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壳窗的历史和再生

时间:2024-12-27 03:09:1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明清时期,江南太湖流域一带水乡民居曾普遍使用蠡壳窗,其制作工艺是中华民族建筑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的起유源已无从考证,但清代诗人黄景仁在《夜起》中写有“鱼鳞云断天凝黛,蠡壳窗稀月逗梭”便是一个例证。

蠡壳窗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时期曾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蠡壳就是海蛎子的壳,江南地区蠡、蛎同义同音。海蛎是一种水生天然贝类,攀附在浅海的岩石上。将海蛎连壳扒下,其中软体是鲜美的海味,其壳则被丢弃,有心人将海蛎的外壳打磨利用,做成小的饰品,如纽扣等。在明清时代,就有将蛎壳磨削成薄片,镶在窗户上,它没有异味,七彩半透明,透亮却能避人窥视,材质坚固耐用,防火、防水、防风,又不易破损,是绝好的建筑材料,被普遍采用。

从建筑发展史上考察,唐代以前,房屋上的窗户,大多是直棱的木栅,外装可开闭的木板窗扇,关起来就不透光亮了。然后有了布质的窗帘,以及珠帘、席帘等。到了宋代,木浆造纸术发展并大量生产使用,窗户上便糊纸了,也就出现了花格的木窗유棂。但纸不耐久,经不起日晒雨淋,经常要重裱。而江南一带盛产蚌类,就有人用蚌壳来做器物使用,后有人将其磨成薄片装点窗户。但江南的河蚌壳薄,不甚堪用,而寻觅到福建、广东沿海的海蛎子壳大而厚,后来又解决了磨削的技艺而被广泛应用,蠡壳窗很快就盛行起来。从建筑史上来看,明代以后被大量使用。而到了清中叶以后,随着玻璃的出现和大量使用,蠡壳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其制作工艺也随之失传,时间上也就几百年的历史,所以在江苏、浙江一带考证民居建筑的历史,如见到蠡壳窗,可以论定是清代中叶以前,而从蠡壳的风化程度也可以推测建筑物的历史。上了年纪的人,大多见过这种窗户,如杭州陆游故居、苏州周庄的叶楚伦故居等,但年轻人连蠡壳窗的名字也都陌生无知。

我在保护修复传统民居中,发现浙江嘉善的有关工艺厂也在研究,就竭力鼓励,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又到内河沿海寻找合适的贝壳,在比对确认最佳材质的基础上,我们逐步掌握了蠡壳窗的全部制作工艺。于✈是,蠡壳窗在古城古镇的保护和修复中就得到了重新使用,像同里古镇的太湖水利同知衙门、乌镇古镇的古民居、无锡荡口古镇的沿街老店……使得这些老房子显得格外真实美观。许多游客一经导游解说都会仔细端详,啧啧称奇,照相留念,既增加了知识,又充实了游兴。

蠡壳窗填补了中国古建筑保护上的一€个空白,也增加了江南古民居พ保护修缮的原材料的发掘使用。蠡壳窗的制作工艺已获得国家专利,并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