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

时间:2025-01-13 20:43:1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文化与方言是体现地域特征的两个关键因素,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与文化的关系不容忽视,一方的变化常常会带动另一方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关系,探讨文化与方言的共生关系。

关键词:文化与方言;天津方言;天津相声;共生关系

一、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自古就有“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语”的民谚,方言在地域上的区别往往能体现出文化发展在时代上的差异。方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常常互伴共生,它们可以呈现出一个地区的独特形象,从而使该地区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魅力。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就是天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号,天津话妙趣横生,天津相声精彩纷呈,它们共同折射着天津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天津社会生活的民俗风情、天津人的精神风貌、天津人的性格特征、天津人的语言风格等, 都可以借助相声及其语言得到全景式的宏观展示。

二、天津方言概况

天津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支,与以北京话为基础语音的普通话差异并不大,很多词汇、语法有共同之处,最大的差别在语音方面。

1.调值上:天津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特征上主要是调值不同,虽都有四个声调,但天津方言调值比普通话要低,尤其是阴平这一声调,普通话的阴平呈高平调,是四声中的最高声调,而天津话的阴平呈低而降的调ฟ值,音程短促。

例如:“书包(shu)”一词中的“书”在普通话中读作阴平,但出现在天津方言中出现调值的改变,读音近似“熟”,但实际发音比阳平略低。

2.齿音字现象:天津话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齿音字明显,尤其表现在“zh”“ch”“sh”,到了天津方言就变成“z”“c”“s”,例如“吃饭” 的“吃”(chi),天津人常却读为ci;“招考”的“招”(zhao),天津话却读为zao;“生产”(shengchan),天津话却读为sengcan;“上车”(shangche),天津人读为sangce。

3.鼻化现象:天津话鼻化音重,有很多字有鼻化现象,且鼻化在前,就是在字的前面加“n”,比如“安静”一词中的“安”读成nan ,“金额”一词中的“额”读成ne,“熬夜”一词中的“熬”读成nao,把“可爱”的“爱”读成nai☣,把“棉袄”的“袄”读成na☏o,把“海鸥”的“鸥”读成nou,把“呕吐”的“呕”读成nou,把“挨冻”的“挨”读成nai。这都是鼻化现象。

4.零声母现象:天津话有零声母现象,普通话带有r 声母的音节,在天津话里一般读成零声母,把辅音r 换成y,例如“人”(ren)读成“yen”、“热”(re)读成ye、“肉”(rou)读成you、“润”(run)读成yun,,“用”(yong)读成rong,“让”(rang)读为yang。

5.异读现象:天津话中还有很多异读现象,所谓异读,就是指一个字具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也是天津方言的一个特色,例如:“就(jiu)是(shi)”读成“揍(zou)四(si)”,“洗衣✡服”的“洗(xi)”读成“筹(chou)”,“棉花(mian hua)”读成“苗活(miao huo)”,“勤俭(qin jian)”读成“勤近(qin jin)”,“这个(zhe ge)”读成“介个(jie ge)”,“后响(hou shang)”读成“后洒(hou sa)”,“比划”(bi hua)读成“比乎”(bi hu)等。

三、天津话在天津相声中的作用

首先,可以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说到天津的相声,不得不提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他的相声着力描摹小人物的市井生活,其中多用天津方言来表达,是人们了解天津文化的一扇窗,在相声界独树一帜,其特点ฃ诙谐幽默、带有讽刺意味,又带有浓郁的市井气息。例如马先生的相声《对对子》中,有一个词叫“膀大力”,他相声中夸耀本人的书法好时,说:“咱说膀大力的啊……”,意思就是“咱说实在的啊”,运用天津方言中独有的词语来展现相声艺术,一下就会拉近与天津听众的距离,当然我们说文化与方言具有局限性,只有一个地区或了解一个地域文化的人们才能懂,但同时文化与方言没有边界,所谓没有边界,就是任何来到此地域的人都可以入乡随俗。马三立的很多相声段子都具有天津的地域特色,天津话最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哏儿”,很多人都知道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而天津被称为“哏都”。“哏”读成“gen”,声调为阳平,意思可以解释为好玩儿的、有趣的、幽默的等。天津话的轻声变调与其他方言不一样,在相声的运用能让观众产生语音听觉上的新鲜感。当大家听到马三立先生使用家乡话――天津话进行演绎时,尤其是把天津话与普通话穿插在相声段子中进行模仿时,会让听众备感亲切,这样缩短了同观众的心理距离。而且这种搞笑的演绎方式很容易被观众记住并模仿。

第二,方言可以突出相声的讽刺意味。相声虽诙谐幽默,但多以讽刺性出名,在讽刺、揭露、取笑某些人物的时候时常出现天津话,这种小段的方言出现可以立刻突出故事中人物的个性特征,与其他角色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听众的注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惹惹”,是典型的天津方言词,天津相声中常有出现,它的意思就是不办正事,乱起哄,瞎胡闹。著名相声家高英培在作品《钓鱼》中,就反复说“掺乎掺乎”“惹惹,惹惹”,说的就是地道的天津话。普通话“惹”读去声(四声),而天津话读阳平(二声)。天津作家写本地界的小说时也喜欢用“惹惹”这个词儿,如冯骥才《阴阳八卦》:“找他干嘛,瞎惹惹,乱掺和,再来个不干正事的,是添忙还是添乱?”“惹惹”这个词能突出人物不务正业的形象,因此常被用在相声中作为讽刺词语出现。

第三,利用语码转换[1]表达感情,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使用一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天津话与普通话整体差别较小,只是语音和部分词汇不同,因此全国观众基本都能听懂,这就为语码转换的进行提供了基本条件。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陈原教授曾经提出过一个“语言感情”的概念,他说:“一个民族、部落、地区、方言区,一方面,‘在不流行他的父母语的社会环境中,强烈地感到要用他的父母语彼此交际’;另一方面,‘虽则掌握了另外一个社会集团所使用的语言,在一般情况下,他总认为只有使用他的父母语对话,最能表达感情’。相声中的天津话作为语码转换项也有一部分感情因素在其中,只有天津的相声演员才会有这种特殊的感情,语码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听众是否能接受,语码转换在语用功能方面上可以起到加重话语分量的作用,因此运用方言来表达感情也是天津话在相声中得以运用的一个作用。

四、结语

文化与方言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众所周知,相声是“生”于北京,“长”于天津。用侯宝林的话说:“北京是出处,天津是聚处。”马三立的说法:“北京是发源地,天津是发祥地。”到底是天津话滋养了相声艺术,还是相声艺术文化扩大了天津话的影响。重视方言,保护方言,才能发扬传承文化。

.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