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实施新课改,渗透新理念的主要渠道依然是课堂教学,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应该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探索的教学模式⌚和各位同仁交流。
一、新授课的教学
1.注意的问题:新授课分为预习反馈、讨论、展示、畅谈收获、当堂检测这几个环节,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1)提高课堂的参与度,避免精英展示:由于数学一节课的展示任务很少,班级的人数却很多,展示课上常常是抢到机会的那几个同学在展示,导致有的同学一学期下来都没展示过一次,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把学生6人分为一组(1,2,3,4,5,6号),先让1、2号教会5、6号,3、4号可以互相帮助,然后由5、6号在班级层面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质疑、补充。虽然5、6号展示的不如其他同学流畅,数学语言也不够准确,有时思路 ☻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在倾听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就会找到其中的问题进行质疑和补充,不仅还原了课堂的真实性,而且也增加了课堂的参与度。
☹(2)灵活处理导学案: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我把学生在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三部分:①规律探究:不同象限内、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②点到坐标轴的距离;③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每一部分附注变式练习,主要是将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改头换面,避免导学案的二次重复,并且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第一部分的练习:说出下列各点属于哪个象限(或哪个坐标轴) ,主要是针对学生不会判断在哪个坐标轴上设计的。第二部分是学生把距离当成点的坐标导致的错误,变式训练:已知第四象限内的点A到X轴的距离为6,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归纳:点到X轴和Y轴的距离恰好是该点纵坐标、横坐标的绝对值。最后安排两个人一组改正自己预习时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错误。
二、新授课的分层
新授课的分层教学,其主导思想是对A、B层学生以“ด放”为主,“放”中有 “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C层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新授课的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1)对学生进行分层:主要依据最近的月考或期中考试成绩,将其分为A、Bช、C三层,有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及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同时,告诉学生这样的分层是暂时的、流动的、递进式的,过一段时间,根据学生的后期学习成绩及具体情况,可递进或降层,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讨论环节的分层:注重同质之间的交流,让同一层次的学生交流自己在预习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具体做法是三人一小组讨论(1、2、3号;4、5、6号),每组选一名正组长,一名副组长分别组织本小组的讨论,后由副组长向正组长反馈,让正组长协调分配1、2、3号去帮扶4、5、6号。总的来说,讨论环节的分层先是同质交流,后是异质帮扶。
(3)分层、分版块展示:例如:我在上《三角形外角》这节课时,将A、B、C三层学生分为三大组,C层是第一大组,B层是第二大组,A层是第三大组。每一组先闯自己的第一关,B层的第二关是C层的第一关,A层的第二关是B层的第一关,最高关是“勇攀高峰”,主要是为A层学生所设计的,目的是对这些学生起到拔高和提升的作用。当然,教师在选题方面一定要慎重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应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将任务分配下去之后,进入班级中的小展示,每组同学在自己本组的展示位置进行展示,要确保像班级大展示一样,有展示、讲解、补充、质疑。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参与度百分之百,投入度百分之百,每一组的学生都在积极展示自己的任务,并努力向更高一层攀登,在畅谈收获环节中,每一层的学生都谈到了自己的收获。
以上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和探索出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受到了领导、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创新,努力提升自我,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