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时间:2024-12-26 13:49:4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人文内容的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历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发展等人文理念和人文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人文素养;创新意识;人文意识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民族文明和进步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勤劳勇敢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记录。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极高的学科,在其教材内容安排中高度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教材的体例中贯穿着以人为中心、追溯历史对现代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的本体为教学目标。将劳动人民积累的智慧传承给后人,形成历史对后人永久的呵护和启迪。历史是今人的镜子,以史为鉴一直是我们崇尚的理念。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故事,但是却能开启今天人们的智慧和灵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人文内容的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对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及人文素养培养有具体的要求,并把历史人文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人文素养教育,发挥教育的全面功能,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设计教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措施和手段,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思考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深刻感受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规律以及之间的关系,从而关注世界和人类的命运。并以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弘扬爱国精神,通过历史学习了解祖国的伟大,促使学生关爱人类的情感发展,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了历史知识对学生的选逃和洗涤,体现了人文内容在这次教学改革中的变化,更加关注了历史内容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二、正确理解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内涵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概念有这样一种定义,一方面是掌握语言、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知识以及对这几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加之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中™感悟到的道德情感,比如爱国主义情感、审美情感,公民观、民主观、法制观、竞争观,合作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等内容。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蕴含着丰富人文素养内容,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历史教材中的人文内容,并在教学中认真贯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标志,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重点。

人文素养不同于科学知识,也不同于学习方法,这些非自然科学知识,所以不能用科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来对待。

三、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该是历史教学的常态和趋势,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学生的人文精神。

1.正确评估学生的认知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在发生着非常重大的变化,学生来自于每一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也是社会的缩影,家长的观念深刻影响学生的观念。所以教师要对所任课班级学生的道德认知、人文素养基础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设计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容,以及如何贯彻这种人文精神。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教师的教学同样是一种任务,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使教育教学有的放矢。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基础的了解,可以通过测验和日常教学的评价来了解,知道学生的基础后,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制订科学的方法。

2.在历史的追溯中感受古代文明的发展

历史是对过往的追溯,是对经过历史长河陶冶后保存下来的精华内容,在此过程中,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历史教学要在这样过程的追溯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比如,▲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长篇小说及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让学生了解大秦帝国,了解国家高度的集权制度以及这种制度的优劣。从中了解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他创立的车同轨、书同文、法同度等功绩,为后世的发展和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万里长城这一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在世界历史中也是闪耀着光芒的。所以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文明之久,为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而骄傲。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追溯,让学生了解国家间战争带来的后果,了解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辛亥革命》了解这一次运动的伟大功绩,推翻了封建帝制,使中国的历史轨迹得到了改变,结束了封建统治的漫长历史。通过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先进人物济世图存的主张,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历史事件追溯中,学生的人文情感得到了提高,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3.在经济史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古代经济史是一部科学史,是一部发展史,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竞争意识、科学意识、合作意识。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封建繁荣的经济,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资本主义经济渗入到中国的经济中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的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原材料的提供者,也因此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时间发展到近代,中国的经济动荡不定,这样的经济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体会中国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艰难生存的困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发展意识。结合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让学生的世界大同、世界融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意识和意愿逐步增强,从而体会清朝时期闭关锁国带来的危害,滞后了经济的发展。学生在经济史学习中,商品意识、市场概念、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等人文素养都得到了发展。

4.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人文理念

新课改实施以来,着重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要是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发表言论的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具有个性化的观点。因为创新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创新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和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比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畅所欲言发表具有个性化的观点和评论。比如,在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内容学习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积累的实际,依据自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发表自己对古代文学及其作者的评价,比如,李煜、王安石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不必强求学生的观点一致,而应该是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比如岳飞,我们今天认为他是民族英雄,但在当时――一个非常推崇“内圣”的时代,他却被一些人指责为急功近利。所以对于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评价是会有所不同的,也就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学生乐说、会说、个性化说,是学生历史人文素养培养和形成重要途径。

高中历史的学习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高考。所以历史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加有利于学生应考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给予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高考历史的改革也增加了人文素养知识的考查,这也是促进历史人文素养教学的强劲东风。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和人文素养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