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卓越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按照通用的人才使用划分标准,人才分为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类。研究型人才关注的是事物发展规律,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事物具体操作规范和按既定程序使用的问题,而应用型人才关注的则是事物使用规律,强调的是在尊重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如何落地和应用的问题。与其他两种类型人才培养的目的相比,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更多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解决的是地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具体而又现实的问题。因此地方院校在对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上,应该坚持差别化和歧异化的人才培养战略,把以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战略定位,扬长避短,避免与其他类型院校出现人才培养上的同质化现象。具体到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为企业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型人才。要求不仅掌握全面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知识,更要掌握能应用于实际的现代管理工具、管理技能,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专门人才。可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本身就应该立足应用的基础之上,再根据各自的特点而具体实施的。在此,本文将以工商管理专业为背景,把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契机,探讨地方高校卓越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窘
在全国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中,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是非常普遍的,但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区别不大,没有体现层次性差别
工商管理专业不管是职业院校,还是地方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重点院校甚至是研究生层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也是按八大核心课程来开设的。对所涉及到的领域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组织行为、战略管理等,都是面面俱到,但又都是浅尝辄止,就连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管理学,也只是从管理的原理、概念、范围等方面进行定性讲述,而对于管理学的研究、分析方法和使用工具,都很少讲述,这势必导致在人才培养层次上的同质化。
2.培养模式大同小异
在4年的时间内,培养模式基本上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穿插几次见习期和最后的毕业实习,并且见习期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在课堂教学方面,更多是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按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头脑风暴式或情景模拟式,旨在启发学生思维的讨论方式基本没有。见习环节更只是到此一游式的完成任务。并且在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也是以传统教材为主,选择的依据基本上是按教材编写单位或个人的所谓名气大小来定:本科生教材按国内权威}h}大小来定、研究生教材按国外商学院的权威性大小来定,而对于体现教师水平和见解的专题性讲座则较少。
3.教师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普遍不足
在我国的高校中,由于体制的局限,禁锢了人才从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也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只有很少的教师有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或企业服务经验。由于自身都缺少对企业的认知,还指望依靠教师培养出快速适应企业环境的人才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并且,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构成中,更多的是文科背景的教师,所以有些在实践中需要的定性分析结论都很难得到,这也是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的原因之一。
4.人才的适应性差,就业困难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泛而浅,导致了一种什么都略知,但什么都不懂的尴尬。调查显示,企业最不能接受的专业就是本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万能。从学校的就业统计中也能佐证这一点。作为一个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是不可能按复合型人才安排其工作岗位的,只能是以如文秘、人力资源、销售等某个专业岗位进行工作安排,而这些专业又都有对应的专业性人才。因此,相比纯粹的工商管理专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或文秘专业在企业的接受程度反而更局。
二、卓越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特征
从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的进行分析,要真正达到卓越应用型标准,一个合格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符合以下特征。
1.宽基础、厚功底
这是对所有卓越人才的一个通用标准。只有具备宽阔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一种终身教育与学习的过程,没有任何一门学科是可以一献而就的。大学教育应该强化的是学习能力的学习,而不应强化对于具体到某本书本的学习,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然,具体书本知识的学习也很重要,因为这是构建专业理论基础的细胞。但因为知识的口新月异,死学书本只会陷入教条主义的框框之中。笔者强调的是从具体书本中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学会可持续的学习。
2.有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产生符合逻辑规律的好思路的前提,也是衡量普通人才和卓越人才。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思路,只会按部就班,只会坐等别人的指示,这种人才能算卓越人才吗?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遵循逻辑发展规律,即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洞悉和发现问题、要有独到的分析能力能准确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要有不拘一格的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行力以解决好问题。
3.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们都知道,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其科学性自然是勿用多说的,而管理的艺术性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体现。因管理对象和环境是不确定的,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去套用,就必须用一种创新的思维,把现成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进行灵活运用,而这个灵活运用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创新川。因此,在管理学中很流传的一句话就是管理中惟一不变的事就是永远在变。在管理的实践中有很多的具体方法和工具,我们既要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好这些具体的方法和工具,更要在实践中运用好这些方法和工具,不能生搬硬套,要顺其自然才能不着痕迹而浑如天成。现实中的管理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对过程关注得少。因此,在现状与结果之间,进行怎样的具体操作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不同的人实施的效果会截然不同。这就是管理艺术性的体现,也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4.有很好的沟通能力
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体现在多方面,但一个人能否成功,是受沟通能力影响的。沟通能力既影响到周围的人对你的看法和评价以及你是否能融入到团队中,同时又直接影响到执行力,而执行力好坏对结果的好坏是具有强相关作用的。如前所述,管理是重结果而轻过程的一种活动,不论策划方案多么完美,但如果不能落地实施、或者因为团队其他成员不能理解、或者因为沟通不到位而影响执行等等,组织对个人的评价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5.要求了解和掌握具体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
具体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毫无疑问,先进的武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些工具和方法是死的,存在因人而异的运用效果。因此,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工具和方法,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才能艺术地灵活运用,才能取得实用、高效的效果,也才能显示出卓越人才的功夫。
三、卓越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
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应用性、综合性、复杂性。应用性也为适用性,即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实现从学校到企业、从书本到实战的无缝对接综合性是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按复合型人才的模式去定位自己,不但能从事基础性工作,还能从事管理性工作,不但能从事单一工作,还能从事不同岗位的其他工作。即所谓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复杂性是指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因❥为工商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在实际中更多面对的是变化环境中的人和事,不具有稳定特点,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需要有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对工作结果的评价往往并不是用对与错或成功与失败的定量标准来简单判断,而更多的是效率的高与低或效果的好与坏等定性标准来进行评判,这种评价标准又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也需要智慧和勇气,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毅力。
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在针对具体的培养模式上,笔者提以下五点建议。
1.树立卓越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意识
意识先行,意识能影响行为,从社会和学校层面上具有了这种意识,就能从政策上进行支持。卓越人才的培养既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又不能跟风自动,要结合学校和地方的特点,发挥优势定好位,才能真正为地方经济建议服务。具体讲,就是结合目前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在全国的200多所本科院校中,地方政府和学校先定好作为应用型本科的位,主动把自己归新建的600多所本科院校的行列,然后在办学思路、教学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实践环节、实验室建议等方面按照应用型的目标进行构建。
2.允许学生同班不同课,在大专业的背景下,可以进行小方向的选择
尽管都是工商专业的学生,但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是不同的,学校应该向学生提供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小方向的机会,让每个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至少重点选择一个个人重点强化的方向,这种重点强化的方向最好是本学科内的,比如在学好工商专业的课程之外,再重点强化会计方向的知识、营销方向的知识或人力资源方向的知识,以达到突破重点、以点带面的效果,重新树立形象,变工商管理专业泛而浅为宽而精。同时,注重个性培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求真务实、执着向上的品德,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既有宽而精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又有源源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务实的品德,为成为卓越人才打下基础。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选择和学习特点,以小班形式到一些对ii的实习实训企业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在实战中增长才干和能力。
3.改变课程设置,实行导师制、落实学分制
本科教育也是一种基础教育,只不过是一种体现专业的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全,强调学生必须学好体现专业标志的几门课程,对于这些体现专业标志的课程开设,在教材选择、授课方式、辅导教材使用、课时安排等方面都要围绕精做文章。并且,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要求强的特点,在完成公共基础课、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可以考虑实行导师制,导师负责对学生在专业学习、知识构建、思想启发、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建议。在课程设置上实施学分制,要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和爱好,在导师建议下,灵活进行选修课的选择学习,这样既保证了专业,又挖掘了个性。并且,学校也可根据行业和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增设一些体现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公共通用课程以供学生选择。通过在课程设置上的原则性和灵活}h},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配备一些从企业中聘请的校外导师,由校外导师直接带到企业去现场实训。
4.改革教学方式,引入情景模拟、头脑风暴、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
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特殊要求,在教学形式上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应该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设置仿真情景,提出问题,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和解决途径。在课堂组织上,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采用围成一圈的座位形式或分成不同的小组形式,教师只是做顾问和点评,通过头脑风暴法、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去设计方案。这样做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很有帮助,并且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也有人提出实行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与企业共同设置课程和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有很好的帮助,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5.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建设,实现校企结合州,构建能打通理论与实践任督二脉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汲取知识的两条重要途径。在校内,通过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形式,完成学生的理论学习过程,但这些环节都只是抽象的理性概念,还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上升到感性认识的高度。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一支有丰富实战经验、能提升学生认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队伍的成员可以是学校内的,也可以是学校外的,只要能为我所用,不一定为我所有,这样,在对教师的选择上就会面很宽。特别是在专业课方面,一定要注重教师实战经验的培养。在校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目前基本的做法就是到企业实习或者建立实训基地,这两种方法都还有可行之处,只不过是在实践的时间上以及涉及的深度上要能有所保障,效果才会更明显。
卓越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涉及到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出路的问题,也涉及到专业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以及企业人才需求的问题,培养得好,就是社会、学校、企业、个人的多赢,因此,还需要相关人士作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