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探索
摘要: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让本科生尽早接触科学研究,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依据科学研究开展的步骤深入探讨了该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模式,并针对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的特殊性,提出了该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当注意的要点,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实践教学课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训练,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ศ-3791(2015)06(a)-0000-00
一.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意义和背景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实现创新?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大学本科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科研训练是推动创新人才成长的驱动力。本科生科研训练是指充分利用学校及指导教师的科研条件和项目平台,让本科生尽早展开科学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端正学生的治学态度,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和作意识,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并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够促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开创出新的教学模式,营造浓郁的校园研究氛围。相应的,学校的教学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借助人才优势,因材施教,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水平。
当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以及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积极组织其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实行“自主式”学习,在创造性的科研过程中培养其创造性。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先提出了大学生科研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简称UROP)并取得显著成效,大约有70%的本科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参加过该½活动[1]。这是最早在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纳入本科培养体系的典范。其后,世界各地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争相仿效。国内,清华大学首先借鉴UROP计划,从1996年开始创建并实施SRT计划,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2]。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本科生科研训练是改革本科教育模式,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因此高校加大了对教学科研投入的力度,为加强了对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计划的管理,制定了相关条例与办法,为全面保障本科生开展科研创新训练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内容和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本科一年级学生即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技术知识的储备,在此基础上对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即可开展专门的科学研究训练,让学生尽早接触科学研究并开展工作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治学态度,深入了解自身专业领域、接触学科前沿、明晰学科发展动态、提高科学感悟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独立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创新 ϡ意识与创造力,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度和自信心并影响大学后续阶段的学习。因此对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科技文献检索。为学生分配研究题目,结合科技文献检索途径与方法的讲解,鼓励学生课后通过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等不同途径对拟研究课题相关科技文献进行检索,引导学生在该研究方向入门,了解基本的概念,逐步掌握该方向研究必备的关键词,不断进行拓展检索与阅读,逐步深入科研方向。由此训练学生的科技文献检索能力和基本的阅读、学习、总结与拓展能力。
2.阅读文献资料。结合课题方向,对所获取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与筛选,由教师讲授科技文献的基本阅读技巧,文献资料的基本结构等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由基本的中文综述性文献出发,逐步深入至英文研究性文献。从了解相关的概念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展开研究的相关理论、具体研究方法,实验手段等,使学生对所研究课题具有较为深入和准确的把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3.确定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学生根据文献资料了解所研究课题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后,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总结,由指导教师就相关方法的理论背景以及其他可能的研究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训练学生选取研究方案的能力。
4.科研选题训练。在讲授科研选题报告撰写要点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总结,在前期研究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将研究课题论证、设计、计划付诸于文字,撰写开题报告,除了对学生基本科研技能、学术资料撰写能力的训练,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分析、凝练问题,独立思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5.科学研究。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包括与课题相关的仪器设备、实验场地等,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论文撰写。在为学生讲授科研论文的撰写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研究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对科研工作进行总结,撰写科技论文,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论文撰写的能力。
本科学生能够完成以上各部分训练,其综合能力均得到初步、全面的训练,为本科毕业设计,进一步深造研究生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注意点:
在本科学习阶段开展科研训练具有特殊性,对于逐渐完成角色转换的学生,其基础知识与专业素养较为欠缺,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有限,且研究时间与精力受限,因此在培养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3]:
1、适当的研究任务。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设定适当的研究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研究自信。若设置的研究目标过高,超出学生能力,易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和厌学心理,欲速不达。
2、注重学生参与性,正确对待研究成果。科研训练重在对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训练过程,由于学生个人知识储备和能力差异,最终的研究成果水平往往与设定成果水平有差异。但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强调每个学生的参与性,以预期目标鼓励学生,而非约束学生,让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增加学识、培养能力是更为重要的事。
3、突出重点。一项课题的完整研究过程中,需要课题组多人进行配合,学习多种理论知识、掌握多种科研方法和实验手段,在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受到时间和专业基础的限制,因此不能对学生进行事无巨细的培养,应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掌握科学研究活动的方法和技巧,比使学生深入某一具体课题方向更加行之有效。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技巧之外,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更能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科研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学生培养方式。
5、注重对学生的“授渔式”训练。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是一个从学习到创新的过程,学生要实现从学习吸收现有知识到执行自己研究内容的转化。因此在科研训练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科研理论之外,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授渔式”训练,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的眼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增强综合科研能力。
四.结语
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中国国情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环节。各大高校已经逐渐重视学生早期的科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在国家政策指导与支持下,高校加大了对教师学历、科研成果等的要求,教师科研水平大幅度提高,实行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师资条件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学生通过就业、深造反馈,也认识到了科研训练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构建适合不同学习阶段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欲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提升,教育工作者还需继续解放思想、改革教学、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并经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配合共同顺利进行,打造出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洪洋.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2(23):15-16
[2]仓定帮,陈藏.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118-119
[3]史彭,李隆.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探讨与实践[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