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类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意义研究

时间:2024-12-26 23:53: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高校经济类课程毋庸置疑都是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经济的发展又都是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联,高校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就学期间如不能掌握对市场环境的驾驭能力,则很难在就业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实验实训教学正是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的手段。

关键词:高校;经济类课程;实验教学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类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学生热门的选择。学生大多认为,其就业形势乐观、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选择就读的学生较多。而对于经济类课程而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创新思维,培养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提高,其中尤其以加强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人的素质对国力强弱的影响越来越大, 信息化社会、全球化经济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由此可见,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必须具备相关的经济分析和管理决策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实践教学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达到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国大多数高校经济类专业都处于“空对空”的纯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就业后很长一段时间觉得难以适应,甚至觉得“学校学的理论知识没有用”,而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量就业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没有经验、理论知识又不扎实”。而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既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养成一定的职业技能技巧,还能使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逐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锻炼职业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走向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增强实验教学的比重对于高校经济类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和目的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状态。学生对课文中的理论学习缺乏主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法,而理论又是指导实验的最好依据。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了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又创造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市场环境是不会随着书本的理论知识有规律地发生变化的,要学好经济类课程,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的观察实验,这对学生来说即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对科学知识的体验,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将之运用到时间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运用多媒体改进实验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实现情景再现、大量演示,突破知识的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课堂的实时互动,提供各种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ฅ高等学校的学生都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都会进行相关的预ฝ习,那么课堂上的实验就会让这些学生缺乏新意。这时,如果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3.亲身体验实验,增加学生的求知欲

动手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和途径。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通过完整的实验环节,可以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得到锻炼。比如,在《广告创意》课程中,在完成对广告创意的原理与方法的教学后,ม安排分组进行广告作品的创意设计,并要求各组同学进行课堂演示,学生在实际操作、演示、比较中激发了兴趣,又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同时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二、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素质

实验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由学生自己动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动手能力的运用,对于学生其他的素质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训教学是高校学生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实习和就业的接口,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

1.动手操作,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结合课程理论知识,有针对性、条理性开展的,且每一个实训环节的安排都是有逻辑条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适应实训教学的安排。

2.动手操作,能活跃学生思维

实训教学的过程即是激发学生思维及将思维转换为实际操作的过程。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有全局观,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3.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实验实训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以新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师主要发挥指导的作用,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操作,不但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还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其操作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教育学生对实验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在实验中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实验教学即是传授知识,又是演示方法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实验的分析、归纳、结论等实践后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深刻体会到了如何很好地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而学生掌握了各种学习方法后,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拿到了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学以致用的实验教学完全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开辟了课堂活动空间,促使学生以一种主体参与的姿态进行具体的情景模拟、案例操作,完成从旁观者到主演者的角色转换,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来看,实验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角,每位学生都经历了用心阅读、查找资料、设计方案、讨论发言,模拟操作、总结评价等一系列的实践环节,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状态,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了解自我、突破自我,培养自信、大胆、认真和踏实的个性品格;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锻炼了学生与人交往、沟通、协作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适应了新的就业形势特点。

高校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后,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必须具备应变与创新的能力。实验教学为学生在校期间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值得广大开设经济类专业的高校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周宏.学科创新教育新视点[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王焱明.教学创新与创造思维培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