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课程目标的认识与思考
教育的阵地,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时代更新,教育改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为全面育人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面对新教材、新理念,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以新思维迎接新挑战。做到以人为本,全面育人。
一、深刻领会课标的基本理念,切实更新教育观念
1.更新课程内容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根据这一理念,应把自然、社会、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作为数学素材的主选对象,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认识到必须学好数学。
2.更新教学活动理念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和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从“学”来♂看,它不同于传统的单纯的由教师“传授”、学生“授受”的做法,而是作为一种“活动”的主要形式。再从“教”来看,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而是把教师的“教”看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这是一种新的理念,按这种新理念,许多数学概念、性质的学习都可以置于学生的活动中进行。 ฑ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可以通过剪、拼、折、等活动来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既增强了学生的乐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既能从中获取知识,又能不断地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二、挖掘新教材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利用插图和引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意识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践表明,数学课本上的插图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创造动机和创造欲望,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体验到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实际上,每章的“引言”都是根据需要和发展,从学生熟悉、简单的问题引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就从年代久远的老井上的辘轳和大都市高楼大厦的电梯入手,利用课件把学生带进图形变换的天地,将知识活生生地展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精确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新教材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应精确把握其精髓,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并结合近几年教改中涌现的激励式、探究性、发现式、情趣式等优秀的教学法,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法,更好地开展教材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适,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这是衡量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新教材中安排“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等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新教材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相对较宽松的课时安排,选♂择更合适的时机和内容,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实用性等。
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更新评价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主体多元性和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这里的“多元”和“多样”仍然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后需要继续探索解决的研究课题,但那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形式单一的考试型评价,那种一张纸、一支笔、几道题就要决定一个孩子命运的做法,都将被有力地抑制。学生眼中的数学,多少有些高深莫测、可敬而不可亲的味道。这可能源自抽象严谨和板着面孔的课本,更可能源自以挑毛病和“扣分”为特征的“排队”型考试。它已经把学生的心理搞得太脆弱了,他们会越来越觉得数学可怕,他们会因此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而自信和自尊又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评价,要以发现学生“好”的方面为主,要多给♀学生鼓励,多让他们看到长处和进步,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并从中悟出一些对做人和生活有帮助的道理。
四、领悟思考数学与数学思考的关系
“思考数学”是解决纯粹的数学问题,而未来的公民不仅仅要会“思考数学”,更要学会“数学的思考”,即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如“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做出合情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等。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引导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统计观念、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并能应用它们去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面对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新挑战,新的数学思考,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刻准备着为培育时代精英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顾继玲.现代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