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12-26 16:04:3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1. 引言

近年中国高校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制定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方案,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在此情形下,地方本科院校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等计算机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是一个必然趋势。

相对传统专业,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其有主要的二个优点:

因计算机与生产、生活结合紧密,技术更新快,对社会影响大,故☿计算机类专业容易与企业沟通,易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在读硕士、博士时,一般都进行过项目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故计算机专业易于培养与应用技术型高校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

基于这二个优点,地方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ท相对于传统专业更容易向应用技术型转型。为此,如何制定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如何为学生提高应用技术能力搭建真正的实践平台,是计算机专业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一个关键。

2. 培养模式面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改革方案

调查以往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学生数量多或素质差,而是因为其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表现为:在地方本科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清晰;在教学上,缺乏特色的ฝ知识讲解和深度的实践教学;在学生学习时,缺少相应的技术平台进行实践锻炼。

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搭建学生应用技术的实践平台,订单实训形式的校企合作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加强学科竞赛和增加基于项目实训的实践活动等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对这个解决方案的一个有益补充。基于此种方式的转型改革方案,在宏观上,解决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使其达到产业要求,缓解毕业生和企业之间互不适应的矛盾;微观上,通过项目案例导学,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隐含地为企业培养了中高级技术人才,为相关教学提供了良好借鉴。

2.1 改革目标

针对以上改革方案,制定了以下改革目标:

1.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的蓝桥计划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发展为重点,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2.以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

3.深入开展校企联合,让更多的企业与公司参与到大学教育中。

4.搭建计算机应用实践平台,如让学生参加企业技术竞赛、或将学生作品到现实社会中推广。

2.2 改革内容

以能力中心的课程开发型教学模式为蓝本,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内在逻辑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下,科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和质量标准等。由此,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度重视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以资格证书推动教学的深入和开展,同时加深校企联合,让更多的企业与公司参与到大学教育中,逐步构建的有特色的、面向就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

2.3 改革方法

1.设置多方向、组合式的核心课程体系设计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广泛的社会调查,确定专业方向的职业核心能力,围绕职业核心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其具有以下2个特点:

多方向:在大二第一学期前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课、语言课、公共技能课进行提前培养,在大二第二学期以后按照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着重培养的技能方向有:数据库方向,软件工程方向、嵌入式系统开发,网站建设方向,多媒体技术方向等等,多方向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就业选择范围,并为学生搭建某些特定的职业模拟技能平台,使学生能较好、尽快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在地方院校学院,可以重点培养的方向有:Java 应用技术、多媒体应用、嵌入式应用、网络工程,这些均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

组合式:以特定技能做为一个目标,例如在18 学时,32 学时中进行教学,将技能分解和实验讲授,便于学生接受,并留合理的项目作业,灵活组合各个技能小作业使学生完成若干个综合的大项目,锻炼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宽度知识、又具备了某项的专项技能,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将分散独立的课程形成若干个特定方向的课程群进行建设,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2.形成校企合作教学的教学模式,同时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把课程教学计划分为3 部分,第1 部分是基础课;第2 部分是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这一部分课程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为各个专业方向开设,紧紧围绕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为第3 阶段的岗位课程和项目课ว程打基础;第3 部分是岗位课,亦称企业合作课程,是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校企合作企业的置换课程。由企业或公司人员负责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技术课程强化以及软件项目开发的综合实训。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窗口作用,地方院校可以与很多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流,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3.以专业认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行双证结合的培养模式,把辅导和训练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列入培养计划。目前,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日益结合紧密,特别是计算机行业的相关认证。在本科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备考网络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式师、软件工程师等资格考试。对于个别学科,如果学生获得了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国家承认的证书,可以免试这门课程。这样不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拿到证书后,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结束语

文章对地方院校转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养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与设计了转型改革方案,并提出了改革目标、改革内容和具体做法。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计算机专业特色的订单实训,与企业进行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