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高边坡地质灾害防治与对策
摘要:在兴建工程项目时,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地理位置,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沿线地质条件都很复杂、地面狭窄、地形呈现高低起伏,使得气候差异比较明显,尽管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了改造,但还是存在着安全隐患,尤其是上边坡崩塌、落石等现象影响了项目建成之后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高边坡病害问题。本文对高边坡地质灾害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介绍了边坡失稳常见的主要形式,对如何治理公路高边坡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高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对策
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出现了很多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的难度在逐渐的变大。[1]目前,在我国已出现了许多高边坡的破坏问题,这对于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应加强对高边坡的认识,科学合理的设计,进行恰当的治理,将边坡失稳导致的损失降到最小化,因此国家应利用大量的资金投入于我国的基础设施,使得设备在运营过程中比较安全,减少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一、常见的高边坡地质灾害的原因分析
在大多数常见的高边坡中,岩层中部都会产生节理裂隙,基本上都为陡倾切割,从而导致岩体的完整性变差。在边坡开挖过程中会产生底部临空的现象,۵在地下水的持续作用下,造成浅层岩体塌滑失稳。岩体滑坡是一种浅层滑动平面,它的滑动面是层间比较软弱的滑动面。坡体的产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坡体的物质组成状况、地下水的活动状态、地质结构以及人类的工程活动都影响着坡体是否会产生。
许多边坡浅层都是在强风的作用下化成岩土的,风化裂隙发育,当岩土破碎之后,岩石就很容易受到腐蚀,经过水的软化作用后,通过地下水入渗,高边坡就会导致失稳。当风力较小时,边坡就会形成纹岩,玻屑凝灰岩受区域构造作用,绿泥石化蚀变非常剧烈,形成了蚀变岩石,岩石呈现为软硬相间,结合程度较差,使得层间结构面易变成滑动面。因为层间结构面容易外倾,形成很小的倾角,便于滑动,在坡面施工之后形成临空面从而更加容易使滑动面遭受破坏。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施工期产生的雨水以及地表水等入渗结构面,使结构面变得润滑,从而大大降低了พ结构面上土体的受压值。
二、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形式
传统的设计思想认为,对于路堑边坡,当选用恰当的边坡坡率后,边坡就会变得稳定,只需对其辅以一定的挡护工程就能使边坡持久稳定。但在实践过程中,它适合于地质破坏作用较小的硬质岩边坡。对于土质边坡和软质边坡很难维持自动稳定的状态。[2]常见的破坏类型归纳如下:
(一)风化岩石边坡的破坏
岩体的结构、层面、岩性和层面中的填充物的风化导致岩石边坡受到变形破坏。其主要的破坏形式有:顺层滑坡、顺节理面变形、切层倾倒破坏等。
(二)土质边坡
由于坡积、残积红粘土大多数具有弱膨胀性,所以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它的强度会逐渐降低。该种类型的边坡稳定性很差,很容易导致边坡失稳,从而造成变形。
三、高边坡治理常用的治理措施
对于高边坡的治理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可利用传统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理。传统的方法有减重卸载、支挡工程和截排水等。在治理过程中,通常是二者相互结合,建立一套高效的综合治理方法。
1、抗滑桩
通过在滑坡体上挖孔设抗滑桩,桩身必须镶嵌固定在滑动带以下的稳固地层之内,目的是为了免除因大开挖,从而破坏滑坡体的整体稳定性,抗衡滑坡体的下滑力。使用预应力锚素抗滑桩可以降低工程造价的成本,节约水泥以及钢材等资源的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因为该种抗滑桩悬臂受力状态良好。[3]由于一般的抗滑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而在前缘处或者是滑坡体上不准发生较大变形的情况,所以这大大降低了抗滑桩的使用范围。预应力锚素抗滑桩属主动式受力结构的范畴,当锚素在桩头施加预应力后,它就可以根据需要主动的控制滑坡的变形量。
2.排水措施
排水措施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地表水排水和地下水排水。地下水排水是为了将滑坡区上游的水排出其它区域,使它不流入滑坡区,对于滑坡区里面原有的水,则通过人工挖沟将它派出去;通过地下排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位,降低滑带上面的间隙位置的水压,从而提高抗剪强度。
3.灌浆加固
为了加固坡体,在开挖边坡之前,应该事先在自然地坡面上打孔注入泥浆。考虑到难以对灌浆的效果进行评估,所以一般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工程。
四、灾害治理对策
(一)加强地质灾害的勘察工作
在对公路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设计施工图以及初步设计阶段应当大力加强地质灾害的勘察工作。对于线路的地质特点,特别是地质路段比较窄的地方,应编制关于如何防止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整体策略和实施计划。
(二)完善工程设计
1.防止和治理的前提条件就是查明灾害险情,通过地质灾害的防治来控制地质和改造地质。[4]在发生地质灾害、对工程进行总体的布置以及结构设计时,都要根据地质灾害的发展状况为依据对其采取防治措施。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可以根据大多数地质剖面对致害地质的作用性质、变形机制、危险程度以及地质环境条件等情况对发生的危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2.通过对许多方案进行比较之后选择ต出工程防治方案,其选择的依据是技术的可行性、地质治理的有效性和经济合理性,通过对这三者综合考虑,选择出最优方案。在设计地质灾害工程时,必须明确工程目标,其中工程目标包括安全目标和形象目标。对于重大地质防治工程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工艺试验,从而提高操作的有效性。
(三)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1.普及地质灾害知识。对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地质灾害知识教育培训,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的标准、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的标准等技术标准,同时让他们学习和掌握有关最基本的地质知识。
2.建立监测体系。当出现建设工程的地质웃区域产生不良现象时,应根据所观察到的结果,确定相关人员对其加强监测、及时预报重点,做好施工、设计、养护等各个环节的链接工作,从而减少地质破坏。[5]一般的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汛期,考虑到人类活动、地质条件的不断变化问题以及降雨情况,在每年的汛期前都应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对地质容易造成伤害的区域重点监测,汛后及时的复核,有效的掌握灾害体的变化,提高预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而防止因地质灾害造成质量安全事故,导致经济损失。
结语
高♀速公路是一种带状物,在运输过程中,它跨域的区域比较广,路堑高边坡所处在的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形式多样化。所以,在设计工程项目时,应根据地质条件、采用合理的排水、防护措施,提高施工的质量水平。同时,考虑到岩土工程具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在对边坡进行设计时,应采取动态设计方法。在进行各项工程建设设计以及施工时,应加强工作人员对地质的保护意识,减少对地质造成不必要的破坏。