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师范生就业认知偏差探析

时间:2024-12-26 16:15:2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文章在解析就业认知偏差内涵的基础上,列举了师范生就业认知偏差的表现并进行了原因分析,从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深入了解师范,树立职业理想;师范教育与通才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就业竞争力;加强就业前期指导,加大个性化指导力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破解师范生就业难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 就业认知偏差 原因 建议

当前师范生就业难已是一个引起了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师范生(本文中的师范生指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应届本、专科学生,不含硕士阶段的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就业难主要有社会、学校和师范生本人等方面的原因。从社会层面来看,当前整个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师范生当中也不例外。赵慧君、杨清溪在分析地方高师学生就业形势时指出,“师范生就业逐渐告别了包分配时代,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激烈就业竞争中,师范生也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教师资格证制度下催生的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生、硕士师范生和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和一些地方政府资助的免费师范生都抢占着原本只属于普通高师院校本、专科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从学校层面来看,一些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按老思路、走老步子,秉持 ヅ模式化、理论化、静态化的传统培养模式,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改革跟不上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毕业生适应不了当前一线中小学的实际需要。从个人层面来看,师范生本人的能力尤其是教师基本功不扎实自不待言,在就业中存在的认知偏差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师范生就业认知偏差的表现入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笔者的建议,以期为师范生就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就业认知偏差的相关概念界定

心理偏差也叫心理行为偏差,一般指个体及群体存在偏离大多数正常人所具有的心理行为的某些现象。简单来说,心理偏差指的是个体的心理、行为偏离正常的倾向。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偏差往往会影响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决定。

认知偏差是心理偏差的一种,是指个体认知上出现的偏离正常的倾向。师范生就业认知偏差是指师范生在就业过程出现的对就业的相关认知偏离正常的倾向。就业中自我定位不准、职业认识不清、自我评价过高和自我评价过低都是师范生就业认知偏差的具体表现。这些认知偏差影响着师范生就业目标的定位、学习努力的方向和程度以及最终就业的选择和结果。因此,师范生在就业准备和就业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和对师范类职业的合理认知将会对师范生树立自信、坚定ϟ职业理想、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学习动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师范生就业认知偏差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自我定位不准 シ。准确的自我定位是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基本要求。部分师范生自我定位不准确,对“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和“我能干好什么”缺乏思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知道自己不想当老师,却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谈起自己的职业愿望他们往往很茫然。因此到了就业选择的最后关头就找个工作“随便干干”,职业吻合度不高。有的认为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有的认为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认为不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的认为不符合自己的性格。基于此,毕业后很快离职的情况可想而知。

2.职业认识不清。要想当老师首先应对教师职业有清晰的认识,部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深层内涵认识不清。他们中有的觉得“实在干不了别的也可以试着当老师”,错误地认为当老师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这类师范生也很难真正走上教师岗位,更难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另有部分师范生,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核心价值和追求并不了解,只是近年来教师地位的提升和教师待遇的改善吸引着他们。还有部分师范生虽然有着非常强烈的从教愿望但不知道怎么才能实现自己的教师梦。他们对公招、代课、特岗计划等概念不了解,对如何通过这些途径走上教师岗位更是几乎一无所知。✈

3.自我评价过高。部分师范生自我评价过高,以“天之骄子”的身份自居,忽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万正维、魏泽指出,当前师范生普遍存在“对就业现实认识不清楚,求职期望过高,关注薪水、福利待遇、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地理位置”的问题,就业时将自己的就业目标单纯地投向城市公立学校。具体表现为“三不去”,即“农村学校不去”“城市代课不去”“私立学校不去”。由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中所占据的优势,造成许多师范生偏爱城市,厌恶农村,他们往往希望自己的就业地点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或者地级市,区县和农村的比例很低。在我国现有人事制度的影响下,师范生们不愿意去城市公立学校代课“默默奉献”,也不愿意在私立学校“飘忽不定”。他们向往的是城市公立学校“编制内”的岗位,因为这样的岗位更“稳定”,在这样的学校工作也“更体面”。

4.自我评价过低。部分师范生自我评价过低,面对残酷的就业竞争缺乏信心和勇气,从而错失良机。目前中小学选聘教师多是通过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有的师范生要么对自身学识、能力素养没有信心,要么对自己的人脉关系没有底气,盲目认为公招等方式很难而不愿尝试,从而失去从教机会。像教育部特岗教师计划对当前的师范生来说本是非常好的从教机会,有的师范生却难以把握。

三、对调整师范生就业认知偏差的建议

2.深入了解师范,树立职业理想。吕宏利指出“从师范生就业的情况来看,他们毕业后从事的主要职业还是教师职业相关”。因此,对刚入学的大一师范生就应该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使其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及未来的职业,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一方面要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所谓职业理想,是人们为实现某种社会理想,依据社会分工的需要和个人所具有的劳动力素质条件来选择职业或专业,并追求在自己所选定的职业中努力奋斗,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当一个人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职业定向时,也就确立了职业理想。职业理想一经确定,就要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努力奋斗。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教育首先要引导师范生树立教育理想,然后科学地进行职业定向,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徐惠红指出,在良好的职业理想教育下形成的高尚的师德以及良好的教学态度“有助于师范生深刻理解教师的职业职责,明确将来的职业角色,坚定职业选择,提高专业发展意识,促使师范生更加自主地进行专业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师范生也应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要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其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职业发展目标;最后,在实际操作中逐步调整、接近直至实现自己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

3.师范教育与通才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就业竞争力。大二大三阶段,应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并为之努力。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去向多样化的特点,师范生毕业后未必能够从事师范类职业,这就要求师范生培养应注意将师范教育和通才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让立志从事师范类职业的毕业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让愿意从事其他职业的毕业生也能通过学习拓展自己,为就业做好准备。立志从教的师范生应在大学期间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积极寻找机会,如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书画大赛、朗诵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说课讲课比赛等形式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师范技能。愿意从事其他职业的师范生也要通过自学、选修、辅修第二专业等方式,结合自己的就业愿望,有针对性地为日后就业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力。

4.加强就业前期指导,加大个性化指导力度。大四面临毕业和就业,应加强就业前期指导,引导师范生将职业理想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帮助师范生顺利就业。首先,通过讲座、课程的方式宣讲就业政策指引师范生就业的方向。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诸如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教育部特岗教师计划等对师范生来说都是很好的信息。当前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失衡,通过特岗教师计划,积极争取到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任教,对立志从教的师范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次,分析就业形势,适时调整就业目标,帮助师范生做出理性的就业选择。应该认识到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学缘结构已不是由师范院校独立完成,而是转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共同培养,随着教师地位的提升和教师待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和社会人员通过教师资格认证取得教师资格进入教育系统,从教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师范生需要认清就业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不是非当教师不可,更不是非城市公立学校不去。最后,通过一对一的就业策略指导,帮助师范生顺利就业。就业指导教师要与师范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在充分了解和考虑每一位师范生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实质性的指导与帮助。张芬、沈辉指出“个性化就业指导内容应包括就业政策、简历制作与修改、面试指导、就业流程、落户手续办理等众多与就业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说大到就业咨询小到简历制作均由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一对一地完成。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