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企业物资进厂检验环节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几家小型机械加工企业实习时,观察物资进厂检验过程:物资到厂后,由仓库保管员告知检验员来了什么货品去检查☮一下,检验员检验后,没有大问题既可以办理入库手续,整个过程轻松随意。这里存在有如下几个问题:
1.订购的这批货有几种物资、几种规格?只是货到后口头或电话通知,没有纸质通知。试想:生产时某种材料漏掉了或是规格发错了怎么办?结果只有延误工期;
2.检验的依据是什么?检验员对有的物资仅凭经验看看就直接接收,有的(如钢材)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测量,但超出一点照样接收,理由是不影响使用。试问我们企业的质量标准是什么,难道可以随便降低吗?
3.物资名称的命名、写法不统一,会造成新来的保管员报错库存,采购员重复购买,财务记账混乱,供应商发票报废。
4.对供应商要求不严格或根本无要求。娇惯的供应商没有压力,生产✫出什么,我们就得要什么。
5.对本企业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对本企业的信誉造成隐患。企业领导对这种状况也很无奈,认为要求每种物资都合格,在现实面前做不到,差不多就行了。再加上资金短缺,使问题更加突出。
二、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将物资按其产品质量的重要程度分为A、B、C三类。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外观等有直接影响的▲关键件,定为A类物资,应该严格把关。对产品的某些功能有一定影响的物资定为B类物资。对产品质量可能造成轻微影响的辅助物资定为C类物资。
1.对A类物资的检验包括:测量尺寸、测量硬度、验证合格证及材质证明文件;对B类物资进行所需尺寸的测量及其他必要的检验。对C类物资采用观察、试用的方式进行检验。
A类物资只有所检项目完全合格才能接收。这类物资是按照国家标准或其他相应标准生产的,价格相对较高,正规厂家生产的,市场上可以买到。B类物资只要所需项目合格,可以让步接收;C类物资一般可以直接接收。
2.对A类物资的供应商管理:我们首先考虑几家大型知名企业,然后组织由采购员、Σ技术人员及行业资深从业专家组成的考察团进行实地考察,从中挑选两到三家,作为我们的固定供应商。并建立供应商档案,将他们的供货情况记入档案进行管理,及时更换不胜任的供应商。
3.对报检过程的管理:检验员应持有技术部门拟定的本企业常用物资的验收标准。采购员在货物到达前将列有本批采购物资的清单(应注明依据的标准号或技术要求)交与仓库保管员,在货物到达后,保管员持《采购清单》通知检验员检验。检验员检查后,将每种物资的ฒ检查结论填写到《采购清单>对应的物资后面,返还给保管员。保管员接收合格的物资,并打印《材料入库单》。此单共5联,由保管员、检验员、采购员、供应商、财务部门各执一联。《采购清单》与《材料入库单》物资的名称相同(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进行复制),供应商必须依据《材料入库单》上物资的名称开具发票。
三、执行面
我认为如果严格按照以上三种方法来管理物资进厂的检验过程,前文提到存在的五种问题都可以解决。关键是执行力,各方人员能否不折不扣的执行,就看企业领导的决心,检验员应有独立的裁定权利,没有检验员签字的《材料入库单》,发票不予签字报销。检验员如果不按验收标准判定合格与否,一经发现,将从严处罚。采购与检验员之间、技术部门与检验员之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生产部门的按时完成订单问题等等,都会突出的表现出来,但是,只要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问题终会解决。经过痛苦的磨合期,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企业将会买到各种满意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