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双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12-26 15:16:2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集聚在深圳的高端物流企业全球化特征明显,深圳物流企业业务普遍涉外,深圳物流人才流动呈现国际化趋势,这些背景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最终确立“双通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落实“双通型”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从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双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打造“双通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双通型”人才培养的硬软件条件;加强制度建设,为师生的国际化成长提供激励。

【关键词】“双通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双师队伍;实训条件

“双通型”人才是指既熟悉国内商务和企业营运环境,又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化企业的运作规则,并掌握物流领域国际最新技术和业态动向,同时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与沟通能力,既能在国内企业就业,也能在国外企业就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双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背景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之所以最终确立“双通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基于以下背景的考虑:

1、集聚在深圳的高端物流企业全球化特征明显,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世界视野、熟悉国外企业文化、熟悉国际惯例

2、深圳物流企业具有的涉外特点,提出了复合型、外向型国际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

3、人才流动的国际化趋势,也对“双通型”人才提出了要求

深圳拥有大量的“三资”企业和开拓国际业务的企业,香港更是如此。随着深圳和香港、东南亚经济往来的加强,人才流动的区域化、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人才发展和流动的这种大趋势也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双通”。

二、“双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落实“双通型”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在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构建“双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一是强化英语培养。为使学生既能熟练运用汉语,又有较强的国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从第一学期至第五学期连续五学期均开设英语和专业类课程,增强学生利用英语来与国内外同行进行语言和书面交流和沟通。

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遵守国际惯例和国际化企业运作规则的习惯。为培养学生既熟悉国内商务和企业环境,又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化企业的运作规则,专业在职业分析基础上按照业务模块和业务流程开发课程,在教材编写、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中注重利用企业一手资料、引入国际惯例,尤其是在案例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遵守国际惯例和国际化企业运作规则的习惯。另外,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每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中都包括小组调研方案、调研报告、利用PPT进行作品展示等环节,规范过程执行,锻炼学生口头、书面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是强化信息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熟悉物流业务信息系统的能力,专业设置了《计算机基础》、《信息检索与利用》、《物流信息技术》、《综合业务实训》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模块,学生在学习后必须取得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如CEAC办公软件应用专家证书等才具有毕业资格。专业课程模块,引进了部分企业在用软件或按照企业在用软件进行开发的业务软件来局部模拟或综合模拟企业业务处理,达到学生熟悉物流业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并增强学生操作物流业务信息系统的技能。综合业务实训模块,所有单证、函电都是英文,并要求学生课堂交流必须使用英文。 四是顶岗实习落实在APL、OOCL、MARSK等国际化岗位,切实提高学生的国际适应能力。

2、打造“双通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一是鼓励教师到国外进修。2008年以来,物流管理专业先后派遣3位教师赴德国进修、4位教师赴美国进修、2位教师赴台湾进修、2位教师赴香港进修,切实提升了教师的英ツ语水平、国际视野及对国外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了解。2011年,专业还与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签署协议,今后每年可以成批派遣教师到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管理学院进修。

二是鼓励教师下跨国企业进行顶岗实习。2008年以来,物流管理专业先后派遣6位教师分别到OOCL、MARSK、盐田国际、台湾长荣、中海物流、中远物流等国际化企业顶岗实习,熟悉国际化企业的运作。在此基础上,物流管理专业先后有9名教师取得了高级物流师的职业资格证书,1名教师取得了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高级物流)的职业资格证书,4名教师获得了国际货运代理培训考试培训师资格证书。

四是从国际化企业聘请客座教授。2008年以来,物流管理专业先后聘请盐田国际姜宴生总经理、中海物流(香港)韩骏总经理、深圳中远物流黄晓波总经理担任专业客座教授,他们不定期为专业师生举办专题讲座,开阔了师生的国际视野。

经过以上措施,物流管理专业逐渐打造出一支企业实践经验丰富、双师型、专兼职结合、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的豪华团队,专业在仓储、配送、采购、运输、货代、信息等关键能力点上,都有专兼职的教师。

3、建设“双通型”人才培养的硬软件条件

二是建设国际化的校外实训基地。物流管理专业与在深圳的8家国外企业分支机构建立了实训基地,如APL、OOCL、MARSK、CMA、MSC、Hanjin Shipping、NYK。物流管理专业还与深圳本土的盐田国际、赤湾集装箱码头、五洲航运、顺丰、怡亚通、腾邦、飞马、越海、朗华、深圳中远、深圳中海、德讯国际货代ภ等128家国际化物流企业签定了实习基地协议,打通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渠道,使得学生不但能在国内企业就业,也能在国外企业中就业。物流管理专业每年80%左右的毕业生流向在深的货代、航运、仓储、运输、配送、物流信息、快递等国际化物流企业,专业对口率高,就业质量高。

三是建立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专业集成所有专业课程的资源,并采集部分合作企业的资源,在整理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物流专业信息文献库、专业标准库、物流多媒体课件库、案例库、视频库、动画库、素材库、图片库、法规库、项目库在内的专业资源库,方便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4、加强制度建设,为师生的国际化成长提供激励

一是鼓励教师双语授课。对于用双语授课的教师,第一年的课酬按照普通课酬的1.7计算和发放。教学评优时,领导评价部分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上浮10%。

二是鼓励教师到国际化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在正常上课期间到国际化企业顶岗实习的,为不影响教师的工作量和奖金分配,专业集中排课在周末。教师在正常假期到国际化企业顶岗实习的,专业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

三是实行导师制,辅导学生成长。导师制即由教师自学生进校到毕业,全程担任学生的导师,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真正成为知识够用、技能扎实、视野宽广、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素质过硬的专才。由于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教师为博士或出国进修过,英语水平都很高,能够为学生英语水平和汉语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一对一”的指导。

四是奖励课程建设团队。对于获得省级的课程建设团队,学校奖励2万,对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团队,学校奖励4万。在政策的激励下,专家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高涨,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拥有《电子商务应用》、《国际物流报关实务》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物流营销》1门国家资源库课程,《电子商务应用》、《国际物流报关实务》两门省精品课程和《国际物流报关实务》1门教指委精品课程。

五是强化教材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把校企合作的成果体现在教材上,并规定一个课程负责人授课3年后,必须出版主编教材。近6年,先后在中国交通出版社出版了物流管理专业系列8部教材,有的教材一再再版,销路良好。《物流营销》先后在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物流营销》还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六是加强课程实训项目开发。专业对课程实训项目开发实行奖励制度。在调查企业的基础上开发的课程实训项目经过专家评比,对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1500元、1000元和500元。经过3轮滚动开发,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开发出了系列实训项目。

七是实行课程作业与大赛平台对接机制。仓储、配送、《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作业与物流技能大赛对接,《管理学基础》、《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等基础课程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对接,《创业管理》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对接,ERP课程与物流沙盘大赛对接,课程的平时作业要求就按照相关赛事的标准来做,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术规范。

八是实施专业提升计划,持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围绕有利于老师长远发展的指标,启动“七个一”ฌ工程,即在每个学期,教师个人听一节优秀教师的课、在课堂教学中试验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或教学模式、公开发表一篇教学研究论文和专业学术论文、签署一个校企合作协议或建立一个校外实训基地、参与一个研究项目、走访一个企业或行业协会、参加一次专业展览或专业会议。该计划实施后,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全体老师都能共同进步,专业实力显著增强。

九是实施教师服务产业计划,要求专业教师利用自己的技能,通过社会培训、免费咨询、公益讲座、合作科研、为企业完成横向课题等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支持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