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R教学法在腾冲民族学校开花结果
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入学后,他们从民族社区走向学校,面临多重困难,其中最大的困境是语言环境的不适应,其次是找不到文化归属感。
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2011年派国家级专家团队对云南省两个县的基线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表现上普遍不及汉族学生。调研人员在一些学校听课时发现,汉族学生的参与明显活跃于少数民族学生;部分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一般坐在教室后排,当调研人☁员试图与这些学生沟通时,他们的表情非常羞涩和紧张,常常避而不答或低头不语;有教师反映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花在做作业上的时间更长。初步推断,这些表现可能与少数民族的汉语语言读写能力相较汉族学生为弱有一定的关系。但调研也发现,即使在一些少数民族儿童能顺利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地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仍不理想。研究者认为,即使从表面来看,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比较自如地应用汉语进行日常交往,但在运用汉语进行抽象思维和概括的学术语言能力上是欠缺和落后的。我们将其归因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缺少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教学语言不是母语这一现实不仅阻碍了他们的学业表现,更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针对这一现状,项目的国家级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强海燕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裴淼副教授及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多元文化和少数民族中心主任郑新蓉教授商议,准备基于英语浸入式在中国开展20年来的本土经验,引进浸入式的某些理念。例如,基于学科内容的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和TPR教学策略,以弱化教学中的语言障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及教育公平。
一、民族地区语言适切的TPR教学法
TPR(全称Total Physical Response),又叫“全身动作反应法”或“肢体反应教学法”,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创立,力图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建立在言语和行动和谐一致基础之上的语言教学法。TPR最大的特色是用具体、形象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2)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感知语言和概念,提高理解力,从而掌握语言,理解概念。(3)这种身体反应由教师有计划地设计,辅助教学目标的实现。(4)在学生没有准备好时,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能理解并用肢体表达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行。(5)适用于初学语言之时。
这些特点使得教师在运用TPR进行教学时,必须把握住TPR教学的几个核心。(1)活用肢体动作和现有资源;
(2)语言和概念的形象化;(3)输入语言的丰富性,如成人教幼儿学讲话时的喋喋不休;(4)教学设计的跨学科性;(5)基于学生经验进行设计。
TPR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对一线教师还是项目组,这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项目县负责人的积极协助配合及一线教师的努力学习实践下,两个县的TPR项目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着。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和实践,2013年项目组对项目县的课堂进行了考察,发现运用TPR的课堂,学生的表现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中TPR策略的运用,不仅收到预期的活跃身心降低焦虑、活跃思维促进认知等弱化语言障碍的效果,而且学生的情感也在TPR的运用下被带动起来。在对一线教学情境TPR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地区课堂中TPR的运用,在弱化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同时促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项目县腾冲为例,说明TPR教学策略如何被当地的教师所理解和掌握,并在教学中尝试及产生了如何优良的效果。
二、腾冲推广TPR的实践与探索
2012年8月的项目国家级培训中,项目负责TPR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国家级专家做了“语言与认知”的专题讲座,从学习和学习理论、认知视角下的第二语言学习研究、口语快速测评工具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少数民族儿童第二语言发展及学习的科学研究成果,还带领现场来自两个县的县级导师通过参与式学习了解“语言学习途径之―全身行动反应法TPR”。
从对培训效果的反馈中,我们发现县级项目负责人意识到云南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境的症结所在。腾冲县项目负责人说,“我们突然就找到了少数民族学生为什么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为什么学习成绩远远低于汉族学生,为什么我们的教师教得那么辛苦却得不到学业成绩明显提高的回报的原因”。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所有问题的根源是当地教师没有掌握语言发展及学习的发生机制,即少数民族在学校的学习属于在第二语言条件下的学习,需要教师学习、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规律及如何基于第二语言学习学科课程的发生机制,课堂上首先需要解决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的问题。而TPR教学法就是解决语言理解性问题,解决民族学生课堂上紧张、不敢说、不能说、可以意会不能言传的问题。如此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腾冲市项目办在全市民族学校全面开展了TPR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1.项目管理
腾冲县教育局为做好项目,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能部门的作用,按照县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项目校的流程来操作,做到不跨级、不越位,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中的重点是做好县/乡级导师团队的培训管理,第一年是县级导师承包制,两人承包一个乡镇;第二年是承包制+交叉培训,发挥导师特长,帮助学校解决问题;第三年启用培养的乡级导师入校指导,更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第四年,成熟的乡级导师辐射带动第二批项目学校,第二批项目学校乡级导师团队重点培训培养。
2.“四步走”项目培训模式
“四步走”项目培训模式是项目办开展的国家级―县级―乡级―校级四级培训,逐级逐步落实项目理念和策略。
项目办将每次国家级培训的内容,与项目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应的理解分析,并整理专家培训的讲稿、视频及参观学校的各种视频打包下发,制订科学有效的学习培训方案,在规定时间(按时间表)组织全员培训,做到县乡两级层层把关,严格督查落实。 一是学习培训,知晓♪理念。由学校按规定时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中心校随机参与培训并督促检查;也可以由教师自学,学校召开学习交流会。
二是尝试实践,感知魅力。听了专家的讲座,观看了教学视频,要求所有教师在课堂中尝试运用。
三是校内演练,互帮互评。由学校组织教师分小组上研讨课,了解TPR教学方法运用情况,选出优秀课例参与县内交流。
四是县内交流,指导提高。将所有项目校分成四大片区,开展TPR课堂研讨活动,先听课,以课为例,县级导师指导课堂,培训TPR理念。利用TPR理念方法分组设计教学片断,并展示交流。
整个学习培训过程,体现做中学、操作中学,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简单对接。教师容易学习,容易迁移,学了就会用、能用。
3.“五重视”项目实施经验
经历3年的实施和推广,项目在腾冲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效,梳理总结经验,涉及以下几点。
一是问题诊断,把准脉。不间断地对项目学校的问题和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形成项目学校问题单。例如,哪所学校进步了,哪些教师成长了,哪所学校遇到什么问题,教师需要什么,哪位教师需要帮助,哪个任务的落实教师存在困难……
二是身先士卒,能实践。项目培训中学习的每一种教学法和每一个项目任务,县级项目办都身先士卒,要求教师学的,做到自己先学习弄懂,会操作实践,之后才带着去做,教他们做。在实际的课堂观察指导和培训中,腾冲县项目涉及的所有县级导师,包括项目办的3位教师,都能够现场做课堂示范活动,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这种基于现场的、实际的、结合新理念和新方法讲解的培训方式,让一线教师最容易接受,能够直接改变他们的教学方式。
三是资源利用,善整合。(1)项目中的资源共享。好的教学视频、管理理念、教学设计等都共享。(2)用好专家资源。专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二次培训及专家实地指导时,主动提出问题,请专家在课堂上做示范(教师学得快)。(3)县内优质教育资源利用。自主到腾越中心跟班学习,城区优秀作业到项目校展示,城区优秀教师经验交流。(4)将项目实施中的照片和视频,每年编辑专题,唤醒教师,付出有价值,付出有收获。
四是搭建平台,指好路。第一批项目校的教师成长了,他们需要认可,已有的教学经验需要固化;第二批项目学校的教师对项目理念、教学方法一知半解,需要同伴的引领。基于这两者的需求,腾冲县项目办将第一批和第二批项目乡镇结对子,每年组织结对子学校开展项目研讨活动,让教师在项目搭建的平台上有机会展现,获得认可,产生荣誉感,快速成长。
五是本土契合,有创造。国家级专家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把脉、指路,并在每一步的实施中跟进陪伴,项目办教师从山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本土化融合。例如,编写TPR教材,专家的设计是一、二年级重新编写TPR教材,解决入学民族孩子语言发展问题,但落实到腾冲,由于当地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指挥”,县里教师不会认真地去开展这门课程。项目办通过和国家级专家的沟通,将TPR教学法运用于语文和数学的教学中,编写พTPR教学案例分析,教师乐意参与,又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
了解到项目专家的浸入式英语项目经验,项目办尝试指导荷花中学改革英语教学,联系组织教师到西安―英语浸入式在中国的发源地学习phonics教学法,大胆地在县内移植实践于汉语拼音的教学改革。项目办的教师还跟随项目国家级专家强海燕教授到加拿大学习,受多元文化视野下教室文化的启发,回国后在项目学校实践利用教室文化巩固所学知识的理念,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六是承办活动,促发展。超前策划,将每年一次的项目经验交流暨总结会办成有强大影响力和推动力的品牌活动,是推进承办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每到一所学校开总结会,项目办的规定程序是必须随堂听课,对学校教学进行全面检阅;必须参观学校特色,比如校园文化、特色操舞等;必须全县项目校课堂教学大展示。第一年由水城完全小学承办,管理常规学习,推着走;第二年由蔡家寨民族完全小学承办,以校园文化和乡土教材开发为主题,逼着走;第三年由自治完全小学承办,学校特色展示,赛着走;第四年由第二批项目学校承办,以督促发展为宗旨,学着走。这几年,大山里的教师都盼望着项目总结会的到来,能够全员走出去学习、分享兄弟学校的经验。
三、TPR在腾冲民族学校开花结果
4年来,在TPR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腾冲民族地区ฎ的教学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
一是教师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得到改变,觉得自己会教了,容易教了。教师认识到文化适切性在民族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和尊重民族文化,在工作中能够理解少数民族孩子第二语言学习的困难,无论是什么课都设置了语言学习目标,不再用对待汉族孩子的要求来对待少数民族孩子,不再用教汉族孩子的方法来教民族孩子。备课中,教师认真分析少数民族孩子语言可理解性问题,然后根据TPR理念设计教学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有: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辅助学习理解;用学生熟悉的素材帮助理解;让学生在做中学、动中学;让学生通过民族文化来学习;让学生通过儿歌、游戏、画画等方式(多元智能)来辅助学习。
二是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明显改善,学会了,爱学了,主动学了。在民族文化和语言适切性的关照下,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得到认同、尊重和理解。灵活的TPR教学方法使孩子能够听懂,课堂上,他们积极发言,自信,快乐。
三是教学成绩得到提高。猴桥镇三所民族小学部分班级成绩提升较大,进入全镇前10名;猴桥民族小学部分班级的平均分达到镇同级组平均分;蔡家寨民族小学部分教师的成绩进入前5名,受到中心学校的表彰;虽然部分班级名次依然靠后,但班级平均分提高了2~15分;羡多完全小学成绩平均上升5分,番启回老师的语文成绩排在全乡第二名。
四是山村民族ツ学校特色初显。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有了民族课间活动;民汉双语校歌,民族文化环境创设,关照、主持民族孩子后续学习的教室文化。
五是项目理念在县内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已成为一种培训品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项目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到项目学校参观、考察。
六是在项目的推动下,一大批县乡级导师队伍成长起来,成为乡镇级教育教学指导小团队,在当地的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TPR的国际经验是用于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中的,移动资源项目为解决云南偏远地区学生学业问题,第一次将TPR教学策略运用在中国大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和学习及以汉语为教学语言的学科教学和学习中。这次大胆的尝试,不仅再次验证以往的成功经验,对TPR教学策略有了更为创新和本土的运用和升华,对国际经验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补充。当然,这些经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打磨和锻造,以期某一天能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