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器的装饰艺术

时间:2025-01-13 07:03:2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所谓的装饰艺术,就是以丰富、强烈而完美的装饰为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紫砂坯体上进行刻画、着色、彩釉等多种装饰手段,对紫砂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形成了紫砂壶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关键词:装饰艺术;泥彩绘;陶刻

1 引言

紫砂出产于被世人称为陶都的江南ฌ古镇――宜兴丁蜀镇,地处江苏省最南端,位于天目山的余脉和太湖接壤处。距离文化古都南京和商业发达的上海都不远,水陆交通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宜兴商贾云集、文化繁荣,特别是独具一格的紫砂文化,在中国文化史和工艺史ก上留下了眩目的光彩。

所谓装饰艺术,就是以丰富、强烈而完美的装饰为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装饰是紫砂工艺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它将大自然的素材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繁就简”,将紫砂最精美、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按照不同的壶形,将简洁的传统字画或图案装饰在紫砂作品上,手法含蓄而提神醒目的,把实用与美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紫砂坯体上进行刻画、着色、彩釉等多种装饰手段,在紫砂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形成了紫砂壶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紫砂装饰艺术源于明代,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形成了完整成熟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自然形体、写实装饰。明朝末年至清朝乾隆年间是紫砂陶艺的全盛时期,当时的紫砂业发展迅速,紫砂器皿造型丰富,制作精巧,更注重装饰性。初制的紫砂坯器必须经过精心的修整,有的还要加以装饰,其装饰手法多样,大致可归纳有贴花、绘写、雕刻、加彩、堆塑等。紫砂壶,造型独特,泥色多变,壶体装饰多样,以各式手法和手段增加壶体的美感,相得益彰。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是集书、诗、画、文字、篆刻融为一体的陶刻装饰艺术,除此之外,还有雕、琢、捏、塑、贴、绞、堆、绘、喷等其它方法,工艺技法独特,令人百看不厌。连倒角的一点处理也巧夺天工,令人赞叹。这些孕育了紫砂深邃的技术造诣和丰富的装♡饰。

2 紫砂器的装饰艺术

(1) 泥彩绘

紫砂的泥彩绘是与堆花、贴花、雕刻、点彩、粉彩、嵌金、银丝、描金、截印纹等装饰手段并存的一种装饰艺术。泥彩绘介于塑造与雕刻之间,使用描眉笔、雕刻刀、竹尖刀❤和竹叶刀等制陶工具进行紫砂陶的装饰、绘画。严格地讲分为泥绘、泥彩(彩绘)两种。泥绘是使用一种色泥(也可以是壶体本身色)绘制,泥彩是两种以上色泥绘制,泥色不透明、明暗层次可烘染而不可罩染。紫砂的泥彩绘并不是粉彩ค、点彩,是在生坯上用紫砂色泥绘制,烧成时随紫砂坯一起过1120℃~1180℃高温,不烧结、不含釉,也不施釉。所选用泥坯体含水份5%~7%时最适宜贴绘、装饰。

一件紫砂彩绘作品靠本身造型、装饰、构图和烧成后的肌埋效果来体现自己的形成美和艺术美。根据矿料和配比的不同,有深紫、栗色、朱砂紫、海棠红、墨绿、天青、石黄、黛黑等颜色。例如,可以在泥中加入无毒、无铅氧化金属粉沫作为色剂,调制成紫罗兰、菜椒色、攻瑰红、桔红、柠檬黄等,与等比原土紫砂包泥相比更为鲜艳,又不失紫砂本性。所有原料与配成料,在不同的高温烧成的色调并不相同,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适当选用几种不同色调的泥料配制成新的色调,凭借经验、色调印象,利用不确定性的变化色差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紫砂属炻器,宜兴紫砂的“砂”字顾名思义,主要以颗粒状存在。精心绘制时须考虑材料限制,高温烧成的色彩氧化变化(窑变)与壶体收缩变化差异(开片)等因素。特别注意,有些主壶体收缩不同,彩泥绘的选料可改用“生砂”或“熟砂”调配。

紫砂具有地域性的民族色彩,可以吸收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技巧。彩绘装饰以原土紫砂泥的泥绘方法为基础,吸收了绘画、彩瓷、漆器等的装饰方法。

(1) 先轻轻地勾画出轮廓,直接用色泥薄薄平涂于红花、绿叶、楼台亭阁或人物鞍马之上,用工具趁湿快速将画面处理均匀、平整,然后勾勒、染色,一层层染色,一层层平整处理。最后重新勾勒轮廓线。(2)选用团泥、芒果泥与较淡的中性泥制作壶坯体。充分利用壶本色进行着色、染色、层层染、层层处理。这种方法用泥薄厚得当,要恰到好处,但不能有堆起。(3)根据所表现的客观对象的固有色,选用烧成收缩相近、较淡色泥( 如团泥)作为主体泥色。用泥绘方法可堆起、可平涂。趁湿处理出层次来作为铺底,然后以色泥层层分染,层层调色,层层加染,层层平踏,最后调整全部画面,用色泥点苔、配景。(4)先轻轻勾出白描线条,用色泥堆绘出线条,来表现所绘对象线条,然后辐以点景即可。(5)多种方法并用,可堆、可绘、有雕刻、有分染,表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个性特色的彩绘图画。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高温瓷釉料的特性,在成品上再加工,二次复烧,弥补“不足之处”。先用釉料调配的色泥铺底,稍干燥后加盖紫砂色泥,绘画图案。但所绘面积不可大,掌握技巧,恰当、适时适度。

(2) 陶刻

除了泥绘,紫砂另一个重要装饰艺术是陶刻。由于陶器泥坯易于刻划的缘故,在最早的木刻文字尚未发现以前就有了陶刻文字。据现有的资料证实,陶刻文字早于甲骨文、金文、简牍等,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文字。在关中地区出土的商周时代的瓦和陶器上就有了陶刻(有编号、人名、也有铭文)。在秦代出土的陶俑陶器上都证明作坊的陶刻,表现陶工名字的陶文,也有刻上皇帝诏文的陶刻。以上,完全可以说明随着原始陶器的出现和发展就有了陶刻的存在,也可谓紫砂陶刻的渊源。

紫砂陶器的产生也必然会出现紫砂陶刻,也是作者在所制陶坯上记述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的一种形式。如元末蔡司 《霁园丛话》里记载:“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可为一例。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的供春壶下攀梢处壶身上也划有小篆“供春”二字。考时大彬等名手的传器,都铭刻“时大彬制”和制作年款,亦有题刻辞句于前,后署作者姓名和年代的名家传器,此在史籍及传器中例证亦多。这一时期的铭文大都在茶壶底部壶盖口圈之外延。由于铭刻的兴起,也带动了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不少制壶艺人都在书法上下过工夫,如张叔未曾得时大彬壶有诗云:“削竹镌留字铭,居然揩法本黄庭”。史籍上又记有:“陈子畦书法有晋唐风格。”,“沈子澈髋制极古雅浑朴。”“陈子卿款仿钟太傅(钟 )贴意。”“……陈鸣远……形制款识,无不精妙。”(《桃源客语》)当时工艺名家,无不注意书法,即使本人不擅长,一壶制成也必请善书者代为署款。像陈辰(共之)、汪大心诸人竟誉为“陶之中书君”(中书君即笔之别称),专替壶工们代书,带镌铭款名氏的。

明乾、嘉年间茶事兴盛,紫砂茗壶吸引了社会上精于书、画、金石家及文人墨客,他们纷纷地介入紫砂,在出样定制的同时往往要挥毫饰壶。如吴骞《阳羡名陶录》记有:“予尝得鸣远天鸡壶一,细砂作紫棠色,上庚子山诗,为曹廉让先生手书。”《砂壶图考》说:“沈子培太史藏六角壶一具,式如宫灯,色浓紫,陈眉公(继儒)题四言诗句,分书于壶六页间,且代伯 (蒋时英)书款,珍品也。”《砂壶图考》又提到郑板桥定制一壶并亲笔所书,镌刻诗文“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由此可见,当时有不少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从热忠于品壶、赏壶进而投入到紫砂壶艺的创作。当然上述文人的偶尔介入或一时所好,都为文史资料的记述,流传之传器并不多见。

3 结语

数百年来紫砂的发展,铭壶随时,作壶一直在变,装饰也一直在变,从不重复。现代紫砂的装饰贵在传统之中表现自我,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