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设计艺术学课程存在的웃问题
我国经过2☿0年的时间逐步确立了设计艺术教学体系,在此之前大多参照美术教学内容加以适当的调整。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美术技能培养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较为薄弱。
1.课程重复严重。此处所说的课程重复并不是指同一课程出现二次或多次教学的意思,而是指同一内容被多个课程重叠交叉讲授。这种重复往往是无意的。这样的重叠只是保证了所讲授内容的完整性,却破坏了整体的课程结构问题,专业课、基础课、技能课在某些内容上重叠交叉。以环境设计为例,其基础课中包含对设计程序、设计材料、设计概念、设计风格等一系列问题的讲解,但是在每门设计专业课中又会重复以上内容,因为学生没有设计经验及相关的设计知识,这一部分讲过的基础知识就很有必要在专ห业课中再讲解一遍,造成资源及时间的浪费,使得本来庞大的课程体系更加臃肿,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作业量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对反复的教学内容丧失兴趣。
2.教学核心问题不突出。快速发展的社会对设计艺术学的要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也导致设计艺术教学内容的อ反复调整。这些变化有些是积极主动的,有些则是被动盲目的。增加的内容多,合并减去的内容少,单纯的加法导致了学科的体量增大重复性增多。例如,现代设计艺术教学中近年增加的设计管理、合同法、设计伦理学、设计概论、艺术概论以及各种新型电脑知识网络知识等课程,从横向角度来看,每一门课程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都可以在设计中以及工作中解决有针对性的问题,但是从纵向来看彼此缺乏联系、过渡跨学科的现象严重,所学内容表面化、僵硬化现象严重。很多理论课都是从艺术史艺术理论中脱胎而来的,不同的课程中所举的例子都是一样的,重复现象严重。这些新增加的内容有些已经超出了现有设计艺术教学的知识范畴,授课教师也一知半解,浮光掠影的教学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实用的作用。如果聘用专业的非设计人员来讲解这部分内容,又导致知识点孤立、与设计没联系。
3.设计力不足。设计艺术是多重标准的学科,每个标准代表一位设计师的理解与感悟。这样的多样性在现代非常重要,而现代设计艺术教学正在磨灭这种多样性。长久以来,由于忽略对课程结构中艺术多样性的考虑,使得设计艺术教学标准唯一,直接导致了学生设计力和创新思维的缺乏。
艺术是难以统一传授的,引导和启发的课程如果不具备多样性۵、多重标准,这就导致设计艺术学科教学同一化。中国现有超过五百万从事设计专业的人员,这个数字随着各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走入社会还在增加中,如此多的设计师却没有对国内的设计行业状况有多少改变。模仿、抄袭、山寨成为中国设计的代名词 我们有庞大的设计人员却没有创造出应有的价值,主要原因就在于设计师设计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这就不得不让人们去思考教学环节是否存在问题。
二、设计艺术学课程存在问题的解决
1.合理安排课程之间的衔接,减少课程的重复。经济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现代设计的走向。而现代设计的教学体系同样不可忽视经济的作用。德、日的设计艺术教学模式对我国影响很大,其成功的经验与案例有目共睹。德国一百年前就已经把设计艺术教学单元化模块化,从而为批量培养设计师打开了一扇大门。时过境迁,当时的一些教学模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增的内容不断地被补充进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设计艺术学专业近年不断地被细分、专业化并增加新内容,这固然是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同时何尝不是因为设计艺术类单一学科的承载量过大所致。例如环境设计中分离出去的陈设设计专业、灯光设计专业、舞台设计专业、家具设计专业,这些一度都曾包含在环境设计专业中,是环境设计专业中的一门课程,而现在逐渐脱离,成为独立的专业门类。在这种专业逐渐细分的环境下,如何把握设计的本质则变得尤为重要。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新材料的频繁面世,新科技的快速更迭,新思路的不断涌现使得设计艺术的责任更多,关照面更广。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设计艺术教学的变革与完善迫在眉睫、意义重大。合理安排课程之间的衔接,减少课程的重复度,对于提升整体的设计力,重点关照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设计课程要重在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性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经历了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以及艺术设计教育等过程,始终处于多变的状态,从而影响了课程结构的有序建立,但是关于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却始终比较注重。设计艺术学课程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在低年级时就知道学习这些有什么用和怎么用,要懂得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设计力的提升是设计艺术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
3.要重视社会实践课程的安排。目前,学设计与做设计的人数激增,设计专业要及时体现其客观效能。设计人员要创造应有的价值,要通过社会实践课程不断完善知识,获得在学校中不易获得的经验、技巧、沟通能力,要学以致用。社会实践课程是提升学习者设计力的重要途径。
4.注重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和技能。越来越细的行业分工是专业成熟与进步的体现。新时代的设计是多工种共同完成的工作,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已经成为设计工作的主流模式。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在此却出现了问题。单一的分工就意味着学生个体不能完善知识结构,跨学科分工、学校与社会结合的分工在目前又显得不客观。所以,设计艺术学课程安排,既要重在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提升其设计力,又要考虑对学生分工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分工合作的技能。这也是设计艺术学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设计是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相结合的非常特殊的社会生产。它不同于科学研究,也不同于纯艺术创造,设计是以综合为手段,以创新为目标的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设计艺术学课程安排的根本就是不断提升学习者的设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