道学分制的优越性,从而对学生选课行为造成一定影响。

1.3 选课之前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程度

37.17%学生借助网络了解课程信息;11.5%学生向教师了解课程信息;17.65%学生借助网络手段,同时,向教师咨询课程信息。33.68%学生在选课之前根本对课程不作任何了解,这为学生盲目选课埋下✿伏笔。

1.4 学生选课的目的

51.87%学生选择简单的,易拿到学分的课程。41.18%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18.98%学生跟着自己周围的同学选课,30.75%学生凑学分,因此,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影响了上课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科学和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

1.5 课程资源

67%学生希望根据自己兴趣选课。但是在实际选课过程中,36.63%学生的最大困惑是课程资源较少,从兴趣出发,根本选不上课。课程资源与学生需求间的矛盾,限制了学生选课空间。

1.6 网络的通畅程度

70%学生认为选课过程中易发生选课拥堵等问题,使得选课较困难,易出现错选、漏选等,影响了学生后续的选课。

2 剖析其原因

2.1 宣传力度不够

学校对学分制、选课制等宣传不够,体现在学生对专业教学指南不熟悉,如毕业时,公共选修课应该修多少,限选课修多少学分等不清楚。学生对选课流程不熟练,易出现错选、漏选或者选不上课等问题。

2.2 有效指导机制的缺乏

实行选课制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和各类人才的培养,但是,有效指导机制的缺乏导致部分学生不顾专业结构完整性,盲目选课,或专门选择那些难度小、易通过课程,甚至拼凑学分。据调查67.11%学生认为在目前学分制现状下,急需建立有效的教师指导机制,帮助解决在选课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

2.3 师资力量的欠缺

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导致学校开出的选修课较少;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教师无暇思考和挖掘更多课源;教师用于科研和钻研本专业的精力较多,使得开设反映专业前沿性的课程是难上加难。师资力量欠缺带来的后果是无法开出充裕的、高水平的课程。同时,课程资源的缺乏也影响了学生选课态度和行为。

2.4 学生对自己要求的降低和需求的多样化

部分学生经过激烈高考之后,再加上远离父母,降低了对自己的约束程度;部分学生将更多时间放在课外实践上,积累实战经验,而不愿花更多时间学习理论知识;部分学生热衷于考各种职业技能证。因此,学生在选课时,倾向于选择易通过或易得高分的课程。

3 提高选课效果的建议和对策

3.1 校院两级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学校定期、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选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共性问题编成一问一答形式的小册子,发给学生。或通过教务网,对学生选课中出现的问题或易出错的地方及时发布信息加以指导。学院将学业指导纳入新生的入学教育体系中,不仅在专业发展方向和前景上予以说明,而且在具体专业学习细节上予以指导。学院定期召开高年级帮扶低年级学生座谈会,传授选课经验。通过多渠道和不同方式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科学地选课,帮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

3.2 建立导师制

导师制是学分制下ข选课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导师完整、准确地向学生介绍专业特点、培养目标、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结构、各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注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弄清各课程间的修读关系,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学习和发展计划,从而充分发挥学分制优势,达到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3.3 多渠道扩充课程资源

充足的课源,是以选课✄制为基础的学分制本质特征。因此,学校要提早规划课程建设,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通过与其他高校合作,建立共享平台,增加课程资源;制定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一人多开课,一课多人开;开发或者购买网络课程,增加课程资源。

3.4 实施有效的选课组织管理

学校提早制订和完善学生选课操作指南,并通过教务网站和公告栏等发布学生选课安排,使学生提前熟悉选课安排和流程。采用分轮次、分年级、分学院的选课方式进行,避免学生一拥而上,导致选课拥堵。提前维护和修理现有计算机,确保网络顺畅,特别是学生公寓网络。

总之,学分制下制约农林院校学生选课效果因素较多,如教学计划的制定、选用教务管理系统的可操作性等,本研究主要从学生层面对影响选课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选课效果,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